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全国首届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芳草清香

<h3>  2019年10月24日,国庆大典刚刚结束,滁州市南谯区二十余位小学数学教师,在区教体局中小学教研中心王孝勤的带领下来到了祖国心脏――北京,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数学学习之旅。</h3> <h3>  第一节是徐长青老师的《统筹与优化》一课,课的伊始是这样熟悉学生的“数学大师华罗庚去世没关系,徐老师还活着,我可以把他的思想传递给你们。”幽默风趣的自我调侃,引起了全场的哄堂大笑,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在他的课上我们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总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去创新!</h3> <h3>  钱守旺老师的课从垃圾分类开始,用当下热门的垃圾分类做素材导入本节课,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真正将数学与生活联系了起来。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h3><h3><br></h3> <h3>  顾沛老师对课标做了详细深刻的解读,对比新旧课标的区别,使我深深体会到理解课标我一直在路上,今后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反复对照课标,学习课标。</h3> <h3>  潘小明老师的用核心问题驱动孩子的深度学习,强调放手让学生动脑,驱动学生的心里需求,学生才会有发现,有思考,才会有成长。</h3> <h3>  朱乐平老师的课让我们大开眼界,层层递进的四道数学竖式,巧妙的问题引领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会思考,原来计算课居然能这样上。</h3> <h3>  曹培英教授对于“什么是深度学习”的再次界定,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h3> <h3>  张齐华老师是众多数学老师心中追随的“数学王子”,他教学的《图形中秘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张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课堂设计巧妙,引人入胜。张老师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他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h3> <h3>  85岁高龄的邱老师真的很令人敬佩,他说“教学是个技术活儿,教师人人都应该是手艺人。”他对教育执着的情怀让参与学习的同仁们感动得热泪盈眶。</h3> <h3>  柏继明老师的讲座《减负――我们的责任》对我触动很大,使我反思平时我们的作业真的让孩子有进步了吗?所谓的题海战术真的让孩子成长了吗?以后我的教学模式又将如何改变,引起我的思考。</h3> <h3>  最后一节课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课堂上通过贲老师的一步步巧妙的引导,适时的提问,让这一节课出现了很多亮点。贲老师的这节课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你会拥有不一样的思维,多一个角度看世界你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h3> <h3>  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一场场高屋建瓴的报告都给在场的听课教师留下深深的印象。听课结束后王孝勤组织大家进行研讨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反馈自己的收获,并写一份学习心得。</h3> <h3>  行者无疆,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读书学习,永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难忘的听课之旅结束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最后想以徐长青老师在专题报告中的一句话共勉:名师是上课上出来的,是写文章写出来的,同时也是教研研出来的……</h3><h3><br></h3><h3><br></h3><h5><i>编辑:李芳芳<br>材料收集:李静 王静<br>审核:王孝勤</i></h5><h1></h1><h5></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