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曰记(第13集)故乡的深秋

zmzg辛平

<p class="ql-block"> 秋色深深,岁月浅浅,我漫步于奔七的途中,已不问花开几许,花落几多,也不问落叶几重,只风来听风,雪来赏雪,世间种种,淡然于心,俗世浮华,过眼云烟。不知不觉中,我又一次回到家乡,又勾起了童年逐多回忆,恰逢深秋,骑上自行车,游遍了家乡的角角落落,欣赏了家乡深秋的静美,追寻了童年时期的足迹,心里恬淡,心里平静!</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9日,我年近九旬的父母,又生病同时住院。闻信后,21日我回到家乡,在医院守护照顾父母数日。他们出院后,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散步之中,用手机随拍纪录了家乡深秋的部分景致,简单整理后分享大家。</p><p class="ql-block"> 辛 平</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1日于故乡</p><p class="ql-block"> </p> <h3> 深秋美,家乡深秋更美。</h3> <h3> 美在一年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季凉爽,秋天多彩,冬季多雪。</h3> <h3> 美在天空湛蓝天数多。虽然冬季比较寒冷,但一年四季没有雾霾。</h3> <h3> 美在田野空气清新。绿油油的冬小麦,犹如诺大的军毯铺在广柔的平塬上,格外清爽。</h3> <h3> 美在植物色彩斑斓。尤其是野黄菊,秋后,田间地头遍地黄花分外香。</h3> <h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h3> <h3> 麦地边,一排排新盖的楼房,显得格外清爽。</h3> <h3> 虽然地埂边野草干枯,但冬小麦依然很绿。</h3> <h3> 什字镇,地处甘肃省灵台县什字塬中部,东西与陕西相邻,近3万人口,面积190平方千米,气侯温润,物产丰富,四通八达,是甘肃省列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h3> <h3> 辽阔的什字平塬,一望无际,成为甘肃平凉市所辖的主要产粮区和苹果基地。</h3> <h3> 冬小麦是什字塬乃至全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h3> <h3> 《鹿鸣泰和》雕像,是什字镇的标志物之一。</h3> <h3> 秋日里,镇上居住农民的平日生活,除不堵车、无雾霾以外,其它与城市一样,楼房林立,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电炊、自来水、网络、快递等应有尽有。</h3><h3> 瞧,这两位当地中年妇女的装扮,看不出她们与城市妇女装扮的区别。</h3> <h3> 立秋后,是大秋作物成熟收割季节。家家户户玉米棒成堆,有的挂蓬,有的垒垛。</h3><h3> 家乡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产量高,现在基夲用作牲畜饲料,或出售客商生产白酒、乙醇等。</h3> <h3> 深秋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有大白菜、红白萝卜、菠菜、大葱等蔬菜,是既不施化肥,也不用农药的绿色产品。</h3> <h3> 记得谷子有两种:一种是黄谷子,碾去皮后是小米;二是红谷子,也叫酒谷子,酿造黄酒或做粘糕。<br></h3> <h3> 谷子,产量低,现在种植面积很小。</h3> <h3> 喜看谷穗压弯腰,滴滴汗水少不了。</h3> <h3> 六十年代,大秋作物高梁,成为家乡食用的主打粮种。如今,高梁己经成为牲畜饲料和酿酒所用。</h3> <h3> 进入21世纪,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缺乏劳动力,面临土地种植困难。为转变生产方式,镇上将数万亩良田由公司承包栽植了苹果树,由承包商给农户每年每亩地补贴600元。</h3> <h3> 深秋,正是苹果丰收季节,家乡“灵台红富士”品质很好,深受南方和海外欢迎。可是,有些不规产商,竞然用大牌“陕西洛川苹果”、“甘肃静宁苹果”的纸箱,里面却装的是家乡的苹果。</h3> <h3> 田间地头,成堆的“灵台红富士”苹果,等待装箱运往南方及海外。</h3> <h3> 柿子,也是家乡深秋季的主要水果品种之一。</h3> <h3> 山楂,近些年农户家园栽植很多。深秋,山楂红了,硕果累累,洋溢着秋的喜悦。(此图片随拍于我的故居家园)</h3> <h3> 深秋,田野里、道路旁、田埂边、房前屋后的阳面,到处可看到野菊花。</h3> <h3> 野菊花在绿叶衬讬下,格外鲜艳夺目。</h3> <h3> 冬小麦地旁的红叶林,如一把把火炬筑起了红色长城,成为田野里又一靓丽的风景线。</h3> <h3> 在阳光照耀下,红叶林更为绚丽夺目。</h3> <h3> 红叶树根部生发的新叶子,红黄相间。其中有两片红叶似同小鸟,在切切私语。</h3> <h3> 小狗狗们也喜欢红叶林,在林中东奔西跑,嘻戏打闹。</h3> <h3> 塬边沟壑里的树木,层林尽染。</h3> <h3> 沟边梯田里的冬小麦,虽然时而被秋叶笼罩,时而被霜冻所困绕,但它坚强的性格和任性,仍旧焕发着青春。</h3> <h3> 它不是龙脊,也非古长城遗址,而是黄土高塬水土流失和滑坡所形成的土脊。半个多世纪以来,家乡发生巨变,而这些土脊依然如故,完好无缺。<br></h3> <h3> 半个多世纪以来,家乡发生巨变,而这些土脊依然如故,完好无缺。</h3> <h3> 土脊,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自然的神奇!</h3> <h3> 这种沟壑、梁峁交错地形,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山水风光画卷。