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早晨,把大孙子送到学校。跟孙子挥手拜拜后,溜溜达达走向菜市场。路上,熙熙攘攘的家长中满头华发或满脸皱纹的不少。虽然天儿不错,艳阳高照;树也挺美,绿叶婆娑渐次变黄,但老家伙们没有欣赏路边美景的闲情逸致。因为老家伙面对“老加活儿”的新常态,步履也不得不匆匆。</h3><h3><br></h3><h3>走进菜市场,来到肉摊儿前。各类猪肉摆满了肉案子:五花肉、精瘦肉、里脊、肋排、棒子骨,琳琅满目。过去报纸说,市场繁荣,商品丰富,物价稳定。前两句是瞎说,后一句倒是真的,超级稳定。现在呢,前两句变成了真的,后一句的物价,却变成了过山车,有的还像官场规则,只升不降,例如房子。</h3> <h3>老板跟我半熟不熟,在他那儿多次买过肉,算是半熟脸儿,但没有交谈过,只是简单地问肉价、寒暄过。老板应该是个五零后 ,高大魁梧,普通话说得挺标准,偶尔露一句半句的本地方言。我问了问肉价,他依次介绍:带肥带瘦的38元/斤,纯瘦和里脊40元/斤,肋排也是38元/斤,棒骨是25/斤。</h3><h3><br></h3><h3>我说:我记得年初纯瘦是18元一斤,后来涨到20多,什么时候涨到40块了?老板看着我错愕的表情,笑了笑对我说:看来你好久没买肉了,已经涨了好几个月啦!我说:那你们卖肉的发财了!他说:还发财呢,不赔就不错了。我问:为什么?他说:肉卖得贵,进价也贵。肉进来,筋头巴脑、边边角角的一收拾,就损耗不少。</h3> <h3>今年的生意特别不好做,你看那个大棒骨,以前就卖几块钱。现在进价30多,我卖20多,卖得多,赔得多;卖多少,赔多少。现在来买肉的老客户都叫苦连天,说再这么涨,肉都吃不起了,太贵了!台湾人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是胡噙,但这样下去,吃不起肉倒成了真的。肉现在确实贵,可是你不想想,毛猪都到了20多块一斤,成品肉能不贵吗?</h3><h3><br></h3><h3>现在上边一个令,下边瞎折腾。上边说青山绿水,保护环境。下边就说小门小户养猪的条件不达标,污染环境,一律关停整顿。养猪的少了,猪养的就少了,猪少了,猪肉能不贵吗?我说:上边说的青山绿水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老板说:下边哪管你那个!怎么省事怎么来呗。</h3> <h3>我说:上边应该派人下来体察下底层生活。不是说要不忘初心吗?应该落到实处。比如说所有当官的每年都到底层生活工作一个月,否则不予升迁。老板说:现在不是以前了,以前我下乡插队的时候,县长都到一线出河工,跟老百姓一起干活。现在呢,就是一个科长,出出进进地都得端着架子,下得来吗?</h3><h3><br></h3><h3>我看时候不早了,还得赶紧回去遛二孙子。于是就打住话头,买了块纯瘦肉,93块钱,老板给抹了3块,100元找零10元。本来还想跟老板聊聊京东芬香的事,我来时看老板正在看手机。给他介绍个兼职,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挣点筋头巴脑钱。此时正好又来了客户,我就结束了聊天,转身走出菜市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