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长沙行

继红

<h3>从北京乘髙铁5个多小时就到了湖南长沙。在长沙我们报了两个一曰游。花明楼,韶山一曰游和长沙市内一曰游。随后从长沙飞往海南。</h3> <h3>我们参加的长沙周边一日游是去瞻仰毛主席和刘少奇主席两位伟人的故居。因地理位置行车路线,先到刘少奇主席故居:花明楼,再到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刘少奇主席的故居花明楼炭子冲就位于宁乡县城南约30公里处,由长沙至此仅有50多公里,而由炭子冲至韶山冲亦只有38公里。</h3> <h3>刘少奇故居前的水塘</h3> <h3>刘少奇铜像于1988年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揭幕。</h3> <h3>在距离刘少奇故居500米处的北冲尾塘还建有刘少奇纪念馆,馆中陈列了800多件文物资料,(含许多珍贵照片),记录了刘少奇革命的一生,包括刘少奇生前看过的书籍和一些日常用品。</h3> <h3>刘少奇与周恩来在延安。</h3> <h3>开国大典时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h3> <h3>刘少奇主席在工作。</h3> <h3>  韶山位于距湘潭市40公里的地方,离长沙100公里,传说舜曾在这里演奏过“韶乐”。这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h3> <h3>毛主席故居前的水塘。</h3> <h3>毛主席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毛主席在1959年写下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h3><h3>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h3><h3>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h3><h3>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h3><h3>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h3> <h3>毛主席1959年回故乡:</h3> <h3>神秘的滴水洞</h3><h3>&nbsp;&nbsp;&nbsp;&nbsp;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h3><h3>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h3><h3>1986年经湖南省委决定,滴水洞对外开放。</h3> <h3>昔日,滴水洞因其封闭,才锁在深山迷雾中,灵秀聚钟人未识;今天,滴水洞因其开放,才敞开闺门迎四方,风物动人美名扬。</h3> <h3>毛泽东主席的铜像矗立在韶山冲广场。主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h3> <h3>毛泽东的伟大传奇与盖世功勋,特别是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襟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圣洁情操,以及他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牺牲和奉献,都将为热爱祖国的、有良知的炎黄子孙们所世代铭记!<br></h3> <h3>我们参加长沙市内一日游,主要参观了天心阁、长沙第一师范旧址、岳麓山和橘子州。</h3> <h3>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城墙为保留下来的一段,到了长沙,在古城墙上走一走。</h3> <h3>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是毛主席青年时代求学工作的地方。毛主席曾在这里学习工作八个春秋。在这里毛主席完成了从学生、教师到职业革命家,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在这里毛主席从事了建党建团工作,从这里走向党的一大。</h3><h3>我们来到第一师范旧址,缅怀毛主席。我们参观了学校礼堂,毛主席的教室、宿舍及校园。</h3> <h3>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山脚下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h3> <h3>岳麓书院匾额为宋真宗所题,左右两侧就是书院最著名最广为流传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h3><h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棵树木,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h3><h3>走进儒雅的岳麓书院,依稀闻到飘逸千年的书香,历经风雨洗礼,成就了文化精神的殿堂。</h3> <h3> 岳麓书院后面山坡百米的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原名红叶亭,因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爱晚亭。毛主席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常和友人聚会在爱晚亭下,纵谈时局,讨论天下大事。也是毛主席当年与杨开慧谈恋爱的地方。</h3> <h3>北京早进深秋,香山已遍山红叶,长沙气温仍在26度左右,愦憾无缘看到岳麓山的红叶。</h3> <h3>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湘江有一个四面环水的长岛,这就是橘子洲。橘子洲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最大的一个。湘不同中国大多数河流由西向东,湘江是由南向北流的。毛主席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在湘江游泳在此休息。</h3> <h3>橘子洲头,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突出毛主席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形象。雕像用巨型汉白玉制成,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寓意为毛泽东32岁时风采,享年83岁,执政41年。</h3><h3><br></h3> <h3>1925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h3><h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h3><h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h3><h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h3><h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h3><h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h3><h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h3><h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h3><h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h3> <h3>橘子州上有一座亭廊古朴典雅的“望江亭”,望江亭始建唐朝,1962年辟建公园时按原样进行恢复,2008年重建。望江亭有两个美丽的传说。都与婚姻家庭和湘江有关。</h3> <h3>1950年5月,周总理和毛主席对联,毛主席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周总理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毛主席的上联以橘子洲为题,周总理的下联以天心阁为题。这对联所含的涵义浅显深远。</h3> <h3>橘子州,天心阁都是长沙的重要标志。长沙处处有毛主席的足迹。两天的长沙游是难忘的。再见了长沙,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