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游记

余登

<h3>  </h3><h3> 五十年前1969年10月,我们上山下乡,在风雨路上为了生存去拼搏、去奋斗。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是七十岁老人,同学一埸本是一种缘份。我们相约“2019年10月20日共游溪口雪窦山”。这照片是在弥勒道场雪窦山“大慈摩尼殿”前合影留念。</h3> <h3> 在溪口镇武岭街上我与一位老朋友邂逅,我的身份是:“挂红领巾时曾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刻准备着去接班,而今是个退休老头,将来是一股青烟和一堆黄土”;而这位朋友身份是:“过去是岳林寺的布袋和尚,今日是雪窦寺的弥勒菩薩,是佛祖的接班人,将来必定成佛”。雪窦山上的露天坐佛便是以他的形象塑造的,人们一見到他便会感到亲切、慈祥和容恕,就会有放下心中的忧愁和烦恼。我衷心祝愿他:“早日成佛,普度众生”;他送给我四句偈语:“人生七十莫追求,看破红塵百事休,知足随缘寻樂趣,青林覌瀚度春秋”。还说:“切记,切记”。</h3> <h3>  我们到蒋氏故居“丰镐房”去拜访蒋先生,在那里受到热情地招待,但我还是有话在前,约法三章:“只谈风月,不谈国事,”。他介绍的是:“溪口位于剡江之口,后汇入奉化江,东枕武山,西挹龟山,北倚白岩山,南到笔架山,群山环翠,剡溪横贯,山光水色,清秀幽胜。《溪口十景》是:1、奎阁凌霄,2、武潴良暖,3、碧谭观鱼,4、屏山雪霁,5、锦溪秋月,6、松林晓日,7、雪峰晚照,8、溪船夜棹,9、平沙芳草,10、南园早梅”。</h3><h3> 他还介绍了雪窦山是“四明第一山”,在汉朝时被文人称誉为:“海上蓬莱,陆上天台”;雪窦寺是创于晋、崇于唐、兴于宋、承于清,是弥勒菩薩应迹道场;……。</h3> <h3>溪口雪窦山是国家旅游5A景区,它头上挂着很多桂冠:1、在汉代被文人誉为:“海上蓬莱、陆上天台”;2、晋时开山时寺院叫“瀑布院”,距今1700年;3、公元999年宋真宗敕赐“雪窦资圣禅寺”;4、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列为“五山十刹”之一;5、南宋理宗赵盷御书“因梦名山”、逐有了“因梦道场”的盛誉;6、被国内佛教界称“弥勒应迹道场”;9、雪窦寺方丈怡藏大和尚今被推选为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h3> <h3>剡江水畔、文昌阁下的“憩水桥”。</h3> <h3>武岭公园</h3> <h3>文昌阁</h3> <h3>乐亭春晓</h3> <h3>千丈岩瀑布</h3> <h3>徐凫溅雪</h3> <h3>隐潭</h3> <h3>入雪窦山要经入山亭、御书亭,这是“因梦名山”《御书亭》的介绍。</h3> <h3>  雪窦山资圣禅寺正大门。上有《大慈佛国》的横额,南面是广场和学士桥。</h3> <h3>这是原雪窦寺正大门,门上方有蒋介石书写的《四明第一山》额。</h3> <h3>  禅寺南面立了一大壁照“南无弥勒尊佛”。意思是:“我们畈依在弥勒佛旗帜下”。</h3> <h3>  晋代古刹壁照:《晋代古刹》。雪窦寺的前身创立于西晋元年(291年),有尼结庐,名为“瀑布院”。</h3> <h3>  雪窦寺兴于宋,宋咸平二年(999)宋真宗赐名“资圣”,宋仁宗因弥勒感应,梦游雪窦,宋理宗御笔“应梦名山”,因而雪窦寺也成了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寺名为“雪窦资圣禅寺”,初时我对“资圣”两字的含义不懂,后来我查阅相关字典,我的理解为:资一一资助,圣一一皇帝,因为雪窦山还有“资国禅寺”、“资福禅寺”。雪窦一一因寺座落在雪窦山的山心,九峰参差,主峰有窦,泉水如乳,名乳头泉,是雪窦得名也。</h3> <h3>  壁照“弥勒道场”。雪窦寺崇于唐,唐会昌元年(841)迁建今址,禅宗南岳五世常通禅师住持扩建殿堂、建精舎、讲经布道,使雪窦寺成十方禅院,常通法师成为本山“第一祖师”。