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走入以色列②

WAP

<p>一早起来,羊奶、面包、果酱和鸡蛋,标准化早餐。今天计划是圣殿山和橄榄山,然后再看时间情况调整,我们背着中午的干粮就出发了。早饭后我们乘巴士又到了粪厂门,准备从哭墙旁边的穆格拉比门进入圣殿山。刚下车就看见阿克萨清真寺的圆顶,怎么昨天晚上在灯光下金光闪闪的圆顶,今天变成这样灰不溜秋的了,费解。</p><p><br></p> <h3>粪厂门外懒洋洋的士兵抱着枪早已开始警戒。整个耶路撒冷到处都有军警,在大街上也能随处看见拿着枪的男男女女年青军人。以色列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都得服兵役,男子3年女子2年,是全民皆兵的。他们边当兵边接受教育,服完兵役再去读大学,所以在各景点和博物馆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h3><h3><br></h3> <p>这就是粪厂门了,白天看得更清楚。不过还没进门就听见城门内鼓号齐鸣,歌声喧天,好不热闹。</p><p><br></p> <h3></h3><h3>只看见一大群穿白衣的男女老少,簇拥着一顶白布遮阳,他们手里拿着代表以色列国旗兰白两色的气球,歌唱着,欢呼着,向着哭墙慢慢行进,老太太沿途撒着糖果,小孩们满地争抢着,摄像师们也忙个不停。</h3><h3>今天是星期四,是犹太人为满13周年的儿子举办成年礼的日子,他们将正式成为犹太教的一员。</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当男孩长到13岁时,就要举行成年礼,也称受诫礼,是犹太男子13周岁时的一个庆典礼仪活动。在希伯莱语中,成年礼叫“BarMitzvah”,直译为诫命之子,意为“负有责任的男子”。</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h3><h3>我们看到这个穿着白衬衣,头戴犹太小帽的犹太少年,他就是今天的主角。<br></h3><h3>按希伯莱传统,举行过成年礼后,这个孩子便开始被当做成年人来看待了。从此他能同其他成年人一起参加会堂里的各种宗教活动,其后就必须遵守613条犹太教的诫命,同时也要承担一个成年人的宗教和社会责任。</h3><h3><br></h3> <h3>成年礼是希伯莱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庆祝仪式象婚礼一样受到重视。大约14世纪才开始形成今天的礼仪:庆祝仪式一般选择安息日在会堂里举行。成人礼上首先是从圣约柜中取出一大卷羊皮经书《托拉》,由拉比为受礼人作一次专门的讲道,向他祝福并向他阐明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受礼人要登上诵经坛用希伯来语诵读一段《托拉》经文并发表讲演和誓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示自己将终生按犹太教义生活。然后,受礼的孩子接受父亲的祝词和赠送的犹太祈祷披巾等礼物。仪式还要邀请所有的亲友,并设宴招待他们。亲友们向受礼人赠送礼物和表示祝福。</h3><h3><br></h3> <p>现代女子12岁后也举行成人礼。犹太改革派曾自1810年起一度废除个人的成年礼,而改为男女青年集体举行成年礼,日期多定在七七节。20世纪以来又恢复成年礼,但将年龄推迟到15或16周岁。目前,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和深入,女性在犹太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女子成人礼开始悄然兴起。在自由派的犹太社群中,女子甚至与男子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除正统派外,其他犹太教派的会堂都开始为年满12周岁的犹太女子举行成年礼仪式。使成年礼成为所有犹太男女庆祝跨入成年行列的一种习俗。<br></p><p><br></p> <p>以哭墙为背景,犹太少年和父亲合影,和父母合影,和父母兄弟姐妹合影,和其他叔叔婶婶们合影,一个大家族在一起合影,和所有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大合影......。</p><p>欢笑之声不绝于耳,可见哭墙也不只是用来哭的。那些今天的主角们,很多13岁的少年,他们也笑着都在与很多人合影,接受着亲人们的祝福。所有的背景,自然都是哭墙。<br><br></p> 犹太人很重家庭,家庭关系紧密,往来频繁。以色列的世俗教育中,在小孩的成人礼前后,听说有一份很重要的“寻根”作业,在这份作业中,要把祖宗八代与亲戚五十的事情都搞清楚。