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 共建文明校园—告家长的一封信

东风路小学二年级2班

<h3><font color="#b04fbb"><b>尊敬的家长朋友:</b></font></h3><h3> 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欺凌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现就“预防校园欺凌”相关知识告知如下,请仔细阅读,并关注和指导孩子阳光、自信、健康、快乐成长。</h3> <h3><font color="#167efb"><u><b>一、什么是校园欺凌?</b></u></font></h3> <h3>  简单说,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校园欺凌多数发生在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以及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h3> <h3><font color="#167efb"><u><b>二、需要预防的几种欺凌现象。</b></u></font></h3> <h3>  1、预防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欺凌事件。</h3><h3> 重视和加强“反校园欺凌和家庭欺凌”教育,预防和抵制学生之间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打架斗殴、给别人起绰号等意识和行为。家长可以通过新闻、视频中的案例分析、引导、教育,帮助孩子在自查、反省中,充分认识欺凌行为的严重后果,把所有欺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可能的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并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交友、慎言慎行、遵纪守法。<br></h3><h3> 某些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不经意间在课堂上、上下楼、体育课、路队中出现一些小事件,如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相互拉扯、拍打他人、嘲笑讽刺、说脏话谩骂、起绰号、踢腿绊脚,以及同学玩耍时的相互拉扯拽蹬、外抓伤和推伤、无意奔跑碰撞他人、不分轻重的无意识的打闹或游戏、误解误陷,还有一些有意侮辱他人、欺负他人胆小、偷藏别人东西、戏弄别人、借东西不还、影响或干扰他人学习等等行为,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开展广泛的调查了解,及时与当事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引导和教育,通过反思反省,使其大彻大悟,不再重犯。请家长理解并支持老师的严格管理办法。同时希望家长都像班主任老师一样,经常性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与孩子耐心交谈,细心而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动向,一定做到与班主任老师保持高度一致,共同配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意识和关心他人的品德也会有好处。</h3><h3> 2、预防家长对孩子的欺凌行为。</h3><h3> 对于好动、毛病多、行为习惯不大好的学生,家长要从根本上杜绝无原则的辱骂、责打孩子行为,多找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成功的感受,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一味的责怪孩子,孩子长期处于家庭生活的压抑状态,他在别处肯定要释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种“释怀”不利于孩子的良性成长。如家长有长期虐待、辱骂子女行为,请尽快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公平对待子女健康成长。</h3><h3> 3、预防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欺凌事件。</h3><h3> 学校要求,班主任及所有科任教师都不得对学生进行责打等体罚行为。如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和学校领导沟通,学校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h3> <h3><font color="#167efb"><b><u>三、哪些信号说明孩子可能遭到欺凌要及时介入调查?</u></b></font></h3> <h3><ul><li>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li><li>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失:孩子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经常回家要钱。</li><li>如厕习惯改变: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li><li>自尊心受挫:回到家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li><li>自我伤害倾向: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都要重视。</li><li>不愿上学: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旷课,装病请假。</li><li>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li></ul></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font color="#b04fbb"><b>遇到欺凌时家长可以这样做:</b></font></h3><h3> 1、及时沟通。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不要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h3><h3> 2、及时进行专业疏导。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h3><h3> 3、理解与同情。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h3><h3> 4、 学用法律保护。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孩子。</h3><h3> 5、冷静面对当事家长。欺凌事件发生在自已孩子身上,将心比心,谁也不好接受。但事件发生后,家长一定要头脑冷静,用正确的途径来解决。家长首先应该找班主任、找科任教师了解情况,然后沟通、协商,如果问题不严重,就尽量在班主任层面上解决掉。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家长满足不了的需求,班主任与当事家长应该将事件共同汇报学校领导寻求解决。家长万不可采取极端措施,如上传视频于网络媒体,或直接绕过学校,在校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事件上访到上级教育部门,因为事态扩大化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将是一种损失。</h3> <h3><b><u><font color="#167efb">五、如何预防校园欺凌?</font></u></b></h3> <h3><font color="#b04fbb"><b>学生如何预防:</b></font></h3><h3>▪ 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太过招摇;</h3><h3>▪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h3><h3>▪ 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的道路,按时回家;</h3><h3>▪ 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b>家长如何预防:</b></font></h3><h3>▪ 父母要与老师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h3><h3>▪ 避免暴力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h3><h3>▪ 孩子遇事,家长不能只顾着教训;</h3><h3>▪ 重视孩子的底线教育和品格教育;</h3><h3>▪ 建立好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家是他们的依靠,不论犯错还是被欺负都勇于和家长沟通。</h3> <h3>  各位家长,教育无小事。校园欺凌行为,不管有多小,哪怕是起个外号、绰号,也可能对其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杜绝“校园欺凌”,向“校园欺凌”说“不”!让孩子们成长在一个没有任何歧视的、健康的、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h3>

欺凌

孩子

家长

校园

预防

学校

班主任

行为

暴力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