</h3> <h3>  布袋和尚:南北朝后梁年间,奉化长汀人契此出家,人称布袋和尚,示众吉凶,人莫能测,后广传为弥勒化身,后来汉化后的弥勒佛的形象也从印度人变成这种形象。</h3> <h3>  中国汉传佛教菩薩信仰体系由“慈"、“悲”、“智”、“願”、“行”组成,大悲菩薩是观音,道场在普陀山;大智菩薩是文殊,道场在五台山;大願菩薩是地藏王,道场在九华山;大行菩薩是普賢,道场在娥眉山;大慈菩薩是弥勒,道场在?,雪窦山已争取一百多年,仅有些眉目。民国其间,蒋介石有意请佛界泰斗太虚大师来此住持,倡“人生佛教”,倡议雪窦山为弥勒道场,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到今此说已列为《佛教辞典》中一则条目。</h3> <h3>  雪窦山大佛景区由东中西三条轴线。中轴线由南至北以此为三学桥、大慈佛国牌楼、大山门、大慈摩尼之殿、龙华广场、末来大道、礼佛台、露天弥勒大佛。</h3> <h3>  我们站在“学士桥”上合影,后面背影是“大慈佛国牌楼”。</h3> <h3>  中轴线上第三建筑物“大山门”。两旁是钟、鼓楼。</h3> <h3>  我们站在中轴线上第四建筑物“大慈摩尼之殿”(主殿)前,十六个同学合影。主殿是仿唐建筑,全木结构,九开间五进,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传统榫卯结构建造,有“江南第一大殿”之称,殿内设须弥台三座,上供弥勒三圣,即弥勒成佛说法相、两边为法音林、大妙相菩薩,须弥台顶饰木雕彩绘迦陵频迦鸟,悬曼陀罗花琉璃幡幢,三面墙体为景泰蓝画,分别为《释迦授记》、《兜率说法》、《说莂当来》。</h3> <h3>  主轴线上第五景点为:“龍華廣埸”。照壁上有篆書“會啟龍華”。下面是隶书:“弥勒道场*雪窦山”。第三排是仿宋: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其实这些词是雪窦寺在佛教中的定位。</h3> <h3>  主轴线第五景点是“末来大道”。我想因弥勒现在还是菩薩,到末来才能成佛,因而通向弥勒的大道叫“末来大道”。</h3> <h3>  主轴线第六景点即主景点“弥勒坐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造像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前33米,莲花座9米,基层14、74米),整座大佛用500多此锡青铜制成,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定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是全球最高的坐姿弥勒大佛造像。</h3> <h3>  寺院里放生池,大卵石上刻写着“戒杀放生”。南无阿弥陀佛。</h3> <h3>  那一天我们中歺在雪窦寺里用饍,吃的是素斋,过一天居士生活。这是我们“十六羅漢”在“妙香斋“前的合影。</h3> <h3>  曾经的同窗、同桌,今日是知友,这是今年十月俩人第二次到雪窦寺,上一次是在重阳节,参加雪窦寺千名僧人慈孝法会。</h3> <h3>  照片上我不知叫“七美女”还是叫“七仙女”。左一那位叫柴红伟,是某中学政治教师,在旅游出发前还给我们上了一堂马列主义课;左二叫柴菊芬,霜降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满园芬芳;左三叫郭竞雄,她制造的卫星,放在美利坚的上空,她正考虑给小卫星加油、加水、加空气。(她的女儿、女婿是美国政府公务员);左四那一位叫胡杏菊,是某企业会计,现子孙滿堂,退休二十年,为了娶孙媳妇,过四世同堂的日子操劳,还在百、千、万大把大把地数钱;右三叫陈顺英,原是企业车间主任,今是虔诚的佛教徒,在每个佛像前礼拜,不仅求今生,还求下世;右二叫张素梅,她的福气最好,也是最操心的一个,身在雪窦山,心还记挂在美国读书的外孙女,还用手机遥空指挥月湖社区装电梯(她是物委会主任);右一叫马蓉芬,原是区人力资源办工作,家里有庄园,庄园里有阳光房、游泳池。