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拍 皇 家 园 林 ,作者 擎天(踏荒者)

踏荒者

<h3>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如果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nbsp; </h3><h3>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地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自得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许多皇家御苑。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h3><h3>&nbsp;&nbsp;&nbsp;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皇家气派溢于言表,富贵之韵弥漫京城。千余年来,其皇家园林的规模当然不让地领先于华夏大地。仅以闻名遐迩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圆明园、北海为例,便可见一斑。</h3> <h3>颐和园</h3>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印象昆明湖</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常和朋友们说起,作为典范级的皇家园林一一颐和园,这里的景色,绝美不说,而且无论你去过多少次,无论是蓝天白云的清晨,还是雾霭阴霾的午后;无论是雨雪纷飞的白日,还是霞光万道的黄昏,每一次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新的形象,新的组合,新的氛围,新的气味,新的风光旖旎,新的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别的不说,仅就昆明湖而言,那晶莹剔透的湖水,熠熠闪光的波纹,五彩缤纷的色彩,变幻莫测的风云,季节迥异的生态,层出不穷的光影,雾霭迷蒙的烟雨,飘飘洒洒的飞雪,渐第消融的初春的薄冰,冰消雪化后的微波竞流等等......,在湖岸堤旁、山阴坡底数不胜数的亭台楼阁、锦桥秀塔、通幽曲径、葱笼花树的陪衬下,演绎变幻出一幅幅变化万千的精美画面和虚无缥缈的童话世界,给这百年依旧的芳水圣池,增添了无尽的神秘感和百拍不厌的绝美神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每当我沐浴着微风细柳,徜徉在这恍若仙境般的昆明湖畔的时候,无论是那湖光璀璨的午后时光,还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那石狮翩跹起舞于蓝天白云之下的那份狰狞,那轻舟穿梭于细柳画桥之间的那般画意,那夕阳涂抹在玉带桥洞里的那片金色与安详,那五彩霞光映衬下的小码头的那种沉静与休闲,那如火燃烧在佛香阁背后天幕上的那股激情与奔放,那多彩宝石般镶嵌在湖水里的那层层叠叠的富贵与雍容,无不在我金属碰撞般的快门声中显现成一幅幅诗情画意的仙境......。</p><p class="ql-block">&nbsp;&nbsp; “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眼中的西子湖,大概,也是人们对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印象吧?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这么看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微波荡漾的湖面、细柳摇金的岸柳、佛香阁、蓬莱岛龙王庙、十七孔桥、画舫石舟、隔三差五的亭台楼阁,还有那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的阴晴,光影的变幻和日出日落的加盟,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湖水。时而光洁透彻,静若处子;时而烟雨迷蒙,雾霭微茫;时而七霞五彩,富丽堂皇;时而风雪弥漫,冰冻三尺;时而又冰消雪化,微波竞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当你徜徉在这不同季节的西堤柳岸的时候,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迥然不同的山水画面,迷人眼帘,沁人肺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初春,岸柳如丝,枯草瑟瑟,渐第消融的微白色的薄冰,簇拥着被压抑了一个冬日而初见云天的浓绿色的湖水,白绿相间,固动同在,一乌一透,曲直相伴,在暗流涌动的湖面上勾画出一幅别有情趣而并不绚烂的水墨画卷。</p><p class="ql-block"> 仲春,花期如至,百花竞发,细柳吐蕊,嫩白微粉的杏花,洋红淡紫的春桃,明黄编巧的迎春花......,在轻黄淡绿的柳丝衬托下,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春意,喷薄而出,在微风中,在春阳里,跳跃着,摇摆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春的馨香。透过这姹紫嫣红的花的篱笆墙,昆明湖水在蓝天、白云、灿烂阳光的辉映下,如青春的处子,意气勃发,爽人心智,迷醉了多少踏青的游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入夏,水上波光潋滟,堤头蝉声如乐。