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班孩子观察力养成记

陈晓靓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察缘起篇</b></h1> <h3>  &nbsp; 第五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习作。</h3><h3> 而与之相契合的单元主题——“留心观察”,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留心观察,其目的在于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h3><h3> 因此为了与单元教学配合,我想是不是可以尝试让学生写写观察日记呢?光在课文里讲“观察方法”,而不实践运用,肯定收效甚微,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这一想法有依据吗?我开始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寻找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的链接,因为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根本,甚至可以说是“定海神针”。研读发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h3><h3> 因而我开始在群里倡导家长配合我的教学,使家长能为孩子们的观察力培养活动保驾护航!</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察实践篇</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一天观察</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察任务——主要运用眼睛观察动物</b></h1> <h3></h3><h3></h3><h3></h3><h3></h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察动物日记格式范例</b></h1><h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天气 一、观察对象——某动物 二、资料卡片 XXXXXXXXXX(百度基本资料,完成知识扫盲。如该动物属什么科,基本习性等) 三、我的观察(以下观察项目任选2点,可多不可少) 1.该动物的外形特点(面部、肢体、毛色等等,越细越好,观察顺序要么从头到尾,要么从整体到局部) 2.该动物如何进食(观察越细致越好,细到眼睛如何看食物?细到嘴张多大?牙齿怎么动?鼻翼如何动?身体如何配合进食?是否会发出声音?等等) 3.该动物如何玩耍活动(怎么跳?怎么跑?反应是否迅速敏捷等?仔细观察该动物的动作) 4.该动物如何睡觉(面部、身体等和醒着时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睡觉时是否有声音?如果突然有响声,它的反应是什么?等等) 5.其他 </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肖俊逸</h3> <h3>王弈博</h3> <h3>崔雅茜</h3> <h3>樊云龙</h3> <h3>叶可馨</h3> <h3>温卓璇</h3> <h3>马奕峻熙</h3> <h3>李轩</h3> <h3>叶可毅</h3> <h3>崔晓北</h3> <h3>张博言</h3> <h3>贝佳妮</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天观察</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观察任务——运用各种感官观察鸡蛋</b></div></b></h1>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观察鸡蛋日记格式范例</b></div><h3>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天气<br><h3>一、观察对象——若干颗鸡蛋<br>二、我的观察<br>1.用眼睛观察:生鸡蛋的外壳形状、大小、颜色(看看每颗蛋是否一样);观察完外壳,再打碎鸡蛋,看看蛋清和蛋液有什么不一样;再和熟鸡蛋对比,看看鸡蛋煮熟后是否发生变化,外部和内部的变化。<br>2.用耳朵观察:摇一摇生鸡蛋,看看有什么声音;用鸡蛋敲敲不同的器具(碗、盘、杯等)、看看声音是否相同。<br>3.用鼻子来观察:闻一闻生鸡蛋的外壳;闻一闻蛋清和蛋液。记录闻的味道。<br>4.用手来观察:摸一摸生鸡蛋的外壳,记录手的触感;把鸡蛋打碎,用手摸一摸蛋清,记录触感;再摸一摸蛋液,记录触感;再把蛋清蛋液混在一起,摸一摸,记录触感;再摸一摸熟鸡蛋,看看各部分的触感有何不同。<br>5.用牙齿、舌尖来观察:舔一舔、咬一咬、尝一尝,鸡蛋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味道:生鸡蛋什么味?熟鸡蛋什么味?(熟鸡蛋又包括蒸鸡蛋羹、煮白煮蛋、荷包蛋、煎鸡蛋、炒鸡蛋等等)<br>6.记录整个观察鸡蛋过程的感受或体会。(两三句话就行)</h3></h3></h3><div><h3> </h3></div><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小肖的自发讲解👍</h3> <h3>小童的自发讲解🌹</h3> <h3>小张的自发讲解🌹</h3> <h3>龙凤胎——“双叶”的创意观察👍</h3> <h3>小刘的自发讲解🌹</h3> <h3>胡雅妮</h3> <h3>李欣苑</h3> <h3>马戈弋</h3> <h3>郝峥嘉</h3> <h3>郑紫潭</h3> <h3>叶可馨</h3> <h3>刘弈含</h3> <h3>李轩</h3> <h3>胡易豪</h3> <h3>马奕峻熙所画鸡蛋结构图</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天观察</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观察任务——自主确定观察对象细致观察</b></div></b></h1> <h3></h3><h3></h3><h3></h3><h3></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自主确定观察对象日记格式范例</b></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体测结束后,还剩20分钟下课,我便让孩子们说说对连续三天观察的心得体会。