在以色列成立之前,“成人礼”就是个宗教仪式;而在以色列成立之后,世俗犹太人认真反省“成人礼”的意义,也思考如何用现代教育的方式,告诉孩子他们已经长大。他们找到的方式是带领着孩子“寻根”。寻问自己的父母或伯姑舅姨对祖父母的印象与故事:他们出生在那里、长什么样子、喜欢什么、有什么秘密与趣事……这个过程,能发掘不少有关家族与家庭中的有趣秘密。<br><br> <p>那些参加成年礼的少年们,都会穿着白衬衣,头戴犹太小帽。可以看到头上和手臂上带有一个装着圣书的小羊皮袋子,头上的用黑色皮带捆在脑门上,还有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还会披一件特制的白色披肩。父亲为他正在做着准备。</p><p><br></p> <p>已经准备好的孩子被父亲兴奋地扛着走向哭墙。</p><p><br></p> <p>犹太少年抱着经匣正在受戒,倾听拉比为他作的一次专门讲道,旁边围满了陪伴的亲友。</p><p>受戒时他会打开经匣,取出经卷,开始用希伯来语朗诵经文,其他男子伫立一旁,神情专注。受戒人要发表演讲,比如:今天我是一个男人......。然后孩子的父亲也会致辞,如:感谢上帝,使我解脱了对这个孩子的罪应负的责任......。<br></p><p>按犹太习俗,男孩未满13岁,他的父亲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男孩满13岁,根据犹太律法他就成年了,可以结婚,从此遵循犹太传统,恪守犹太教义和教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受戒前,孩子在赎罪日不用斋戒,受戒后他就必须遵守这一戒律了。<br></p><p><br></p> <p>另一个受戒的红帽少年和父亲抱着从圣约柜中拿出的装有《托拉》经匣,面前拉比拿着圣经为他讲道。过程中以哭墙为背景合影留念,后面的众多照相机像机关枪一样响个不停。</p><p>为了表示对受戒礼的重视,孩子们提前几年就开始准备了。他们到希伯来宗教学校学习犹太风俗、历史和文化,练习诵读《圣经》和祈祷词,同时,还得思考“守戒”的真正涵义,如何将《圣经》中的教义应用到生活中等。</p><p><br></p> <p>犹太少年在父亲的指导下认真读诵经文。</p><p><br></p> <p>完成仪式的犹太少年又被父亲托着回来,准备进行热闹的庆祝聚会。</p><p><br></p> <p>哭墙见证着犹太少年的成长,见证着少年的幸福快乐,也见证着家族的希望和未来。</p><p><br></p> <p>家里女人不能进入男人区域,只能隔着矮墙为其祝福。</p><p>据说犹太人成年礼上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三个问题:1.你在哪里?2.你要去哪里?3.你怎么去那里?然后叫他们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保存起来,直到这些问题问下一代。<br></p><p><br></p> <p>她们甚至把小女孩送过来近距离感受难忘时光。矮墙的隔离又怎能挡住亲情的拥抱。</p><p>现在,受戒礼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政治色彩日益浓厚。举行受戒礼的场所除了传统的犹太会堂、西墙等地,父母也会选择大屠杀纪念馆、以色列国会等地,让孩子接受犹太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p><p>犹太人失去家园的两千多年里,他们不曾失去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虽流离在世界各地,一部《托拉》经是他们的灵魂所向,靠着这本经书,他们得以在失国以及复国之后,一直保留着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希伯来语。<br></p><p><br></p> <h3>今天过成年礼的少年很多,广场上很是热闹,女人们都只能这样隔墙围观,但也是欢乐幸福着。</h3><h3>对于13岁的少年来说,能够正式加入“大人”的行列,是使他们深深激动的时刻,同时也自然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经由这样的仪式一定会令他心底拥有更多的作为男人的责任与担当,胸臆间应该也会升腾起作为男人的骄傲和角色。</h3><h3>今天的哭墙,一改昨天晚上的悲恸哀怨,陡然间变成了欢声笑语的嘉年华。</h3><h3>这儿的成年仪式周一和周四进行,如果你特别关注,一定要安排好日子。</h3><h3><br></h3> <p>离开哭墙,重新经过旁边另一个安检,走上这条跨过西墙的木栈道,木栈道通向西墙上的穆格拉比门。