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叫“边防”

<h3><br></h3><h3> 深秋时节,随“寻找最美国门名片”采访组去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采访。</h3><h3> 通往算井子的路很漫长,从巴彦淖尔出发,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我们才到达额济纳旗,从额济纳旗过去还要半天的汽车车程。</h3><h3> 在额济纳旗边境管理大队中转休息时,一进院子就看到了这只小狗,欢快地从屋子里跳出来,摇着尾巴迎着我们走过来。未及逗它,就看到一个穿警裤系着围裙的小伙子尾随其后跑出来,连责怪带阻拦,把它往屋里拉,临了还不忘回头冲我们抱歉地笑下。</h3><h3> 午餐在大队食堂解决,饭后在院子里准备出发时,又看到了那条小狗,这次才来得及仔细端详它,小狗不是什么名犬,但长得很标致,全身金黄色的毛发,肚子泛白,额头是金色的,嘴巴鼻子连同眼眶却是黑色的,黑眼珠大到要撑破眼睛,两只耳朵垂下来,在院子里闲庭踱步的姿势,悠闲自在却又貌似若有所思。小狗似乎对所有人都很友好,你只要和它的视线一碰撞,它马上摇着尾巴来到你身边和你亲热,蹭蹭你的裤脚,在人的两腿之间绕着圈钻来钻去,人站着逗它时,它也会立起来贴到你身上示好,你蹲下逗它,它会去舔你的手指,轻咬你的衣袖,上帝没有赋予它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的机能,它的感情是用肢体来传递的。白大队长介绍说,它是个“人来疯”,戈壁滩难得见到这么多人,只要来了人,它就兴奋和热情。</h3><h3> 嬉闹间,刚进院时把小狗抱回屋里的那个小伙子出现了,小狗立即撇下所有人飞奔而去,紧随小伙子,寸步不离。白大队长介绍说,小伙子叫刘波,曾在算井子呆了8年,担任过炊事员兼报务员,算井子的老典型李斌是他的师傅,现在大队担任炊事员,转改前已是五期士官了,今天的午餐全部出自他手。听着大队长的介绍,刘波有些局促和不安,他就指挥着让小狗表演动作,我觉得他是借此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起立,坐下,握手,他下达着口令,而小狗非常配合。我凑到跟前问,它叫什么名字?大队长说它叫刘波,我愕然,知情的人却都笑了,解释说它是刘波捡来的,我才明白这是玩笑话。我转过头来问刘波,小狗叫什么名字,刘波说它叫“边防”!“什么?边防”我以为听错了或者是刘波开玩笑,“是的,它就是叫边防”。刘波认真的表情使我相信了不是在调侃。</h3><h3> 怎么想起来起名叫“边防”啊?刘波说,小狗是去年冬天部队整体转隶期间捡来的,换装前一天部队出操时,他看到一只小狗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因为在队列中,无法停下了,一闪就过去了。换装当天,又出操,那只小狗还在风中瑟瑟发抖着,出完操刘波转回去把小狗抱回了大队,为了纪念刚刚脱下的军装,刘波就给小狗起名叫“边防”。</h3><h3> 知道了名字的来历,再低头看“边防”,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难以言喻,无法表达。轻轻抚摸它金色的毛发,看着它那双深邃的大眼睛,而“边防”也和我对视着,一动不动。那双眼睛,好像蕴含了太多的内容,我不知道,它见证了什么,又感知了什么。我想它如果有思维,一定会很诧异,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这个收留它并为它起名叫“边防”的人,连同他置身的那支队伍,为什么前一天见时还穿着橄榄绿,第二天就全部换成了藏青蓝?它无法懂得服装变了,但职责没变,使命没变,没有人告诉它,即使告诉它了,它也无法听懂!</h3><h3> 我无语,“边防”无言,我们就这么彼此凝视着,眼睛突然不争气的一酸,我赶紧调转视线,仰头去看天,直视头顶的大太阳,我想,只有这样,当有人问我怎么流泪时,我才能很自然地告诉他,我没哭,只是这戈壁滩的阳光,太刺眼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