</h3> <h3> 话说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到拍照片时,男同学一伙,女同学一夥。五十多年前男女同学其实是大英法兰西,大家不来去。</h3> <h3>  三个同学名字中都有一个义(志义、修义、家义),其实在单位里都做阿大,有中国外贸工艺美术公司华东分公司老总,有宁波房屋开发投资总公司老总,有某工厂厂长;但在家里都是阿小,只有被使唤的份。</h3> <h3>  在大慈佛国牌坊前合影。站在左边是卢元挺,他出生在一个邮电世家,他是根据出生曰期用电报译码确定的他的名字,他曾是郵電局机要分局的局长,在退休十年内受特殊保护的,不过这个待遇快要到期了。站在右边那人便是青林观瀚,信奉的是“人生七十莫追求,看破红尘百事休,知足随缘寻乐趣,青林观瀚度春秋”。</h3> <h3>  穿黄衣裳的冯老师水平相当高,能懂世界通用语言,到五大州旅行去不用翻译,能很好地与外国朋友沟通。(他是宁波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交流,世界各地都是差不多的).</h3> <h3>  左侧那一位叫卢迪威,和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同名,我不知是巧合还是对迪威将军在抗战中功绩崇尚、怀念。他本是影剧院的一名美篇,对美术宣传方面很有一套。</h3> <h3> 郭处长在演讲,她本是宁波市供销社的人事处长,一家几万人团体人力资源由她来调配。有人说“官从吏部出”,供销社中多少干部、职工的任命、考核、升降与她的评语有关。</h3> <h3>  右一的那一位叫“雄偉“,是慈城镇黄山村的老学究,他为那个村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他很富裕,家中虽无豪宅宝马,却有几千桃李花。那个学校校址原是“大夫第”,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1796一1820)朝议大夫王严理。原宅的大门被拆迁到保国寺,原藏珍贵砖雕屏风现正在保国寺展示。</h3> <h3>  青丝对白发,红衣对黄祆。穿红衣的那位,七十年代下乡支农,八十年代初刚拿到旱涝保收的单位,便毅然辞职、下海、办实业,在年轻时赚钱,在年老时享受。我说他是:</h3><h3>“春夏耕种秋熟收 晚年生活篤悠悠”。</h3> <h3>  一对搞贸易工作的奇才,穿黑外套的那一位是在中国进wT0时,国家送他到德国培训学习,后来做红顶商人,任国营外贸公司的老总,穿红衣裳那一位是贸易奇才;在五十年前,我曾看到他与人交换毛主席像章,一年内用十来枚小像章换成百来枚大像章,水平真是高明。</h3> <h3>  如果说一九六九年同学共游雪窦山是确定她俩恋爱关系,到今日刚好五十年了,也该庆贺金婚了。这次同学在雪窦山上共聚也是他们提议的,所以我作一小诗是《应梦名山寻初恋》,他们是不是在“想芳菲、采紫薇、寻初恋、雁双飞”吗?</h3><h3>人生七十想芳菲 志义素梅采紫薇</h3><h3>应梦名山寻初恋 雪山会后雁双飞</h3> <h3>  这八个人能見证五十年前后雪窦山的变化,这八人曾在五十年前(1969年),上山下乡前夕,一起游雪窦山,那时的雪窦山是满目萧条,寺院里断壁残墙,佛像倾倒,僧众驱散,我们暂住一夜,蚊香驱蚊,洋烛当灯,锦镜池水干涸了,千丈岩泉水断流了,而今日的雪窦山成了旅游胜地,国家旅游AAAAA景区。</h3> <h3>大慈摩尼之殿全景</h3> <h3>慧燈長明,僧人做完佛法事后去用饍。</h3> <h3>  大佛景区西轴线上的建筑是古刹建筑,按从上到下分别是:1、方丈室,2、法堂,3大雄宝殿,4、弥勒宝殿,5、两棵汉代银杏树;6、天王殿,7、含珠林。</h3><h3> 图为方丈室。</h3> <h3>法堂一一僧人布道传经的地方,楼上为藏经楼。</h3> <h3>  张学良囚禁在雪窦山时所植的两棵楠木。