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的探戈——读陈志鸿《被缚的大山》文/覃名翀(晴朗.巴山夜话)

晴朗(巴山夜话)

<h3>图为《被缚的大山》作者陈志鸿(网名:自由)</h3><h3>——————————————————</h3> <p>开篇语:</p><p>首先我想告诉志鸿女士:请原谅我在你《被缚的大山》中复制了你的头像作为我美篇的伊始。</p><p>看到你充满激情和具有环境意识的散文和你平静淡雅的笑靥,毫无疑问,是你给了我写这篇文章的信心。当然,在我文章里加上你的容颜也是我赞美你知性、优雅、文采斐然的表达方式。</p><p>希望你不要见怪才是!</p><p>————————————————————</p><p><br></p><p>前些时候,三水老师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被缚的大山》。起初我并不在意,也没时间看。昨晚回家,看见三水老师在微信里嘱咐我去看看并评价这篇文章。他还说:非常好的一篇散文!</p><p>我想,在这个信息海量的时代,一般的转帖大概没人去理会,除非有人特意嘱咐去关注,但那一定是很熟悉的人。我那时的确不知写文章的是谁?是男还是女?</p><p>后来三水老师说:</p><p>“这人你见过一面!还一起吃过饭合过影呢!”我虽不知道她的芳名,却突然想起她的网名叫“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字面判断,这是一个多么率真任性的昵称啊!</p><p>于是我静下来读《被缚的大山》,认真地读,一遍,两遍,读了三遍,略知一二,但仍未谙其果。</p><p>三水老师要我评价这篇处处散发着女人清香的抒情散文,我实不敢妄评。因为她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才女,还因为《被缚的大山》对自然环境和作者身临其境的描写是何等绝伦酣然畅怀哦!</p><p>没有切身体会写不出;</p><p>肚里没有墨水写不出;</p><p>有了墨水缺乏真情写不出;</p><p>没有环境意识写不出;</p><p>没有善良的心,没有心怀对山川河流的大爱写不出激情飞扬的字和情!</p><p>如果我贸然应允三水老师来评论《被缚的大山》,那是自不量力,无异于自己被缚。</p><p>但是,我既然读了自由的文章N遍,多少领会了她的心思,所以我应该懂得尊重作者创作的艰辛和她为了那些优美的堆码的文字有多么的不易。于是乎,不揣冒昧硬着头皮我必须要对自由的文章说些话。作为朋友,于我是一份责任。</p><p>怎么说?如何写?我还得再次拜读《被缚的大山》……</p><p>很显然,《被缚的大山》谋篇布局是经过作者苦心孤诣,独具匠心而就。作者是环境保护者,也是践行者。创作来源于她灵魂深处对大山的敬仰和独特的视角,这是女性内心细腻的特征,而男人往往不及。</p><p>《被缚的大山》层次分明,紧扣主题,字里行间作者与大自然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树倒了,路塌了,环境和山体受到伤害了,她为此流泪独自酒醉而且酩酊大醉。</p><p>《被缚的大地》通篇彰显自由在青草花丛中独自跳着喜忧参半郁郁寡欢的探戈……</p><p>所以,我用一句歌名“酒醉的探戈”作为我评文的标题。</p><p><br></p><p>《被缚的大山》启篇用春、夏、秋、冬四季起承转合抒发情感:</p><p>[春天,我喜欢披一条艳红的丝巾走进大山。一任香草没过我的脚踝,一任野花熏香我的衣角,一任温柔的巾角轻轻抚揣我含笑的素腮,一任痴绕在林里含着一丝丝水息,染着一缕缕幽香的风圆溜溜,精光光地钻进我的全身,抚慰着渴情的身体。]</p><p><br></p><p>自由雍容典雅的情调亦如水仙在小溪中沐浴,熹微的风,无孔不入,精光光钻进了她的全身,凉爽了她,却唤起了男人们的痴心妄想。有谁闻到过水的味道吗?在大山深处就有。香草野花的沁香伴随着缕缕春风吹进了自由女神渴情的肌体,滋润着她香色肌肤与大山融为一体,那是自由的化身,香草般的美人。