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Zhou🐜

<h3>对牛的记忆仍然是那么清晰,尽管已经告别纯粹的农村生活多少年了。</h3><h3><br></h3><h3>记忆,又何曾放过我。</h3><h3><br></h3><h3>从能够记事起,就开始注意到这个生物了,它总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也可以说不屈不饶,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自打那种特殊年代的集体劳作方式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之后,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变得开始认真劳动了,因为不劳动,农户就没有收成,一家人吃什么、穿什么……</h3><h3><br></h3><h3>然而,那个时代的牛不像后来那样家家户户都普及,仍是集体时代留下来的,我家和其他七户人家一起供养着一头牛。与其说八户人家供养一头牛,倒不如说一头牛服务着八户人家。</h3><h3>这个时候,矛盾就出来了,春耕、夏种、秋收、冬播,田地里的哪一样活能离得了牛呢?农户没有了牛,几乎就没法干农活了,就好比今天的工厂企业,停电了就无法工作一样。</h3><h3><br></h3><h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除了每个生产队有一台拖拉机,其它什么机械都没有。从小麦收割、耕地、棉花田管理、秋收割稻、采购组交售棉花、棉柴回运……这些已经是单纯靠农户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八户人家的农活将由一头牛来完成,农忙时节可想像那时的牛是真的牛!是真的苦!不知要挨多少饿!不知要挨下多少鞭子!我想起有次夜晚都已经什么时候了,父亲还摸黑在小生产队老仓库门口等待着上一农户从田地里归来,为的是接到牛迅速喂草料,准备着第二天的活路,其实,又哪里仅仅是我们家,其他农户也是着急,遇到下雨,田里就无法干活了。</h3><h3><br></h3><h3>日子就这样熬过去了,真不知道那些艰难的日子人们是怎样挺过来的。</h3><h3><br></h3><h3>那是我印象中第一头牛:弯弯的大牛角,体型健硕但明显的脊骨凸露,左边的食囊永远都是凹进去的,可以想像,牛从来没有吃饱过,前颈脖子套枷的地方已经磨得没有了毛,只有厚厚的一层老皮发白格外显眼,然后看右边的肋骨和肚子一遍的皮毛,少不了白白的被鞭子刷过的白痕,还有一点,它永远是那样慈眉善目!</h3><h3><br></h3><h3>这就是牛!非常苦的牛!</h3><h3><br></h3><h3>后来的日子,百姓的生活逐渐好了些,因为,农民的手里也有N张大团结了,尽管为数不多。黑白电视机、凤凰或永久自行车、缝纫机……开始进入寻常老百姓的家了。可是困扰在父亲心头的症结始终无法打开。牛是农村广大农户最基本生产资料之一,如果一个农户家庭连最基本生产资料都没有,还谈什么生产、生活?还是与其他农户共用那条老牛、农忙时逐个等吗?父亲痛下决心,一定要自家买头牛!主要问题依然是钱,具体那头牛买回来,花去多少钱,我已经想不起,只知道真让父亲为难了。我家是和二叔家合伙买的,共用一头牛,这也让父亲在经济上稍微减缓些。我们生产队有几个牛贩子,也是时代催生的行当,介绍生意成了,那可是要收中间费用的,不给你含糊,也不理会都是乡亲。好像是从松滋,要么就是公安那边,反正挺远,当天带着新买的牛回家时,天都黑透了。</h3><h3><br></h3><h3>这也是完全意义上自家的牛了。虽然是与二叔家合伙购买,最起码,这头牛的主人是我们自己,再不用和之前那样农忙时与别个农户争相抢用。它是头母牛,体型并不算大但也不小,满身都是浓密稍带着发黄的毛,脖子下面还有一道白色的弧形的毛,非常亮眼,四条腿的膝盖处也有白色的毛点缀,如果脱身成人,我想她一定是个漂亮的村姑……而且这头牛的眼睛睫毛很长,眨眼睛就忽闪忽闪的,太有灵性了。</h3><h3><br></h3><h3>下百里洲,与松滋河交界的村落,新闸村、闸口村、军民村……这里沟渠、湖泊众多,是鱼儿的天堂,水草丰沛,更是牛儿的天堂!养牛,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勤奋,牛是不能饿的,而且食量非常大。集体的牛最终都转到农户手里,一般情况下,都是两户或三户或一个家族供养着一头牛,已经被私有化,生产队的牛逐渐多了起来,几十头……农村闲暇时就由儿时的我们骑上牛,一路放牛走走停停,一直上长江大堤,几十个娃们堆在一起或打牌或疯赶,只要把牛给看住了,牛被拴住了鼻子然后系上一根长长的绳子打上一个铆钉,基本上牛就无法挣脱,乖乖的吃草,并享受着同族同群体在一起的有限的时光,日落暮归也就回家,成群结队很是壮观。</h3><h3><br></h3><h3>父亲是个仔细的人,这头牛,就像是他的老人要赡养,也像是他的儿子要抚养,照料得无微不至。养牛,耗费了父亲许多时间。</h3><h3><br></h3><h3>刚开始,牛被寄养在二叔家副屋的牛栏里,空间倒也非常大,但是地势似乎有些凹陷,下雨了雨水会倒灌,牛拉屎拉尿了会弥漫到牛睡觉的地方……牛就一个家庭喂养一个月,下个月再转到另一个家庭,但父亲最后决定还是一家喂养一头牛,因为相对从前,有了充裕的时间,我们家也能腾出地儿给牛专门建了一间牛舍。父亲等到这头牛下了小牛仔之后与二叔再分开喂养,一户一头牛。