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摄一百年前的博山城之辨伪

向高

<h1><b>  最近几天,博山的自媒体和网友们纷纷转发一篇报道,据称该照片来自于:“日本人拍摄的1910年代博山社会人文历史影像,照片来自于《山东风景写真帖》由日本守备军、民政部铁道部编纂,1920年由博文馆印刷出版”。图片共有十四帧,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为方便起见,下图中带有图1至图14照片,均按自媒体发出时的编排排定。</b></h1> <h3>图4</h3> <h1><b>  我认为有二张照片是有据可查的,分别是图八、图九。我们且不论拍摄者出自谁手,也不论是什么年代拍摄,起码他们是真实的,是博山的。</b></h1> <h3>图八</h3> <h3>图九</h3> <h1><b>  图八是怡园外景,怡园俗称北亭子,是清初赵执信的叔父赵尽美的私家花园。因为我从小在东关长大,在北亭子小学读书,对这里的景色非常熟悉,怡园墙外的范河,小时候就在这里堵湾(Wai)在河里洗澡,在河里游泳嘻戏玩耍,岸上的院墙花砖,一直到八零年还有保留。图九是博山七孔桥及红门,这里的地形地貌都没有改变,只是桥的两边公路扩建,其中的两孔被埋在地下了。这两张照片可以说是千真万确,不管是什么时候拍摄,不管是什么人拍摄都无关紧要了。图10到图14,因为这些照片上都有拍摄者的图片说明,又是在室内拍摄,我们可以相信,或许是真的。</b></h1> <h3>图11</h3> <h3>图12</h3> <h3>图13</h3> <h3>图14</h3> <h1><b>  我认为主要有问题的是图1至图6,这些城墙巍伟高大,城墙上箭楼、瓮城、护城河、长桥应有皆有,完全不符合博山的地形地貌特征,也完全不符合区志、县志、颜神志等史书中对博山城墙中的描述,也完全不符合博山健在的老人们的追忆。</b></h1> <h3>图1</h3> <h3>图2</h3> <h3>图3</h3> <h3>图4</h3> <h3>图5</h3> <h3>图6</h3> <h1><b>  实际上,博山作为县城是很晚的,是清代雍正年间建县的,属于一般的小县城,而博山的城墙则还在颜神镇的时候修建的,在“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三月建石城四门”,(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在清代雍正年间建县时稍作修缮而以。现在的博山新建一、二、三、四路就是原来的城墙拆除后修建的,别看现在的中心路也就是原来的新建二路那么宽大,那是历次的扩建、改建才成了现在的样子,新建四路也是连原来的公路加上范河河床一齐棚住,修成了现在的样子,也就是说原来的城墙基础最多也就是七、八米左右,城墙顶上的宽度最多也不超过5米。而东西南北关,就是博山城的四个城门。</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博山的文化学者李福源先生所著巜远去的城墙——博山古城墙寻迹》引用的乾隆版《博山县志》在第二卷“城池”里介 绍说:其规模如何?</span></h1><h1><b>城周围三里,雉堞七百三十,高二丈三尺,广五百一十八丈五尺。门四,南曰‘龙泉’,北曰‘范河’,东曰‘荆山’,西曰‘禹石’。&nbsp;</b></h1> <h3>肖成顺先生拍摄的新建一路二路及西关</h3> <h1><b>  博山的东、西、南、北关就是博山城的四个城门,听父辈们讲,这四关的城门都不算高大,比着核桃园的圩子门大,但大不到那里去。博山的城墙是一九四九年拆除的,博山刚解放不久,当时的淄博市委在博山,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淄博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拆除旧城墙,改建环城路,四九年冬季博山旧城墙开始拆除,翌年十二月拆除完毕,一九五一年沿旧城墙基础扩建成博山的新建一、二、三、四路。也就是说,现在70岁以上的博山人都有幸见过博山城墙和城门。</b></h1><h1><b> 我是一九五五年出生的,那时的城墙早以拆光了,但是博山还有为数不少的圩子墙和圩墙门。(1)东关的“通谷桥”圩墙门,以及东圩圩墙大段保持完好,(2)李家窑北窑口圩墙门,(3)大街街外姚家胡同口的圩墙门,(4)大核桃园的圩墙门,(5)范河口香市街的圩墙门,我所见过和我能记住的就是这些了。</b></h1><h1><b> 圩墙和城墙可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城墙那可是关系到一城军民的生死安危的。城墙顶上都有宽畅的路和其他防御设施,在箭楼瓮城等地段,从城下到城上都有匝道直通城顶,当战争来临,需要打仗时,城中的士兵和百姓都要上城抵抗的。而圩墙的功能就稍弱一点了,就是一堵高墙,它分布在城的周围,保护部分街道与村庄,主要就是防贼和一般小股土匪的,博山的圩墙也有防洪水的功能。</b></h1> <h3>东关“通谷桥”圩墙门及圩墙,年代不详。</h3> <h3>大街姚家胡同口,文中的圩墙门在胡同以北。</h3> <h1><b>  综上所述,我认为图片中的1至6基本不是博山城墙及城门。这些城墙巍伟高大,箭楼、瓮城、护城河上的长桥都不是博山的,特别是图4,博山的东西南北关,那里有这样的大桥,从博山的历史及区志县志上也查不到有如此大的桥梁。我觉的这张照片到挺象是青州的六龙桥和济南杆石桥城门。(也属猜想)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图5,按照图片说明,照片是在1910年拍摄的,须知那时还是清朝的宣统二年,男人是要留辫子的,虽然到了清朝末期,仍然是“留发不留头”的社会,不剃发不留辫子也是要杀头的。而图片中的装饰、发型都是与今人无异。另外,城门上有哈德门香烟的广告那就更不对了;查,哈德门香烟是“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1919年才在中国注册,1910年怎么会有1919以后的广告呢。所以说,从吋间上也推翻了这些照片的真实性。</b></h1><h1><b> 我个人认为:从图1到图6的所谓博山城墙及城门都不是博山的。</b></h1><h3><b> </b></h3> <h3>青州六龙桥</h3> <h3>济南杆石桥</h3> <h1><b>  我们对待历史,不知道的可以等待,挖掘,整理,但是切忌误导,博山那么点小城,相隔的时间不过百年,还有那么多熟悉这段历史老人健在,现在这些照片一出现,网上就山呼一片,不辨真伪,盲目跟风,以经有文章使用这些照片,我认为是不妥的。以上见解,算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