</p><p>这令人陶醉的诗句,不由得使我想起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p><p>“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p><p><br></p><p>春风十里不柔情,环境皆人为恶化,某些资源不可再生,明月清风般大自然也渐渐被雾霾笼罩。素弦声断,翠绡香减,只有那可人的纱巾舞动点缀着翠绿山峦一片火红。</p><p><br></p><p>夏天:别在夏天寻找春的足迹。</p><p>自由说:</p><p>[夏天,我喜欢靸着一双拖鞋,甚至还慵懒地顶着一蓬蓑草,放纵地扑入大山的怀抱。独自在成绵的青草地上,卸下全身的铠甲,还有那红尘戴得好累的面罩,一个人静静地,静静地独自支颐望着湛蓝的天空。青草毫无顾忌地吻着我洁白的大腿,而我则像情人一样搂着青草打滚疯狂,那来自心底深处舒坦的笑容一定醉了眼角的诗行,也醉了游曳的白云。你看,那吊在蔚蓝天空的朵朵白云也在为我笑成天际最挑逗的诱惑。]</p><p><br></p><p>来到林中草地,自由香汗浸出,她摘下戴在头上的彩色草帽惬意的说:”哎呀!还等什么呢?待我自由把这身紧裹肌肤的衣罩脱掉吧!让我洁白的肌体在大山深处得到彻底解放吧!在悠悠凉风中我要尽情沐浴夏的阳光!于是,她“卸下全身的铠甲,还有那红尘戴得好累的面罩……”</p><p>薄衫轻盈,瘦比黄花,透露出自由丰润体态的曼妙!她与山麓同在,与草地相伴,是大自然赋予自由女神的典雅妩媚。</p><p>接着,她说了一句现代人很少使用而古代诗人常用到的一个词:“支颐”,来形容她在草地时的姿态:“一个人静静的,静静的支颐望着湛蓝的天空……”痴情神态让人遐想!</p><p>那些故人们又是怎样描绘“支颐”的呢:</p><p>白居易:</p><p>“薄晚支颐坐,</p><p>中宵枕臂眠。”</p><p>(唐)刘得仁:</p><p>“霜满中庭月在林,</p><p>塞鸿频过又更深。</p><p>支颐不语相思坐,</p><p>料得君心似我心。”</p><p>秦观 :</p><p>“支颐痴想眉愁压。</p><p>咬损纤纤银指甲,</p><p>柔肠断尽少人知,</p><p>闲看花帘双蝶狎。”</p><p>冰心在《寄小读者》中也说:“支颐凝坐,想海波尽处……我和平的故乡,比这可望不可即的海天还遥远呢!”</p><p><br></p><p>一句“支颐”,表现了托着脸颊的女人形象让人无比心动!仿佛使我又看见那纯洁无瑕的姑娘玉手托腮凝视远方,思念着心中的人;</p><p>一句“支颐”,让我看见多少柔情多少泪,还有那些夏风吹过的青春往事;</p><p>一句“支颐”,表现了自由内心还保存着少女的纯真。自由之所以不同于其她女性,就在于她丰富的内心情感,她像个女孩,更像个诗人,心底翻滚着渴望的浪花,寄托着一个梦……</p><p>这就是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更解放!</p><p>这说明自由在掌握词汇方面是丰富多彩的,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p><p>不知读者注意到没有?她在草地这一系列慵懒奔放的动作活脱脱就是现代版的李清照在林荫中狂野!自由不虚伪,不扭扭捏捏,像个爷们儿,该说说,该做做,不遮掩,却又把女性的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p><p>山的云,山的树,山的风,山的草,还有蜿蜒曲幽的小径和那故乡的原野在自由女神的舞动下极致到锦上添花!</p><p>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p><p>看见自由躺在茵茵草地支颐着下巴眼睁睁望着湛蓝色的天空,你不醉就不是个男人。</p><p><br></p><p>关于落叶的秋季,自由这样说到:</p><p>[秋天,喜欢戴着阔边帽走进大山,那一笺笺飘飞的落叶像温柔的雪花一样寂然地落在帽沿,点缀着我低调而奢华的阔帽,也濡浸着我安静的素色年华。那林中常绿的草亦或常绿的叶总在风神摇曳……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黄叶不是秋日大山的另一个春吗……]</p><p><br></p><p>落叶知秋的季节历来被文人们悲情渲染,然而在自由眼中确是另一个春天。