</h3> <h3>《法堂》、《藏经楼》的建筑雕龙画柱,多豪华、多有气派。</h3> <h3>  大雄宝殿一一祭供释迦牟尼佛,两旁是十八罗汉,面北的是覌世音菩薩。</h3> <h3> 《天王殿》 殿内供奉一尊天冠弥勒铜像,高4米,头戴天冠,身报袈裟,手机长柄莲灯,四大天王分列两侧,足踏八鬼,威武雄健。</h3> <p class="ql-block">雪窦寺原山门内有两棵大树,名叫银杏树 ,又叫白果树,公孙树,银杏树有雌雄之分,左边为雌,右边为雄,更珍贵的它们系汉代所栽,人称“汉代白果”。雄树旁有一石碑,上书“弥勒应迹胜地”。</p> <h3>法堂及藏经楼。</h3> <h3>  《弥勒宝殿》重檐歇山顶,全色琉璃瓦覆顶,代表弥勒菩薩本色。殿内狮子座上供奉一尊布袋弥勒,高5米,袒腹曲膝,笑容可掬,殿后东西两侧佛龛分别供奉天冠弥勒和乐山弥勒,左右两侧彩塑999尊形态各异的小弥勒,以中国五大名山为背景,故有“千佛殿”之称。</h3><h3> 在其他寺院里只设天王殿,没有《弥勒宝殿》</h3> <h3>  雪窦山盛于今,文化革命中寺院夷为平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雪窦寺步入昌盛时期,1985年,年秩高龄的光德法师来寺住持,联络海内外信士,戳力募资,在废墟上建成二殿四楼、三堂的寺院。</h3> <h3>  雪窦宗风,远播海外,越南的草堂禅宗,韩国的曹溪宗,日本的臨济、曹洞宗等相承於雪窦一脉。</h3> <h3> 历史上雪窦山上与普陀山一样是个佛国,山上寺院众多,山上还有雪窦资国禅寺,山下还有资福禅寺,与山中资圣禅寺一起为三大丛林著称。怡藏大和尚提出雪窦寺的“一佛、三寺、六院的发展规划,旨在将雪窦山建设成为集“教育、修行、弘法、养老、慈善、旅游”为一体的大慈佛国。</h3> <h3>雪窦寺中老寺院主殿上配殿通道。</h3> <h3>怡藏法師一一1995年晋升为雪窦寺方丈,2010年被省佛协推选为“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他是山西晋城水北村人,1969年出生,90年在山西五台山碧山寺出家,91年8月受戒于长春般若寺,93年考入中国佛学院,94年7月被高僧明旸法师(当时天章方丈)收为接法弟子,95年2月任宁波七塔寺副监院。他的相关业迹是:1、在雪窦寺建佛界泰斗太虚大师塔院,出版太虚大师文集;2、加强与国内外佛界合作交流;3、在雪窦寺建露天大佛弥勒道场;4、健全雪窦寺制度,续佛慧命、严净道场、敬聘三师士证、开坊传戒,弥补雪窦寺开山以来没有开坊传戒欠缺;5、完善雪窦寺整体规划,雪窦山蓝图和硬件建设。</h3> <h3>  这九个人在1969年初夏游过雪窦寺,見证了五十年前后雪窦寺翻天覆地的变化.</h3><h3>《五十年前雪窦寺》</h3><h3>应梦天台雪窦山</h3><h3>荒芜小径薜滕攀</h3><h3>坍塌寺院群僧散</h3><h3>锦镜水池鱼有患</h3> <h3>* </h3><h3> 《溪口镇*雪窦山游》(如今雪窦寺)</h3><h3>同窗相聚兴悠悠 续写前缘雪窦游</h3><h3>梵乐声声萦佛殿 香煙裊袅缭经楼</h3><h3>人间弥勒慈雲绕 因梦名山御碑留</h3><h3>千丈岩泉飞瀑布 万寻深谷隐潭幽</h3><h3>徐凫溅雪悬崖壁 问道求仙鞠石猴</h3><h3>锦镜瑶池鱼娱乐 天台阆苑鸟欢稠</h3><h3>妙高台墅蒋公逸 中旅花园少帅囚</h3><h3>丰镐房庭丹桂晚 蒋氏故里月清秋</h3><h3>樂亭春晓群山翠 奎阁凌霄武嶺头</h3><h3>竹筏漂溪同戏水 杖朝相约再重遊</h3><h3> 2019年10月20日我们为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十六位同学相聚,以联同窗谊,以续同学缘,联袂到溪口雪窦山秋游,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大家相约:待我们杖朝(八十岁时)再相聚重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