我们将进入圣殿山,踏上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的神圣之地。</p><p>如果你找不到路上山,你不要去问犹太人,他们都会说不知道这个地方,你甚至指着山顶问他,他们也会说没看见不知道。因为金顶寺和圣殿山现在算是巴勒斯坦的领土。</p><p><br></p> <h3>进入穆格拉比门,里面也有以色列军人在执勤。如果你穿的短裤,守门的阿拉伯穆斯林会给你一条裙子,女士不能穿得太艳丽,否则会给你一件深色大罩布捂上,还有可能会收费才放你进去。即便如此,非穆斯林也是不准进入清真寺内部的。圣殿山由穆斯林管理,犹太人禁止入内。这里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中心,也是中东阿拉伯穆斯林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引爆点,地球上最敏感地之一。</h3><h3><br></h3> <h3>走进圣殿山左边是沿着西墙顶部建的石长廊。</h3><h3>圣殿山又叫做摩利亚山。在《圣经》中,上帝耶和华就是在这里用六天创造了世界。根据犹太传说,世界是以“基石”为基础并由其建造而成,而“基石”则是圣殿山山顶岩床的一部分。“基石”也是亚伯拉汗把他的儿子以撒绑在这里向神献祭的地方。<br>摩利亚山也是上帝所选建造圣殿之处。在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时期这里曾是至圣所的所在之地。所以说这里首先是犹太教的圣地。</h3><h3><br></h3> <h3>圣殿在这里建造了两次,被摧毁了两次。<br>犹太王国的建立者和耶路撒冷的征服者大卫王渴望建造圣殿,但实际上是由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在大约公元前950年建造的。所罗门王的圣殿被巴比伦皇帝尼布甲尼撒摧毁,400多年后又重建。第一圣殿因邪神崇拜、谋杀以及禁欲等罪被毁。在锡安流亡70年之后的返回者在第一圣殿的废墟上建造了第二圣殿。在第二圣殿被毁之前的两个世代,希律王对圣殿进行了翻修,将其打造为当时最华丽的建筑之一。<br></h3><h3><br></h3> <p>但是当罗马人摧毁第二圣殿后就再也没有被重建。这次破坏成就了基督徒,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社团在耶稣堂兄弟西蒙的领导下仍保留了在圣殿边祈祷的传统,他们认为犹太人已经失去了上帝的恩宠,耶稣的追随者彻底脱离母教,声称自己是犹太遗产的正当继承人。</p><p>耶稣曾经在这里布道,称赞殿宇的雄伟壮丽,并且早就预见到:“你们将看到耶路撒冷被军队包围”圣殿被毁“没有一块石头留下”。</p><p>基督徒要的是一个新的、天国的耶路撒冷。这里的石头上留有耶稣足迹,所以这里也是基督教的圣地。<br><br></p> <p>走进圣殿山的右手边是穆斯林博物馆。</p><p>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21年7月一个夜晚乘飞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他和天使加百列一起从这里的一块巨石夜行登霄,到天堂聆听真主安拉的启示。穆罕默德创立新宗教时,他先接受了犹太传统面朝耶路撒冷祈祷并尊崇犹太先知,对他来说圣殿被毁证明上帝已经收回了对犹太人的祝福,并把它赐给了伊斯兰教。所以说这里又是伊斯兰教的圣地。<br></p><p><br></p> <p>这座灰色圆顶的建筑,就是阿克萨清真寺。</p><p>阿克萨清真寺(al—Masjid al—Aqsa)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先知寺。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该寺于705年始建,于709年建成。该寺建在原圣殿教堂残存的基墙上,圣殿教堂的完好部分也被修建在寺中。 780年毁于地震,后几经翻修,现保存的大部分建筑为10世纪留下的。</p><p><br></p> <p>该寺建筑宏伟,气势壮观。礼拜大殿长90米,高88米,宽36米,其内耸立有53根大理石圆柱和49根方柱相擎。圆顶和北门为11世纪增建。清真寺的北门这高大的门廊,是阿尤布王朝素丹伊萨于1217年所建,由7个独立的拱门组成,每一座拱门又与清真寺大殿的一扇门相对。</p><p><br></p> <p>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后,将该寺的一部分改为教堂,另一部分当作神庙及骑士团的营房和武器库。1187年,埃及阿尤布王朝素丹萨拉丁从十字军占领下收复耶路撒冷后,下令修复该寺,用彩石镶嵌的图案修饰圆顶,重建凹壁,殿内安装精制木刻宣教台。