其实,秋天盛开的鲜花还有很多:比如十大花卉之一的桂花,菊花、蝴蝶兰、海棠花、芙蓉花、百合花、茶花、彩叶草、等等。</p><p>这是自然规律赋予环境的尤物。自由的诗文呢?则是你我朋友中的尤物。</p><p>从古至今,每逢秋天,诗人们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逢秋必悲。</p><p>自由一反那些文人伤怀悲叹的酸腐劲,独具笔触赞颂了秋天的美好。满地黄叶,不就是秋日的另一番春色吗!没有忧愁没有悲伤,这是自由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豁达开朗的胸襟。</p><p><br></p><p>冬天,自由静下心来思索人生,清静灵魂:</p><p>[冬天,去大山深处寻心灵的洁静与饱满,去体悟生命流年里最安静的状态,顿悟:生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除了自己是主角,谁也无法陪你到最后。给自己一个拥抱,平凡而简单,无怨亦无悔。正确面对孤独,享受孤独,生命之花才会寂然温暖。]</p><p><br></p><p>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是平庸而苟活的。自由能从四季悟出禅意,悟出世事变化无常,能独自欣赏并陶醉在四季的美景,她的生命已经很丰富饱满了。</p><p><br></p><p>写完了冬天,自由笔锋一转:</p><p>[直至有一天,一个血色的黄昏,在大山的脚下一根根碗口粗的大树轰然倒下,还正值壮年的树斜着身子,一头凄凉地栽瘫于泥污中;那茂茂的修竹被连根拔起,弃如草芥地遗落在风中……我的心滴血……”]</p><p><br></p><p>应该说,这是《被缚的大山》文眼所在。整篇散文前面的叙述就是围绕那一株株大树的倒下而铺垫。自由用笔良苦!她先不说那些大山之魂的树木、生态如何被毁 ,而先描绘她在大山深处莺歌燕舞,微风吹拂,跃动体态,尽享自然美景的轻柔和抚摸……</p><p>通过阳光、落叶、冷月、黄昏、水滨、淡烟、衰草、孤村田野等清爽迷蒙的原野意象,惬意的表达出一种肌肤与自然一同愉悦的感受和孤寂心境。这种孤寂不是落寞,而是俊美与冷艳。</p><p>然而,当大山的灵魂被毁灭的那一刻,自由愤怒了!她哭了!她醉酒了!她喝下了人生中最大剂量的苦酒!作者忧心忡忡的呐喊,正是发自内心的环境责任与捍卫之担当!</p><p><br></p><p>试看今日之中国,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不为子孙后代着想已成常态,这是中国人自私狭隘为金钱利益驱使的恶果。如果凤凰山麓有某种资源,那么,不把它挖空挖绝挖干净誓不罢休,哪怕山塌了,哪怕树绝了,哪怕水土流失了,与我何干?重复建设也是屡见不鲜。中国人干事儿历来不计后果,不怕隐患,能吃吃,能用用,能贪贪,包括坑蒙拐骗。绝大多数企业急功近利的贪图心态远远大于打家劫舍的强盗,甚至于不如那些营营苟活贩夫走卒的良心。大好良田可以出卖给污染企业坑民赚钱污染河流环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p>在作者心中,破坏的不仅仅是大山树木草地原野和那些幽深的灌木丛,她内心鄙视的是当下人的环境观念在世风日下,在金钱利益驱使中被扭曲成道德沦丧的垃圾人。</p><p>但愿回归自然,环境早日成为绿水青山!</p><p><br></p><p>文字是有生命的,有时候虽然快乐,但也会感觉到疼痛。</p><p><br></p><p>说了这样多,这是我圆与缺的个人观点。</p><p>最后,我想用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句话结束:</p><p>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p><p><br></p><p><br></p><p>巴山夜话2019年12月9日子夜于达州市檬子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