赵树理文学奖开评

石页

<h3>1984年8月,首届赵树理文学奖开评。最初的评奖为“山西省优秀文学作品奖”,颁奖前改为“赵树理文学奖”。前排左起:李霞裳 西戎 马作楫 胡正 赵修身。中排左起:王樟生 武毓章 阴志和 冯池。后排左起:艾斐 李国涛 焦祖尧 王子硕 尹世民。</h3> <h3>  </h3><h3> 赵树理文学奖开评(2016~2018)</h3><h3> 王子硕</h3><h3> 受聘为赵树理文学奖的评委,没有太高兴,也没有不高兴。自从1984年参与首届赵树理文学奖的评奖工作以后,历届的赵树理文学奖都当过评委。有时候在长篇小说组,有时候在短篇小说组,有时候在散文组,有时候在儿童文学组,中篇小说组的时候比较多。这些年常住北京,回太原参加评奖,公私兼顾,乘机回家看看,也挺好的。<br></h3><h3> 常住北京,是为了帮助女儿女婿接送外孙上下学,陪伴外孙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补习班。女儿女婿工作都忙,早晨六点半从家里面出发,晚上七点左右下班回家,根本就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外孙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早七点半到校,下午四点半放学,和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完全不沾边。更要命的是,学校规定:学生上下学必须要由家长亲自接送。爸爸妈妈不能接送,只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不能接送怎么办?也有办法,那就是请托管班的阿姨们接送,或者是雇一个专职保姆接送。但是问题又来了,北京的人工费用是很贵的,雇请一个人来接送孩子上下学,一个月最少也需要几千元,这个支出谁来承担呢?这些年北京的房价飞涨,物价飞涨,但是工资的涨幅却不大,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就只能向各自的父母求援了。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有健在的父母才行。父母健在,首先得身体健康。生活不能自理,健在也没用。我和老伴恰好健在,虽然都有些老年病,但是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条件。于是,我们就被迫舍弃太原的大房子不住,来到北京去住那个贵得惊人的小房子。</h3><h3> 每天接送外孙上下学,其实也不累,上下学的路上,说说笑笑很快也就到了。累人的是陪伴外孙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去首都师范大学附近的培训班学英语,地铁7号线换9号线再换6号线,出了地铁还要步行一段路。去的路上需要一个小时,回来的路上也得一个小时,加上外孙学英语的两小时课程,整整四个小时呀!乐高的机器人编程课在丰台区的首都经贸大学附近,来回也是四个小时。国际象棋课在复兴路的一家宾馆的底层,来回也是四个小时。我累,外孙也累,有时在回家的路上,外孙就趴在我腿上睡着了。不上那些培训班不行吗?不行。孩子的爸妈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面。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数学在“学而思”,音乐在“红枫”,学游泳在“英特美”……我们的孩子已经落后了,再不能落后下去了。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绝不能让孩子再蹈我们的覆辙……啊呀呀,好像我们欠下了他们多少旧账似的,不说也罢。</h3><h3>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个无可否认。但你要说北京是一个宜居的城市,我不敢苟同。对于我们这些常住北京的外地人来说,更加不敢苟同。真正的北京人到医院看病,挂号费五到十元,我们这些外地人最少六十元。医药费用方面,北京人的医保能报销百分之九十;我们这些外地人若是门诊一分报销不了,若是住院也只能按照外地的比例来报销。我有一个同事,原先在同一个编辑部工作,我俩的职称都是正高。后来他调到了北京工作,同样的正高职称,他的退休金是一万多元,而我却是七千元左右,整整差了四千。北京人的工资高,收入多,不差钱,举止大方不小气。但是你拿着太原的工资和退休金来北京消费,真正是在起步线上就输了,想大方也大方不起来呀!</h3><h3> 回到太原的家,第一个感觉就是,真是太舒服啦!那么大的客厅,那么大的书房,那么大的卧室,那么大的卫生间……放下行李,在澡盆里面放下多半盆的热水,好好泡个澡吧!在北京那地方,大多数人只能在家里面洗淋浴,哪有地方安放澡盆呢?泡完澡,换上睡衣,走到南北通透的前后阳台上面,极目远眺,省城高楼林立,灯火辉煌,高架桥上车流滾滚,汽车的尾灯一闪一闪,就像天上的星星。太原的夜景也很美呀,比北京也差不到哪里呀?唉,要不是为了接送小外孙,北京那地方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房价那么贵,亲朋好友又是那么稀少,连个酒局也很难凑起来呀!</h3><h3>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酒徒,假如我喜欢喝酒的话,地下室里面绝对存不下老酒的。我存有一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产的玻璃瓶汾酒,玻璃瓶的形状像个手榴弹,酒的度数也高,都是最高的65度。由于度数高,我喝起来觉得太辣,就放在地下室里面不去理会它。时过境迁,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有一天路过府东街口,碰到一个专收老酒的小贩,他在街口支了一个人字形的招牌,招牌上就有那种手榴弹形状的玻璃瓶。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个玻璃瓶的汾酒,你多少钱收?”他很认真地答道:“800块一瓶,有多少收多少。”我听了以后大吃一惊,心想当年也不过十几块钱一瓶,现在怎么贵成这个样子了?回家之后打开了一个“手榴弹”瓶,尝了一小杯,还是喝不出好处来,只是觉得火辣辣地呛嗓子。800元一瓶,好处到底在哪里呢?第二天决定向那些爱喝酒的朋友们请教,看看他们有些什么说法?当我在酒席上亮出那颗“手榴弹”之后,立刻就爆炸出来一片喝彩声:“好酒呀!”“真正的老酒呀!”小心翼翼地拧开瓶盖,朋友们又是一片惊呼:“闻着就是一股清香呀!”“比茅台酒的浓香强了一百倍呀!”于是每个人分了一小杯,浅尝辄止,都说是:“这酒得慢慢品才行。”我问身边的一位朋友:“品出什么味道了?”他告诉我:“刚一入口,口舌生津,喉头一动,一股火焰直奔脚底心,真是痛快呀!”我学着他的样子慢慢地品了一下,辣中有些微甘,但也就是到此为止了。我终于明白了,好酒也得懂酒的人去品,像我这种菜鸟,再好的酒也喝不出它的好处来呀!这就和品评文学作品一样,再好的小说和散文,也得有真正懂得小说和散文的人去品味和琢磨。我觉得自己从1977年开始当文学编辑,直到2012年退出编辑岗位,对文学作品的好赖,还是能够品尝出一些味道的,但是对于酒的好赖,恐怕就只能当个菜鸟了。(完)</h3><h3> 2019年10月31日</h3> <h3>评委会议,领导讲话,要求评审作品时必须要讲政治,要有正能量。</h3> <h3>晚上逛街,觉得太原市的夜景很美丽</h3> <h3>车水马龙,游人如织。</h3> <h3>高楼大厦,灯火辉煌。</h3> <h3>五一路小学,我女儿的母校。</h3> <h3>赵树理故居。我有幸在故居的东房住了七八年(1978~1985)。</h3> <h3>南华门东四条,评审赵树理文学奖的地方。</h3> <h3>手榴弹形状的玻璃瓶汾酒。</h3> <h3>仔细查看“手榴弹”的生产日期。</h3> <h3>开始品尝“手榴弹”的味道。</h3> <h3>品酒之后,拍照留念。前排左起:毕星星 李海青 周宗奇 张石山 张发 后排左起:鲁顺民 陈为人 王子硕 赵瑜 畅健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