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5日,我们和在昆明居住的几个老同学及家属相约小聚于大观公园,既可欢聚,亦可赏菊。已有二十多年没到大观公园了,也真想再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公园大门,红的黄的粉红的菊花及欢度国庆的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好喜庆呀!今天大观公园免门票呢!</p> <p class="ql-block"> 夜里下大雨,早晨及途中仍在下雨。颇担心同学们被雨所阻,无法按约前来。又不能改时间,明天即将回保山了。但大家都冒雨而来了,一个都没有少。很感动且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 刚进大门,已有一位老同学和夫人在等着我们了。说来也真是有缘,这个老同学既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老伴的初高中同学,还是多年的老同事和好朋友,难怪第一个到。见面很高兴,赶快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我和很熟悉的同学夫人也合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国七十周年的标志,很有意义,哪能不留影呢</p> <p class="ql-block"> 我因摔跤髌骨骨折休养医治后基本痊愈,但还不能正常行走,于是就有了这张打着伞,拄着拐杖,和好友合拍于菊花丛旁的照片。很有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 雨中观菊。这么多的菊花,真是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菊花,两位老朋友能不合拍吗?</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大观楼前了。大观楼是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抚王继文兴建。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了一百八十字的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毛泽东评价其“从古未有,别创一格”。大观楼因此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葺此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题了“拔浪千层”匾。不料咸丰七年(1857)长联及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又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被各种菊花簇拥着的大观楼,更壮观!拍张照吧</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的聚会的成员齐聚大观楼前合个影,很难得呢!</p> <h3>同学及家属,女士们也合个影吧</h3> <p class="ql-block"> 同学夫人很会拿姿势呢</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旁边就是孙髯翁的雕像,长须飘飘,神采飞扬。孙髯翁是清朝人,生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卒于1774年。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才,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联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p><p class="ql-block"> 孙髯翁是一传奇人物,据说他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髯”,字髯翁。他从小就有名,古诗文写得极好。爱读书,出游之时,随身总带着书。看到科举考试进考场要搜身,他掉头便走,从此不问科举,终身为布衣。很喜爱梅花,曾自制印章,上刻“万树梅花一布衣”。昆明五华山北坡有大梅园巷,原是一梅园,相传即孙髯翁居所。</p><p class="ql-block"> 孙髯翁曾考察金沙江盘龙江,提出“引金济滇”的设想,写了“盘龙江水利图说”。目睹官史榨取民财,百姓流离失所,滇中深藏隐患,他忧国忧民,登上大观楼,心绪难平,激愤如潮,于是奋笔疾书,为我们留下“海内第一长联”。</p><p class="ql-block"> 他晚年贫困落魄,寄居昆明圆通寺后的咒蛟台上,自号“蛟台老人”,卜卦为生,三餐难继,后投靠子女,终老云南红河弥勒。</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看菊展,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品种的菊花。正如董必武在他的《赏菊》诗中所云:“各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这天虽然时雨时阴,但同学们冒雨前来,与我夫妇相聚,陪我们共赏菊花,我的眼中心中乃是浓浓的春意!</p> <p class="ql-block"> 菊花产自我国,我国先民栽培菊花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唐宋时期观赏菊花已成时尚,宋代有专著《菊谱》。八世纪菊花东渡日本,为皇室御用之花;十二世纪传到英国,十九世纪传到美洲,成为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花木。</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历史第一位爱国诗人,他被誉为“中华诗祖”。他的名作《离骚》中就有咏菊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p> <p class="ql-block"> 古今诗人咏菊的诗歌很多,其中晋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尤其耳熟能详。</p> <p class="ql-block">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p><p class="ql-block">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一一唐·李商隐《菊花》</p> <p class="ql-block">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p><p class="ql-block">这首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很著名,写得大气,新颖。