熏风起处,无边的柳条俨如老年间大姑娘的长辫,随风摇摆,恍惚眼前。疏影间,石凳上,游人们或三五休闲,或独自默读。黄昏时分,雷声骤起,急雨横飞,湖水刹那间动如脱兔,和颜顿变,改编古人的一句诗:风吹白浪花千片,躲雨何止人一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秋来,湖水如镜,澄澈清明。游人成行堤上走,水中倒影细又长。落花流水添一色,曾是春柳泛微黄。此时的蓝天白云,承蒙上天的恩赐,系一年中最多的季节。晨曦,霞光满天;傍晚,斜阳如血。古老的园林在秋色中越发显现出其幽静、深沉、质朴与繁华同在的皇家风范。</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 严冬,朔风袭来,冰雪同至。凝固在寒冰玉揽中的十七孔桥,犹如玉龙横卧,威风不减,器宇轩昂,誓与银蛇蜡像试比高。冬至将来,夕阳西下,金光穿洞,吸引了无数游人和摄影师们的目光,成为了古老京城又一处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我爱你,百年颐和园;我爱你,圣水昆明湖;我爱你,经典不衰的皇家园林;我爱你,诗画丛生的艺术殿阁;我爱你,山水常秀的人间仙境;我爱你,风光无限的摄影天堂。</p> <h3> 无风出光影,<br></h3><h3> 淡远结圣景。</h3><h3> 玉桥如蚕卧,</h3><h3> 画中人未醒。</h3> <h3> 颐和黄昏意境深,</h3><h3> 霞光红晕舞缤纷。</h3><h3> 清湖魔影垂细柳,</h3><h3> 佛香阁下画如春。</h3> <h3> 颐和有西湖,<br></h3><h3> 风景别样出。</h3><h3> 天光伴云影,</h3><h3> 恰似小姑苏。</h3> <h3> 明湖微茫一水间,</h3><h3> 银龙戏狮舞蹁跹。</h3><h3> 铜牛拂柳佛香望,</h3><h3> 长园五彩向云天。</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故 宫</h3><h3> 故宫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五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h3><h3> 故宫博物院有着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今,昔日皇宫禁地那占地112万平方米的重重宫阙,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h3><h3> 故宫集中展示了明代十六位皇帝、清代十二位皇帝世代相承的宫廷世系。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两朝宫廷,既指是明清帝王使用的皇宫,也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整个明清史的一部分,以对帝后活动,包括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饮食服饰等问题的研究,向人们展示这五百多年来明清帝后多姿多彩又冷酷残忍的生活画卷,同时, 揭示了最高统治者统治权术、言行起居等对国家民族兴衰和社会生活走向的影响。</h3><h3> 踏上洒满沧桑的汉白玉金水桥,脚下踩着故都帝王遗落的点点斑驳,那曾经辉煌华贵的精美花纹,被岁月的巨碾一寸寸磨平。抬头望,可以想象,那曾为天下第一豪门的紫禁城城门的朱红大漆和硕大门钉上的沥粉金漆,无数次的被剥落、褪色,而又被反复地涂新。曾经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的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徜徉在这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皇家宫殿群中,慨叹着历史帝王朱元璋、努尔哈赤一手缔造的明清两代天下,那曾经气壮山河的历史辉煌,那不可触及的君主权威,那一统九州的无形权力,那万里江山的无际版图,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岁月的更替,灰飞烟灭,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h3><h3> 紫禁城建成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2年),按《周礼》把宫城分为前朝后寝,后寝是皇帝燕息之处,前朝是国家举办大典、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也就是说前朝是面对天下的地方。前朝最重要的建筑是三大殿和文武二楼。奉天殿(清称太和殿)为大朝正殿,文楼(后改称体仁阁)位于奉天殿东,武楼(后改称弘义阁)位于奉天殿西,永乐时大学士杨荣歌咏道:“三殿攸建,文楼武楼之特耸。”</h3><h3>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h3><h3> 紫禁城又是龙的世界,无论远近、俯仰之间,到处闪耀着龙纹的光辉。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装饰最多、气势最盛的图案是龙纹。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神通广大的动物,汉代以后,龙更被象征有圣德的君王。帝王被称作“真龙天子”,为世人中间的最尊贵者。帝王借龙神化自己,五爪金龙也就成为紫禁城中占主宰地位的图案。</h3><h3>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周易》中,“乾”是第一卦,代表“天”,而乾卦中最盛的九五爻,寓意为“飞龙在天”。