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采捞花蚬子的时候

贾伟成

<h3>东北的深秋,气温会骤然下降,有时甚至降到零下五六度。</h3><h3>在辽宁盘锦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总有一群靠海吃饭,向海而生的劳动者,他们在沿海滩涂从事养殖,捕捞,采捞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渤海,黄海,东海的沿海岸线。</h3> <h3>花蛤,贝类中的珍品,因贝壳表面光滑并布有美丽的红、褐、黑等色花纹而得名。</h3><h3>花蛤通常是对产于中国近海的某些帘蛤科贝类的一种俗称,尤指:小眼花帘蛤 (Ruditapes variegatus),菲律宾帘蛤(Ruditapesphilippinarum),其中小眼花帘蛤又称杂色蛤,与另一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俗称花蛤,辽宁称蚬子 (xianzi),山东称蛤蜊(gala),日文名:アサリ[あさり] Asari,英文名:short necked clam。</h3><h3>花蚬是帘蛤目蚬科花蚬属的一种。为台湾特有种,现已灭绝。壳薄而脆,成阔型椭圆状;壳面呈淡褐紫色,有黑条射纹;壳内面带紫色。</h3> <h3>这支队伍的成员主要来自吉林和黑龙江,常年在一起的有40多人,最多时有60多人,年龄从30多岁到60多岁的男性为主,有专门在沿海地区跑业务的,也就是收集各种用工信息,根据作业内容组织调集不同人员和自制的生产设备,同时和用工单位和个人沟通确定劳动报酬,但有时也会出现事先约好的劳动报酬与实际作业强度不对等的现象,</h3><h3> 这不,通过前一天的采捞,乡亲们觉得水深,采捞强度大,出货量少,合不上工钱,加上大风决定暂停一天作业。</h3> <h3>张丹,吉林长春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每天都要在冰冷的齐胸深的海水里寖泡六个多小时,和其它师傅们一样早出晚归,同吃同住,还要安排大家的生活。</h3><h3> 估计今天的采捞作业要过午餐时间,和岸上联系订午餐盒饭。</h3> <h3>今年的蚬子苗长的并不是很好,这样就给采捞作业带来了比较大的强度,每天的出货量达不到预计的劳动报酬,加上这段时间大雾,大风,降温师傅们做的比较辛苦。</h3> <h3>午餐时间到了采捞作业的师傅们陆续上岸,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就站在冰冷的水了用完午餐,稍作休息还要把采捞出来的蚬子装袋或背或扛到岸上,然后还要把设备,大圈拖上岸边。</h3> <h3>为了减少费用和作业距离,他们经常就近租用便宜的房屋,整个队伍混居便成了常有的事,辛苦一天的他(她)们,会分成若干小团队 ,各立炉灶,做上作业时捞到的小鱼小虾,随便买点什么蔬菜,喝上几口小酒,聊着他们关注的话题,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倒也显得自在。</h3> <h3>移圈的工作从早上六点开始,今天是在辽河口自然保护区里作业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离开盘锦,由于今天出货量不会太高,乡亲们就把多余的货圈装上车,留下今天要用的下海。</h3> <h3>明天即将结束了鸳鸯沟的采捞,又要转移到其它地方作业,真心祝福这些乡亲们明天会像他(她)们期盼的明天一样,通过你们的辛勤劳作日子会过的更好一点…… </h3><h3> 跟拍了一周的我也和乡亲们一样早出晚归,常常驱车往返百余公里,从我的工地和乡亲们作业的滩涂之间往返,感觉有些不舍得的分离,今天是最后一个早晨的跟拍,凌晨两点怎么都无法入睡了,希望乡亲们的辛苦付出换回一个好一点的日子。</h3><h3> 2019.10.30凌晨 鸳鸯沟度假村酒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