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红叶满山溪”,“紫菊展风姿”。在这秋日似春潮的时节,安塞区第一小学四位语文老师的求学之心,如同那红叶般热烈。我们乘飞机来到首都北京,踏入令人神往的清华附属小学,被那浓郁的孔子文化气息所包围,校园的角角落落无不存在古典美!</h3> <h3>🍂🍂本次学习主题为《孔子课程群》。大师的课犾如春风拂面,博士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哲服,“以生为本”的课堂令人感动!课堂中教材是一扇窗,他们利用那一扇窗帮助孩子们打开了心灵的窗,去领略文字背后的无限风光,启迪生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h3> <h1> ✨<b>国学经典 启迪生命✨</b></h1><h3>🍂🍂倾听了几位名师及清华北大的博士后的课和讲座之后,首先知道了“为什么学古典诗词文?” ——因为伟大的作品后面是更加伟大的一个个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中国人。他们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h3><h3> 古诗词学习不单单学习文本本身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感悟文字,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去发现自然美、哲理美、生活美。利用“意象”激活学生的想象,结合大量资料让孩子们原还诗文中的画面、场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打通生命通道,唤醒心性,学习诗词背后那个人的品格!</h3><h3><br></h3> <h3><b>🎶🎶多维学习 积淀悟性🎶🎶</b></h3><h3><b>🍂🍂清华附属小学,每年确定一两个成志榜样,有古人有今人。然后各学科整合,如本次展示课:语文课《两小儿辩日》,科学课《两小儿辩日》,美术课《孔子时代的服饰》,音乐课《孔子和古琴》,体育课《孔子时代的运动》。当今社会的学习不单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有能力的人。</b></h3><h3><b> 具体方法及路径:</b></h3><h3><br></h3><h3><b><br></b></h3> <h3>△每学期寻找成志人物。①自主完成小课题!</h3><h3>②多种形式的读作品。③美术创作④演⑤研学活动!</h3> <h3>✨✨<b>海量阅读 积淀智慧✨</b>✨</h3><h3>🍂🍂《辩论》课,《孔门十弟子》整本书阅读课,课堂上小小年纪的他们滔滔不绝的发言,引今据典的潇洒自如,前后思维的严谨缜密,都令我惊叹!辩论过程中的睿智,应该都源于海量阅读的积淀吧!</h3><h3> 听王崧舟讲自己上《百家讲坛》的经历,更知阅读的魅力。他说,他每完成一期《爱上语文》的讲稿,至少需要读200万字到300万字的书籍,讲稿仅仅一万多字啊!他还说“光环"背后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恶梦”,和一次又一次地“拼博”来完成。他还说,到节目最后几期,他想说的话像有神在指挥他一般吧,所有的内容从嘴里流出来了。最后他强调其实那不是神,那是另一个他自己,那种神力源于海量的阅读!</h3><h3>✨✨优秀的人一定更努力,付出更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又有何理由不用心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呢?</h3> <h3><b>🍂🍂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b></h3><h3>💕💕记得一参加工作时领导教导我们:“要教给孩子一碗水,你得有一桶水",后来名师说:“要教给孩子一桶水,你要有源源不断的水。今天听学者说:“用优秀的人,教出更优秀的人!”</h3><h3> 我羞愧于自己的无知啊!许多时间是在教书,因为不懂“文化”。其实很多时候教古诗词,要像邱晓云老师说那样——不会就不要胡讲,留个“空白”给学生自己去学吧!……</h3><h3> 今后将与学生同步“晨诵——午读——暮省”!努力的学教材,用教材!!</h3> <h3>✨✨学习方法积累✨✨</h3><h3>①晨诵、午读、暮省。②科学地复习背诵内容!④多种形式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性格,读出神韵⑤激活想象,体验诗文中画面、场景、诗中故事。⑥联系生活,打通孩子们生命的灵性,受引文本背后人物秉性熏陶,达到自身高雅、自由、淡然的生活!</h3><h3></h3><h3>⑦学习语文是挖个小孔让孩子们自己去学,去想!</h3> <h3>✨✨学语文如攀登这风景如画的长城,非“一步一个脚印👣”,而不得“一步一个境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