寺内还有一座长方形的礼拜殿,内有大小厅堂各1间,大厅称阿齐兹厅,小厅极华丽,内设凹壁,称宰凯里雅凹壁。西方历史学家称该寺是“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遗产。</p><p><br></p> <p>清真寺大门紧闭,彻底断绝了从门缝窥探的念头。找到一张内部照片,可以略略感受内饰之豪华。</p><p><br></p> <p>按伊斯兰教习惯说法,“阿克萨清真寺”是包括了阿克萨清真寺、萨赫莱(金顶)清真寺及寺周围的广场、建筑物以至院墙的总称,金顶清真寺是其中心。单独讲的阿克萨清真寺只是指灰顶清真寺。</p><p><br></p> <p>寺前有“卡斯”水池,为人们礼拜前作小净处。</p><p><br></p> <h3>伊斯兰风格的水龙头也非常独特很不一般。</h3><h3>1969年8月,一名自称“上帝密使”的澳大利亚游客Michael Dennis Rohan(天主教徒)被强烈的神圣使命所压倒,前往阿克萨清真寺纵火,烧毁了阿克萨清真寺里的一座公元680年的原装木质布道台。听说后来他被以色列有关部门在精神病医院里关了好几年送回了澳大利亚,最后死在了澳洲的一个精神病院里。<br></h3><h3><br></h3> <p>阿克萨清真寺北门正对着的是耶路撒冷的地标建筑“金顶清真寺”。这是一栋八角形的建筑,金色的圆顶是以色列出镜最多的第一明星。它就是在传说中穆罕默德登天的石头上、也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基石上建立起的“圆顶清真寺”。</p><p><br></p> <h3>“圆顶清真寺”也叫萨赫莱清真寺,该寺由第九任哈里发阿卜杜拉·马利克与687年到691年间建造。穆斯林称为“萨赫莱”,意为“岩石”,故亦称“岩石清真寺”;犹太人和基督徒称为圣殿山;数百年来,欧洲游客称之为奥马尔清真寺。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标志之一。&nbsp;</h3><h3><br></h3> 阿卜杜拉·马利克想建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帝国,并把帝国建立在圣石之上。这块基石,曾经是亚当的伊甸园、亚伯拉汗的圣坛所在地,大卫和所罗门也曾计划在此建造神殿,石头上曾留下耶稣基督的脚印,穆罕默德在夜行时也曾拜访过此地。为了获得伊斯兰教安拉的真正启示,阿卜杜拉·马利克重建了犹太圣殿。他利用埃及7年的税收,建造岩石圆顶清真寺。<h3><br></h3> <p>他要建的是一个直径为65英尺(约19.8米)的圆顶,由鼓状柱支撑,重量全部依靠在八角形的墙面上。圆顶的美妙、力量和简约足以与它的神秘相比美。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清真寺,而是一个圣殿。它的八边形设计与基督教的寻道者遗物陈列所相似,而且圆顶确实有圣母大教堂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影子,而它的圆形走道乃是为了绕行祈祷而设计,这又使人想起了麦加。最终它建成了穹顶高54米、直径24米,也是少有的没有高耸得直逼云霄的宣礼塔的清真寺。<br></p><p><br></p> <h3>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圆顶本身就是天堂,是人类和上帝之间的连接。金光灿灿的圆顶和奢华的装饰以及耀眼的白色大理石都表明这里是新的伊甸园。建筑上的马赛克据说是由拜占庭工匠所做,上面有约243米长的铭文环绕,非常迷人,说是铭文直接抨击耶稣的神圣性,可以发现两大宗教信仰的紧密联系。</h3><h3>大殿的门虚掩着,有人看管,但我们想靠近一点门都不被允许。</h3><h3><br></h3> <h3>找到一张大殿内登宵石的照片,以解好奇之心。<br></h3><h3>除了建筑之美,岩石圆顶清真寺内只有这块镇寺之宝:一块淡蓝色的巨石,被放置在寺的中央,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1.2米,以银、铜镶嵌,铜栏杆围着。这块岩石上有一个大凹坑,相传是耶稣留下的足迹,但现在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处“登霄”留下的马蹄印。现在的岩石寺里面不大,中间就这个巨大的登宵石,可以下到登宵石下面去,传说那是穆罕默德登天前祈祷的地方,但是整体空间小。大殿不像传统的清真寺,所以被认为当时就是为了覆盖那个岩石而修建的伊斯兰教圣殿。<br></h3><h3>这个圣殿里的仪式主要有净化、受膏以及围绕圣石行走。三大宗教对这块岩石的每个裂隙孔洞以及痕迹都有各自的典故和传说。