</h3> <h3>  六、七十年代,田埂、沟边的蒿草,等不到枯黄,早被勤快人割去当作柴火。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炊,蒿草长的比人还高,根本无人问津!</h3> <h3> 龙王潭,是一处地下水小潭,秋冬少雨,潭水清澈,春夏雨多,水质混沌。这眼潭水供给什字镇区近万人的生活用水。</h3> <h3> 城市只能看到冰冻的羊肉,农村则能看到洁白的羊群。<br></h3> <h3> 塬边上一堆堆盛开的野菊,迎着太阳,那样的透亮,那样的随意,那样的浪漫,那样的坚强!</h3> <h3> 今昔比,一只鸡相当过去一只羊价;一只羊相当过去一头牛价;一头牛相当一辆小车的价格……</h3> <h3> 季节轮回,催生树木的叶子,绿的变黄了,黄的变红了,红的变枯了,都落了……来年春又发芽了。</h3> <h3> 近些年,农村建设有三次大的行动,一是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文化内涵;三是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h3> <h3> 新农村建设,推进集中连片,统一户型,统一标准,统一用地,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提升了农村人居质量。</h3> <h3> 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使得民居与文化设施配套互应,提升乡村文化水平。</h3> <h3> 大力提倡村要整洁,户要干净,人要精神的理念,不断增加乡村群众的幸福感。</h3> <h3> 家乡村镇建设上,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突出特色,居住适用等原则,有力地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图为什字镇中心敬老院)。</h3> <h3> 新的民居,保持了古色古乡的地方建筑风格。</h3> <h3> 近些年,家乡人居卫生环境大为改观,改变了过去那种房前污水渠、杂草丛生,屋后侧所畜圈、不好下脚的脏乱差局面,建立起房前有花草、有围栏、有树木,屋后推行“侧所革命”,侧所畜圈分设,垃圾集中堆放。</h3> <h3> 昔日民居——窑洞</h3><h3> 从我记事起,家乡民居—窑洞,与相传故事王宝钏所住窑洞相差无几,与延安后期的砖砌窑洞又有区别。七十年代几家盖起了土坯房,到八十年代初,土窑洞彻底结束了漫长的历史,如今己坍塌的所剩无几。</h3> <h3> 八十年代初建设的土坯房,院落荒芜,人走房空。</h3> <h3> 村子里,青年人上了大学,毕业了远走高飞,生落他乡。壮年人到城里打了工,不少老年人仍以耕种为生。</h3> <h3> 村子里,有的老人的儿女在城里工作,剩下无依靠的孤寡老人,仍然在那些土坯房子里居住生活着。</h3><h3><br></h3> <h3>  忠诚的小狗狗,依旧守候在人去房空的主人家门前,心情沉重的等待着主人的归来!</h3> <h3> 这座家园,原有十间土坯房,当时在村里手屈一指,曾经是一位中学数学李老师的家园,李老师去逝多年,其子孙都住在城市里,房屋、院墙都塌了,房前一棵弯曲的老杏树,见证了一代人的苍桑。</h3> <h3> 这个崖边,曾经是我童年时挖酸刺柴火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就在这里挖柴火,一镢头下去,一条蛇奔出,吓的我扭头就跑了。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去看,似乎那条蛇己经变成了伸出崖边的老树根。</h3> <h3> 每户门前或园落里,都有几棵老杏树,因此,杏子己成为家乡特产之一。夏天冬小麦收割时,杏子也就陆续黄了。</h3> <h3> 核桃,是家乡经济林木之一,也是落叶较早的树木。到深秋,树叶全落了,只留下饱经苍桑的枯枝。</h3> <h3> 从我记事起,这棵老杏树就生长在沟边,下边是悬崖,杏子黄了,谁也不敢上树去摘。如今,它躯体上长出许多黄斑、白斑,但依然坚强的挺立在沟边。</h3> <h3>  洋槐,适应干旱地区种植,夏天树叶茂密好乘凉,秋天树叶金黄,冬天干枯如柴。</h3> <h3> 梧桐,是什字镇区道旁的风景树种之一。</h3> <h3> 镇政府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在围墙边种植了梧桐树,既是天然屏障,也成为秋日里的靓丽风景。</h3> <h3> 过去,我们小时候扫树叶,为家里当柴火做饭和煨土炕。</h3><h3> 现在,小孩们拣树叶玩乐,家里有炉子,或有暖气,树叶成了乡村垃圾。</h3> <h3> 一阵秋风吹来,只见黄叶唰唰,树枝吱吱,风向调转后,黄叶飘飘洒洒,道旁满地都是黄金甲……</h3> <h3> 杨树,也称北京杨,是通往镇区公路两旁的行道树。</h3> <h3> 2019年10月24日清晨,拉开窗帘,建筑物上落雪,大雪纷飞,我走在给病榻上的父母送饭的路上…</h3> <h3> 一夜间,塬野到处银装素裹。</h3> <h3> 深秋首场雪,使得什字塬上数万亩“灵台红富士”遭到大雪的突袭。</h3> <h3> 在家乡半个月,在绿油油的冬小麦田野里,留下了自已的身影……</h3> <h3>后 记</h3><h3> 家乡的深秋,有看不尽的美景,有放飞不尽的激情,更是一部写不完的诗篇。对于长期居住在喧闹城市的我,多么想在家乡的田野里多走一走,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多么想寻找一片静美的秋林,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妙景色;多么想让阵阵微风拂过脸颊,尽情享受家乡季节轮回里静美的好时光!</h3><h3> </h3> <h3> 夕阳西下,新的一天又要开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