九五之尊便成为帝位的代名词。太和殿上皇帝宝座的椅背上缠绕的是九条金龙,皇帝的寝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下描绘着五条金龙,宁寿门外壮阔的九龙壁上则将九条飞龙分布于五个空间。</h3><h3> 紫禁城中的龙,不仅飞腾于崇高庄严的殿堂上,在皇家大内的各处生活环境中,自服饰、家具、钟表、文房用具、杯盘器皿乃至仪仗兵甲等等各类器物,到处舞动着各式的龙纹。中国古代还有“龙生九子”的传说。据传龙生有九个孩子,禀性各异,嗜好不同,我们也能分别在紫禁城的大门、屋脊等建筑部位和香炉、编钟器物上找到他们可爱的身影。</h3><h3> 此外皇家大量收藏的历代文物中,上溯远古,历商周、秦汉、魏晋,乃至唐宋,迄于元明清,时间瀚海中的各类龙纹龙形争奇斗胜,在云烟中、沧海上蜿蜒出没,或威猛、或灵动、或雄武、或华贵,栩栩如生,充满活力,可谓天下神龙尽现紫禁城中。</h3> <h3> 笑傲中华数百载,<br></h3><h3> 往事如烟云如海。</h3><h3> 曾度昏睡屈辱去,</h3><h3> 梦醒天明雄风跩。</h3> <h3> 亭台楼阁九曲廻,<br></h3><h3> 镜水倒映祥鸽飞。</h3><h3> 龙脊飞檐宫墙柳,</h3><h3> 金碧辉煌照翠微。</h3> <h3> 深宫关不住,<br></h3><h3> 蓝天做备注。</h3><h3> 一飞九万米,</h3><h3> 人间饮烟处。</h3> <h3> 援引宋代陆游钗头凤《宫墙柳》<br></h3><h3>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h3><h3>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h3> <h3> 天 坛 </h3><h3>  中华民族最大的皇家祭坛一一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求雨、祈祷五谷丰登的圣地。而暗蓝色的天坛祈年殿圆顶,居高声远,统领全园,其浩气凛然、气宇轩昂的独特气质,更彰显出其雍荣华贵、富丽堂皇的皇家风范。</h3><h3>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h3> <h3>&nbsp;&nbsp; 北 海</h3><h3> 北海是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造园艺术风格,它是凝聚着历代园林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博采众长,既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h3><h3> 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优如仙境。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岸濠濮间、画舫斋、蚕坛等几组庭院式园中之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既充满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神韵!北岸自东向西有静心斋、西天梵境、澄观堂、九龙壁、阐福寺和极乐世界,五龙亭沿湖点缀,与自然山水巧妙地融为一体,一幅不露人工痕迹、宛若天成的山水画卷!西岸广植花木草坪,巧妙地运用中国造园技艺中的“障眼”手法,形成一种林中有景、花下藏幽的园林氛围!</h3><h3>&nbsp;</h3> <h3> 琼岛如仙煤山远,</h3><h3> 太液悄然水清浅。</h3><h3> 蓦然一缕纤丝柳,</h3><h3> 淡远丹青隔帘卷。 </h3> <h3> 亭台楼阁太液中,<br></h3><h3> 清波塔影南北风。</h3><h3> 琼岛春荫丝帘外,</h3><h3> 雕梁画栋五龙通。</h3> <h3> 春观琼岛柳闻莺,<br></h3><h3> 玉龙横卧太液清。</h3><h3> 人间四月芳菲尽,</h3><h3> 皇家园里有歌听。</h3> <h3>&nbsp;&nbsp; 圆明园初探</h3><h3>&nbsp;&nbsp;&nbsp; 百年圆明咒逝川,皇家风范有源渊。山明水秀惊四座,亭台楼阁盖世间。皇家园林圆明园,因其建筑风格惊世骇俗,山水布局独具一格而名扬四海,从而也为蛮夷妒忌觊觎,在战火中掠夺珍宝后,为掩盖罪行而被付之一炬,只落得遗址至今。虽是断壁残垣,但经过国人数十载的倾心打造,精心呵护,却也山明水秀皆为景,亭台楼阁满是春。细雨微风杨柳岸,残月夕阳伴秋分。莲荷浮芷花落去,夏鸟蝉鸣到黄昏。飞雪压冰成一景,乍暖还寒化成春。徜徉其中,曲径通幽,溪小桥灵,清风微至,心旷神怡。童叟均欢,四季皆宜。</h3> <h3> 空园新雨后,<br></h3><h3> 天气宛如秋。</h3><h3> 夕阳湖间照,</h3><h3> 轻舟画中留。</h3> <h3> 村居红寺依冰塘,<br></h3><h3> 千丝万柳枯枝长。</h3><h3> 冬日暖阳橙光里,</h3><h3> 山水一幅画微茫。</h3> <h3> 日暮苍山远,<br></h3><h3> 天寒挂柳帘。</h3><h3> 残阳如落血,</h3><h3> 一滴洇成圆。</h3> <h3> 夕阳圆明照,<br></h3><h3> 岸芷汀兰笑。</h3><h3> 无风斑驳影,</h3><h3> 花鸟池边叫。</h3> <h3> 清晨薄日里,</h3><h3> 拂丝泛轻舟。</h3><h3> 无风光影动,</h3><h3> 凭湖踏金秋。</h3> <h3>中山公园(社稷坛)</h3> <h3>香 山</h3> <h3> 西风萧瑟群芳落, <br></h3><h3> 又到香山红叶时。</h3><h3> 一度峰峦人攒动,</h3><h3> 而今秋景多如织。</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