</h3><h3><br></h3> <h3>我们只能围着圣殿走上一圈,既欣赏它及周围的建筑之美,也算是对圣石进行了一次绕行。</h3><h3>岩石寺被3层建筑包围。第1层是外墙,紧接着是个八边形的拱廊,而正对圆顶下方的是沐浴在阳光下环绕圆顶本身的拱廊:彰显了这儿就是世界的中心。</h3><h3><br></h3> <p>岩石寺四周的通道和出口都建有这样的门拱,感觉有一点罗马风格,很有沧桑感。</p><p><br></p> <h3>圣殿山今天除了游客,只有很少的穆斯林前来,显得到处空旷而清静,处处都是圣物,觉得自己走路应该特别小心,以免一不小心就踏上了穆斯林的禁地而亵渎了神灵。</h3><h3><br></h3> <p>大殿旁边的这个礼拜用的圆顶八角亭,就像是一个清真寺的缩小版,外缘为八角形,内缘为六角形。同大殿一样外墙装饰有美丽的马赛克图案,光彩照人。</p><p><br></p> <p>穹顶也是用马赛克作装饰,红蓝相间的大理石石柱光滑圆润,做工精细。</p><p><br></p> <p>地面也是使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镶嵌而成,经历岁月的磨砺,它已是光亮如镜一尘不染。</p><p><br></p> <p>圆顶清真寺以前和前面一样也是灰色的屋顶,1994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圆顶覆盖上了24公斤纯金箔,使它彻底名扬天下,从此金色光芒照亮了整个耶路撒冷。</p><p>圆顶清真寺属于建筑艺术上最为恒久的杰作之一,一个人无论在耶路撒冷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被它的光彩所吸引。它的光芒令它看起来宛如从空中升起的一座神秘宫殿,<br><br></p> <h3>圣殿周围非常开阔,犹如<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为一个巨大的露天清真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周围所有的空间都变得神圣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榄树林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处静谧的场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圣殿山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个休憩和放松的地方。它将世间的安宁美好和来世的神圣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的精神。</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圣殿周围都有一些这样的带冷冻机的饮水机,为到这儿礼拜的众多信徒和游客时时刻刻免费供应冰水。</span></h3><h3><br></h3> <p>看看这张穆斯林祈祷的照片,足以感受到金顶清真寺的神秘魅力。这是2002年10万多名穆斯林汇聚在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萨清真寺广场,参加斋月第一个星期的祷告仪式。据说这个广场是第二圣殿的休憩广场保留至今。</p><p>进入21世纪,它成为最世俗的旅游象征,它既是伊斯兰复兴的圣祠,也是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的图腾,岩石圆顶清真寺至今仍然是耶路撒冷的代名词。<br></p><p><br></p> <p>清真寺东边穿过橄榄林,就是圣殿山的东城墙,现在保护非常完好。</p><p>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有些人提出来似乎访问地球的不是上帝而是外星生物,而一些学者相信圣殿山是早期的星系通道之一,但太空旅行者真的曾经在数万年以前登陆地球吗?看起来耶路撒冷圣地很可能起源于一个宇航中心,一个巨大的外星停机坪,这才是为何所罗门王将他的圣殿建造于此,而后来穆斯林又建造了圆顶清真寺的真正原因。圣殿山实际上会不会是远古外星人第一次与人类接触的地方?或许那些与上帝有关的意义非凡的帮助,为它独一无二的外星历史提供了证据呢!</p><p><br></p> <p>城墙上有这样一些瞭望射击孔,内宽外窄易于防守。</p><p><br></p> <h3><font color="#010101">透过孔洞可以看到</font>汲沦峡谷<font color="#010101">和橄榄山。