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大师的作品,选址在苏州古城内,紧依拙政园,东临忠王府,是现代艺术性和江南风韵的完美结合体。外墙是灰白色调的江南风格,看起来朴素简介,新馆大门为玻璃和金属结构,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进入后,前厅以较小的空间压缩视角,与后面进入庭院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有先抑后扬之感。入口有一条明显的路线将游览者引向山水庭院,有玻璃材质的圆形入口,庭院景色若影若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苏州博物馆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厅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西部的展厅分别由两个中心联系起来,东部则布置一个方形露天院落,围绕它的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等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框景是古典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之一。贝聿铭大师在建筑中善于运用集合形态,在屋顶设计中运用了不同集合形体反复变换的手法。在窗的设计上巧用四边形和六边形,到处都能找到框景的身影,而且每一个框景后面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画面。建筑和景观的璧里都是恰到好处的。</font></h3> 廊道利用其狭且长的特点用来连接散落的建筑使之成为整体,在引导暗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参观流线的导向性更为明确。廊道中有六边形的廊窗,由窗取景,使人移步换景,若隐若现,像一幅幅天然装饰画一样,运用“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园林技巧。按照设计中的参观流线,既可观赏精美绝伦的藏品,亦可观赏不同角度的建筑景观。<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 <h3><font color="#010101">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大师的名言。苏州博物馆变换的几何图形屋顶,顶部的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并使其光影效果很好。廊道的三角形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由于展出多字画,工艺品可以受一点自然光,展厅有几何形天窗光线柔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对景,视线的不同,引导作用,与拙政园的相同之处都是巧妙的运用了框景和对景的手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通过桥与道路之间的曲折关系做到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庭院巧妙地运用水面,全馆的中心池塘对岸是拙政园的白墙。白墙之下是贝聿铭“以壁为纸,以石为墨”的石片假山,直曲石桥连着各个建筑,庭院还有一个现代结构的八角凉亭,整个庭院极具苏州园林韵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的不同之处在于,苏博才用了大量钢结构现代玻璃和其他新型材料的同时也柔和进了古典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整座馆体现一种古典新意创新,规则与改变,在不失去园林气息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纱窗和景观相结合,规整规矩不失优雅,像一幅苏绣一般隽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贝聿铭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建筑。</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