他的《题菊花》也很好:</p><p class="ql-block">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p> <p class="ql-block">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p><p class="ql-block"> 唐·杜甫《云安九日》</p> <p class="ql-block">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p><p class="ql-block"> 唐·白居易《咏菊》</p> <p class="ql-block">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p><p class="ql-block"> 晋·陶渊明《菊》</p> <p class="ql-block">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p><p class="ql-block"> 唐·元稹《菊花》</p> <p class="ql-block"> 这种白菊,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赋得残菊》</p><p class="ql-block"> 看来唐太宗李世民也喜欢菊花呢</p> <p class="ql-block">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p><p class="ql-block">这是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中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p><p class="ql-block">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p> <p class="ql-block">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p><p class="ql-block"> 宋·苏轼《赵昌寒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散发出诱人香气的美丽菊花,谁不喜爱呢?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揭晓,菊花以它高风亮节的品质荣获季军,仅逊于花魁梅花和花王牡丹!</p> <p class="ql-block"> 好一幅粉菊与白鹤共舞图</p> <p class="ql-block">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p><p class="ql-block">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p> <p class="ql-block"> “ 黄花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p><p class="ql-block">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p> <p class="ql-block"> 这朵菊花,绿得似翡翠,很独特!真是稀有品种</p> <p class="ql-block">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p><p class="ql-block"> 这是宋朝女诗人朱淑贞所赋的《菊花》诗,后两句尤其好!</p> <p class="ql-block">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宋代女诗人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真妙!</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还有其他写菊花的诗句,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p> <p class="ql-block">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p><p class="ql-block"> 宋·杨万里《咏菊》</p> <p class="ql-block">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p><p class="ql-block"> 明·沈周《菊》</p> <p class="ql-block">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p><p class="ql-block"> 明·唐寅《菊花》</p><p class="ql-block"> 风流才子唐伯虎写菊花,诗中未见一菊字,妙!</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红、黄、白、粉、紫、绿,还有的白中透绿,或白中透黄,或红黄相间,或黄白相间等等五彩斑斓的菊花,它们一丛丛、一片片、一簇簇、一盆盆、一朵朵,似鳞片羽,如丝如缕,百态千姿,争奇斗艳的菊花,我们怎能不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呢!</p> <p class="ql-block"> 菊花虽没有牡丹的富丽,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兰花的名贵,没有茉莉的幽香,却以它独有的优雅、独有的芬芳绽放在百花调零的季节里。我爱你,菊花!爱你的清秀神韵,更爱你凌寒盛开、西风不落的傲骨!</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菊花的超凡脱俗,故引起历代诗人的咏叹!或赞其性,或颂其姿,并寄托情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边赏菊边拍照时,一只小松鼠也从大树上爬下来,并且偷了一瓣黄菊花,津津有味的吃起来。不过,我没拍到那精采的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拍到的这只小松鼠也很可爱呢!</p> <p class="ql-block"> 已是秋天,大观公园的树叶黄了!</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的几座假山,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荷塘内的莲叶已渐渐枯黄,正可谓“留得枯荷听雨声”!</p> <p class="ql-block"> 这几条小木舟停歇在荷塘边,还真想坐上去,在水中摇曳,看看天,玩玩水。</p> <p class="ql-block"> 垂柳依依</p> <p class="ql-block"> 用绿色植物造型的长龙,巨龙飞舞!</p> <p class="ql-block"> 这朵洁白的睡莲,让人不由想到“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p> <p class="ql-block"> 大观公园一景。这天因开始下了好一阵雨,重点又是赏菊,我的腿脚又有疾,就没有逛遍整个公园。但我没有一点遗憾,因为下雨时我们躲雨长廊,有的同学已经好多年没见了,我们忙着聊天,大雨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大家相谈甚欢。雨停时,我们边赏菊边拍照还要抓紧聊天,有说不完的话呢。真是情深意浓只苦时光飞逝!</p><p class="ql-block"> 时已正午,几同学又带路到了一家名叫“外婆味道”的饭店,请我们吃了一顿既可口又有特色的午餐。付款时大家都争着付,最后争论了好一会才达成协议,几位同学共同请客,对同学们的一片真心和热诚,我们夫妇很感动!在这里,再次感谢几位同学,谢谢啦!</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深花烂漫,这是非常开心的一天,期待着和同学们再次相聚!</p> <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19年10月5日</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昆明大观公园</p><p class="ql-block"> 拍摄:修</p><p class="ql-block"> 撰写:修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