</h3><h3><br></h3><h3>万物皆有灵性。牛也不例外。与二叔家共养的这头母牛,几年间先后生产过几个小牛仔,非常可爱,从它们被生产下来的短短个把小时之内,它们就能坚强撑起还在发抖的小腿,站立起来,然后母牛会用舌头将小牛娃身上的湿鹿鹿的残留液舔得干干净净。三两个小时,小牛娃就能蹦哒了……基本上三四个月小牛娃就长成个了,等待它的将会是被卖掉!所以,人是残忍的,所有农户都是这样操作,在此之前,无论牛妈妈是休息或干活,小牛娃会一直乖乖的跟着牛妈妈,既吃奶也学着吃草,有时会撒撒娇或撒撒泼,牛妈妈会通过某些方式让小家伙服服帖帖。这或许是它们一生中最幸福和最快乐的时光吧!</h3><h3><br></h3><h3>然而它们是永远想不到会有被骨肉分离的那一天,一切皆因人类!当小牛娃被悄悄牵走之时,牛妈妈会觉得小牛娃只是淘气或许是到周边什么位置玩去了!可是牛妈妈终于发现不再见到牛娃时,那种无奈的呜咽、四处寻望的眼神、很叫我感到痛心。</h3><h3><br></h3><h3>牛唯有习惯,一生中产下多少个牛仔,就有多少次无情的分离!</h3><h3><br></h3><h3>自然界是非常神奇的。我们无法都理解。</h3><h3><br></h3><h3>在水草非常丰沛的四月到十月,对全年来说,也是最忙的。牛需要充分的食物即草料。而牛,遇到我的父亲这样的主人,真是它前世修来的福。差不多在十月份以前,稻子未能收割,因此,牛的过夜草料是个问题,牛过夜也是需要草料的。养牛并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唯一成本是需要主人耐心的一早一晚牵它去喝水,白天需要草料,夜晚也是需要充足草料过夜。</h3><h3><br></h3><h3>那么怎么办呢?闲暇时白天可以放牛,但是夜晚就不行,所以,需要人工四处去寻找、割取,一个夜晚得准备四个草坨才能满足牛的食量需求。父亲总是把那把镰刀磨得无比锋利,找到好的水草,得迅速收割,几乎每次回来时天都快黑了,父亲生怕牛吃不饱,父亲扛着两个青草坨在前面走,牛背上还搭上两个草坨,牛也是调皮得很,虽然被父亲牵着,却也昂着脖子去偷吃父亲背着的青草,它都已经迫不及待要吃到青草。</h3><h3><br></h3><h3>我能看到牛的眼睛闪烁着快乐的光芒,所以,我才发现,原来动物的表情并不是单一,而是丰富的,有快乐有忧愁……只是人们从未去仔细看过。</h3><h3><br></h3><h3>等到十月份水稻收割完成,就再也不用辛苦遍地给牛找夜食料了,直接取上一捆稻草给牛留在牛栏里就可以了。后来,机器收割开始了,只是暂未普及,牛却不愿吃被收割机碾压过的稻草,于是,父亲每年收割水稻,再也没请过机器,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收割回来后,让牛拖着石磙一遍又一遍碾压,这样的稻草,牛爱吃。</h3><h3><br></h3><h3>不是所有的公牛都爱打架,也不是所有的母牛都老实沉稳,都是相对或大多数。牛,也要因牛而异。以前三姑就住在我们老房子的老房子的隔壁,她家有一条公牛,用混世魔王形容它,一点也不夸张,体格健硕,全身黑皮黑毛,四条腿刚劲,非常紧致,全身没有一点松胯的多余的肉,如果比做人,唯有拳王泰森才能被拿来形容……特别是它那双狡 黠的眼睛,从不正眼看谁,总是孤傲的看着一切,人不敢靠近它,就连生产队资格最老的牛都让它三分。但姑父却让他家的牛害怕,牛对姑父毕恭毕敬,早出晚归也是老老实实把姑父驮来驮去。也许因为是主人的原因吧。</h3><h3><br></h3><h3>之后,去上高中,再去参军,返乡后又出门远行,竟然不知家里那头牛何时没了的?怎么没了的?病死?卖掉?宰杀?父亲已不在10余年了,身故之前都病了好久,想必那头牛被处理得更早了。</h3><h3><br></h3><h3>人们现在种地、干农活用不上牛了,大小拖拉机全解决了农活问题,牛更需要人不厌其烦的侍候,人们更愿意生活简单,所以养牛的农户也变得少了,那种纯粹意义上的家养牛成了稀有之物,这种牛被宰杀之后不注水的牛肉单价已达到45块每斤!</h3><h3><br></h3><h3>如今,老家的村落几乎被外面世界遗忘,种地已养不活一家人,青壮年男男女女都外出务工……更别说还喂头牛了……只有那些孤独的房子孤独的树见证着横亘40余年农村的悄然变化……</h3><h3><br></h3><h3>牛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家畜,主人鞭子挥一挥,光听到空中回响的鞭子声音,牛儿已经吓得不得了。牛很早也出现在文人的诗句和杜撰中,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刘姥姥进大观园自嘲“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鲁迅先生说“俯首甘为孺子牛”,…………关于牛的成语就更多。只是我不解的是,这么一个踏实、勤奋勤劳的动物为何被冠以犟脾气、倔脾气、牛脾气的形象呢?如果说谁觉得牛很犟很倔,我只能说这人根本不懂得牛,恰恰牛是最能与人和谐共处的动物,即便是没有了生命气息,它的牛角、牛骨、牛肉、牛皮……仍为它的主人做了最后的贡献,什么动物能比得上牛!</h3><h3><br></h3><h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永远无法打破的自然法则。</h3><h3><br></h3><h3>下一个生命的轮回,或许有,或许没有,</h3><h3>你依然是你,你不一定还是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