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塔园

嗷呜

<p>以古为新,为是成为,不是为了,它是一种很自然的精神,古的前面应该有个主语“今”,“今”以古为新,就是今的东西可以和古的东西放在一起成为新的。<br></p><p>与古为新思想的体现,方塔园整个园子,就是要把宋塔烘托出来。跟古的东西摆在一块,呈现一种新的气象。一种整个的味道,把经典的不要了,就是今了。各个部位都是完全独立的,它有它自己的作用。表达一种开朗的心境。</p><p><br></p> 方塔园整块地,是朝北的,我们从北门进来,但实际整个宋塔,在一个庙的范围内,是朝南的,但明朝的影壁应当是大门口对面的一个影壁,也是朝北的。我们从北门进来朝北而去和影壁原来朝北的位子正相同。这些我们都要尊重,也是以古为新思想精神的一种体现。 <p>旷与奥,广场要根据全园的整体考虑,才能确定它整体的感觉是旷还是奥。</p><p>旷就是开敞广场的开阔,没有那么大的广场,跟塔不符合,树的密集也可以起到屏障遮挡作用,旷与奥,从整体上去考虑效果截然不同。</p> 方塔是园区的主体,它是最具有价值的,在全园散布它原有的韵味,这是个原则,能够使得它的“古”,同时使其显露或者说是加强主体宋塔的韵味。整个园子的布局,从其与周围的关系到各个细部,都要能够有这样一种精神。要尊古我们要在最好的条件之下把古塔烘托出来。但又不能独立地衬托在那里,要组成一个相互的空间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这样一个原则,有高有低,就像手上托着明珠一样。它有些主次,又有些变化,同时有利于观赏,还要一对游人的关注,所以设计整个园子的原则,就是把这些从粗到细贯彻下来。 塔园和广场,园子之间的墙都不封闭,所有的空间都是互相贯通的,并且有多种方向的引导。甬道埑道等引向宋塔。天后宫。几大块的面积:大广场的地面,大水面,大草坪既独立,又不封闭,互相之间的空间分而不断,构成整体。 <p>以古为新的古不是完全的宋,但精神是宋的,我要让这种精神贯通全国。为何全园不取明清而取宋,不仅仅是因为,作为全园主体的宋塔本身传达出了宋的神韵,而且宋代的政治氛围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其文化精神普遍的有着追求个性表达的去向,这与我们的为今思想与我们的个人上有共鸣。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我想说的话我本人的意在这里,引领着空间的流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动空间。<br></p> 高低不一的弧墙,既起到了挡土的作用,又与屋顶、地面、光影组成了随着时间不断在变动着的空间,他们既有各自独立的个性,又和谐自然地融入到整体之中。 框景 以白墙为底山石植物为画勾勒出一个美好的画卷。 方塔园表达了风景的旷、奥。比如说,甬道表达空间的“奥”,到广场,开阔了,根据空间序列,确定“收”与“放”的关系。“旷”就是敝亮,开阔。“奥”就是幽了,各有特点。当然不光是旷、奥就行了,还有其他的,那都是低一级的问题了。柳宗元的一句话,最后问题在“旷、奥之理”,他敢出此言,就是很厉害,他对风景有深刻的认识,别人没有这样。王维没有对风景这么概括的判断,柳宗元非但提出来,而且做到了:《永州八记》两篇是讲“奥",都是围合、很“奥”的一个空间。因为一个有“斗折蛇行”的口,另外一个没有,所以另外一个地方就不易久留。“奥的东西一定要有个口オ好,“奥”的特点很明确。《永州八记》,归纳<br>到后来就是旷、奥。他自己归纳的,这很不容易。他讲:这是风景最主要的问題。对于方塔园,亦是同样啊。 阳光大草坪,与对岸曲廊构成对景,视线通透,总览半个园子。 点景,起到点缀的作用。 框景 曲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