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画里有话 2

烟台.王林

音乐:道德经 45章 <h1><b>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孤独者的事业。一旦涉足其中,必定要一个人寂寞前行。艺术创作,归根到底是表现一个人对天地人的个性解读。</b></h1> <h1><b>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喜爱唐朝诗人钱起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永恒。弹古琴的人和听古琴的人最终都将消逝,而青山却巍然如旧,让我们永远把心情寄托在优美的千古绝句。</b></h1><h3><br></h3> <h1><b> 创作,需要一遍又一遍怀疑以前深信不疑的东西。然后,否定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自己。充实新的智慧和思想,为下一个阶段的自己铺路。</b></h1> <h1><b>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总把曹操扮演成奸诈之臣的角色。但是,如今我们品读曹操遗留下来的诗,句句都是高古胸襟,表现出大气磅礴的豪杰之情。不盲目崇古,我们要有自己的解读。</b></h1> <h1><b> 造型艺术的终极追求,是追求境界。创作一幅写意文人画,常使人们觉到画中的“静穆”氛围。“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好比低眉默想的贤德雅士超越一切忧喜,或者泯化一切忧喜,这种空灵境界在中国画里多见。</b></h1> <h1><b>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最能代表文人雅士轻利重德,安贫乐道的经典之作。一</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b></span></h3> <h1><b>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提出,哲学的任务包括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分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由此可见,人的素质高低,就看人本身把自己修为到哪个层次了。</b></h1> <h1><b> 古琴艺术在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所具有的内涵远远大于一门简单的艺术种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修身立业的德行。可以说,古琴是华夏民族与生俱来的,从我们的先人诞生的那天起,就有这种优雅的琴声相伴了。三皇五帝都与古琴有不解之缘,现存的每一首古琴曲、琴歌都有一段优美动人的历史故事。</b></h1> <h1><b>  唐朝诗人柳宗元,一生坎坎坷坷,官场历遭贬谪,所以他的诗托物言志色彩极为突出。借雪自喻高洁,</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追求一个宁静的世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晚年的山水诗里,从中常常可以体味到那种超然尘外的“空寂”。</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b></span></h3> <h1><b>  儒家重视使命感,但是不能过誉那种不要命的奉献精神。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是有数的,能喘多少口气也是有数的。气数将尽,人会突然领悟到什么,到那时一切都晚了。人生还是要行止有度,匀态为常。聪明人,要懂得进退。</b></h1> <h1><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文中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b></h1> <h1><b> 二祖调心。说的是慧可、丰干两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氏、虎牢(今河南荣阳)人。他是天竺禅师菩提达摩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禅宗史上被尊为禅宗东土二祖。</b></h1> <h1><b> 晚唐时期,在诗歌逐渐褪去耀眼光晕的同时,词的繁荣给这一时期的文坛带来了新的风景。作为词之新风的积极开拓者,作为词之革新的重要领导者,温庭筠将词这一文体第一次开掘出熠熠的光彩。他上承盛中唐的底蕴,开花间词一派,以曲折的笔调、华丽的辞藻,创花间词“深美婉约”的风格。</b></h1> <h1><b>  自古文人爱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苏轼把酒问青天,欲乘风归去;白居易也说:“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就连“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杜甫,遇到喜事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来饮酒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关键是怎么个喝法。</b></h1> <h1><b>  什么是中国文人画?</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其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个性风格;文人画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成为人们醉心于其中的主要原因。</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b></span></h3> <h1><b>  苏东坡是个史学传奇人物,他</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画幅《东坡捕蟾图》,表达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1><b>  古人读书是很有心得的,比如宋朝朱熹说:“</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赏画要义 <h1><b> 欣赏书画,要紧的是看作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思想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结果。其次要看作品的境界。境界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认知达到的程度。因此作品的思想和境界,决定着这幅画的人生信仰、价值取向、生活情趣。</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