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曾厝垵

江南风

<h3>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h3> <h3>  寺前广场有长宽均约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莲花池。莲花池内高耸两座石塔,围墙外红顶方形建筑即为厦门大学。</h3> <h3>  巨型石刻与石雕。</h3> <h3>  天王殿,与山门合一。民国十四年(1925),会泉法师住南普陀方丈时重建,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单层砖石、木构建筑,阔为五间,前有红漆大门,后无墙。殿内供奉弥勒菩萨、韦驮和四大天王,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跨门进殿,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殿内不让拍照。</h3> <h3>  大雄宝殿,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为歇山顶重檐蹿角式单层砖石、木构建筑,阔为八间,绿瓦石柱,雕梁画栋,集中体现闽南古建筑的传统工艺。殿前两座报恩塔是由妙湛法师监制的。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h3> <h3>  大雄宝殿后墙木刻,内容为佛教故事,精美异常。</h3> <h3>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民国十九年(1930年)太虚法师重修,。殿宇高20米,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1962年,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用。殿内祀奉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殿内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铁钉,别致美观,为国内同类建筑之精华。</h3> <h3>  法堂,法堂和藏经阁是同一栋建筑,建造于1936年。此殿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一楼法堂,为说法处。二楼是藏经阁,阁内珍藏法宝、佛像、大藏经等珍贵文物。2010年重新翻建,采用木构架结构。</h3> <h3>  摩崖石刻。</h3> <h3>  双狮戏球。</h3> <h3>  巨大的佛字。</h3> <h3>  曾厝垵,位于厦门岛东南部,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为中国最文艺渔村,周边景点包括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厦大白城、环岛路、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等,为厦门游必到打卡地。</h3> <h3>  侨村风采,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h3> <h3>  做为中国最文艺渔村,来去匆忙,没细细寻访,看不到有多少文艺,画廊、怀旧照相馆算是沾点文艺味了。</h3> <h3>  满街的小吃引人注目,食欲大动。</h3> <h3>  网红摊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