孩子们个个兴奋得说:“观察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原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竟藏着这么多秘密,有这么多知识。”我们一起整理了这三天的观察内容,同学们都很好奇别的同学自主选择了什么观察对象,我便让孩子们分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收获。</h3><h3> 快瞧瞧他们积极分享的小模样,又认真又可爱!</h3> <h3>叶可馨——醋泡鸡蛋(三次上榜,太会观察,太会写了!)</h3> <h3>刘奕含——君子兰</h3> <h3>胡易豪——鱼(比放大镜还细致)</h3> <h3>武俊超——大蒜</h3> <h3>叶可毅——醋泡鸡蛋</h3> <h3>王宇倩——白糖</h3> <h3>杨轶帆——转运竹</h3> <h3>贝佳妮——苹果</h3> <h3>胡雅妮——食盐</h3> <h3>刘泽霖——天竺葵</h3> <h3>张杰——桔子</h3> <h3>徐子扬——黄豆</h3> <h3>孟子彤——多肉植物</h3> <h3>左杰——芦荟</h3> <h3>马戈弋——西红柿</h3> <h3>樊靖琪——仙人掌</h3> <h3>温卓璇——面包</h3> <h3>杨博茹——炼奶</h3> <h3>崔晓北——香蕉</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天观察</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观察任务——观察爸爸妈妈(任选一人)</b></div></b></h1>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察爸爸妈妈日记格式范例</b></h3><p style="text-align: left;">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天气 一、观察对象——爸爸(或妈妈) 二、我的观察<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1.整体观察:找出爸爸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观察对比,时间带给他们长相及身材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也可以采访父母他们对变化原因的看法)</h3><p style="text-align: left;">2.细节观察:</h3><p style="text-align: left;">细节一:观察爸爸妈妈的眼角,数一数,有几道皱纹,然后观察皱纹长什么样,想一想:这些皱纹是哪来的?有几道是因为自己而生的?</h3><p style="text-align: left;">细节二:观察爸爸妈妈的白发,数一数,有几根白发,想一想:黑丝怎么就变成了白发?自己又为他们添了几丝白发?</h3><p style="text-align: left;">细节三:观察爸爸妈妈的手,看看什么样,和自己娇嫩的小手再对比一下,看看有何不同?然后,再摸摸爸爸妈妈的手,记录触感,想一想:这双手为你做过哪些事情?</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三、写下通过细致观察,你想对爸爸妈妈说得话</h3> <h3>马奕峻熙</h3> <h3>孟子彤</h3> <h3>袁彪</h3> <h3>谷峥暄</h3> <h3>张杰</h3> <h3>郝峥嘉</h3> <h3>叶可毅</h3> <h3>胡易豪</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结语</b></h1><h3><b> 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以为,美不仅仅只有用眼睛才能看到,耳朵也可以听见美,鼻子也可以闻到美,身体也可以触摸到美;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否则,再灵敏的感官都不会捕捉到这大千世界的一丝美。</b></h3><h3><b> 近一周的观察之旅,我领着孩子们完成了许多不同的观察任务,有动物,有植物,亦有人物,希冀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观察的乐趣,学会用整个身心灵去捕捉中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与情感。</b></h3><h3><b> 上面100张图片,是孩子们一笔一画写下的观察日记,真实记录了他们在10月末的这场观察之旅。“旅行”的收获,因孩子的不同情况,或多或少,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上了观察,因为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只是苦于对观察这件事不得法,班上有个孩子和我说:“咱们能不能一直写观察日记?”当我说下周就要开始恢复正常日记时,孩子竟然提出:“每天可以写两篇日记呀,一篇正常日记,一篇观察日记。”,那一刻,我心里是温暖的,觉得这一个星期的辛苦没有白费。</b></h3><h3><b> 集体的观察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可我相信,“观察”这粒小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灵种下,我期待有一天,这粒种子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那阵阵花香,是孩子们的心灵对这个世界,所有美好事物的真诚回馈!</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