</font></h3><h3>汲沦溪谷<font color="#010101">位于橄榄山和锡安山之间,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地区之一,谷底被认为代表地狱。犹太人和穆斯林都相信,最后的审判将在这里进行,一条绳索将从圣殿山的城垛中延伸出来,越过山谷到达橄榄山,好人将在他们的守护天使的支持下越过重生。罪人将被诅咒掉下地狱。</font></h3><div><br></div> <p>橄榄山上大片的犹太墓地十分显眼。整座橄榄山聚集了大量自第一圣殿时期至今的犹太人的墓穴和墓碑,山上估计有15万个墓穴,场面非常震撼。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弥赛亚降临时做第一个被拯救的亡灵。</p><p><br></p> <p>看见一个犹太人孤独的在墓前祷告,如大海孤舟。<br><br></p> <p>拉近了看见这是一块很特殊的墓穴,只有它是蓝色。也不知道是否是什么圣人或先知之墓,这位犹太大爷非常虔诚地祷告着。</p><p><br></p> <h3>准备离开圣殿山,经过这是圣殿山金门的内殿慈悯门,一些穆斯林在这里祈祷,本想进去看看,被守卫的士兵拦了下来,一步石梯也不能下去。</h3><h3>金门是1541年由土耳其穆斯林统治者关闭的,但那是从外面封住,里面其实持续使用,作为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但在2003年,因为安全的缘故,以色列在发现哈玛斯组织使用这空间作为集会场地后,便禁止穆斯林继续使用这个空间,把金门从里面也锁住了。听说它的开放也就是前不久的事。</h3><h3>金门是在耶路撒冷的东面城墙也是阿克萨清真寺的东墙上,包括慈悯门和忏悔门两拱门组成,犹太教基督教时期是进入圣殿的主要通道,耶稣曾经也是由此进入圣殿山。在萨拉丁时代已经从外部封闭,不再使用。门外临近城墙是穆斯林公墓,山谷里基督教公墓,对面橄榄山上是犹太人公墓,人们相信末日复生将从这里开始,那时金门将再次开启。</h3><h3><br></h3> <h3>根据联合国的决议,阿克萨清真寺永远属于巴勒斯坦穆斯林,但自从被以色列占领以来,出现无数事端。犹太人认为:阿克萨清真寺地下原是犹太人祖先所罗门皇帝建造的犹太神庙,是他们将来迎接犹太人救世主“弥赛亚”从天而降的地点。穆斯林却认为:犹太人在清真寺高台之下挖掘深坑和地道的“考古”,重型机械在清真寺地基下作业,震动地面上所有伊斯兰古迹,会破坏历史文物,毁掉伊斯兰圣地而建立犹太第三圣殿。又听说: 阿克萨清真寺在以军的包围之中,曾经对进入圣地礼拜和祈祷的穆斯林严加限制,例如外地穆斯林一律禁止入境,而本地穆斯林限制在四十岁以上,而且清真寺周围设立很多的关卡和路障,对穆斯林重重验证和搜查。还听说: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为了表示他夺取全部圣殿山的决心,在他竞选中率领大批军人和卫队闯入阿克萨清真寺,遭到穆斯林抗议,而且引发了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因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穆斯林各执一词,所以在此处经常引发宗教冲突。</h3><h3>这是一场旷世日久房地产争夺的世纪大战,各自都有自己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权证,都是两证齐全,互不相让,就联合国也没有办法。美国想管也力不从心。也不要寄希望于天国的城管。既然是上帝发的房地产证,那么最终只能交给上帝来裁决,那就等待“最后的审判”吧。<br><br></h3> <p>圣殿虽然是罗马人毁的与穆斯林无关。但是犹太人离散了2000年,圣殿故地成为了别人家的场所,而犹太人的宗教信仰是很执着强烈,犹太人在伊斯兰环伺的迦南复国,也可能需要通过一些血腥和暴力的手段,这里面涉及到太复杂的原因。耶路撒冷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又被基督徒独占了大约四百年,再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并且三大宗教都是依靠刀剑、投石器或榴弹炮获得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又是三大宗教的圣城,要讲道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只是让人感觉到,耶路撒冷有很多的教堂和清真寺,犹太人却只有一面哭墙,似乎有点不太平衡。</p><p>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圣殿山以及在山上,我们从没有感受到一丁点紧张、敌对、歧视或者任何的不愉快,而是相反。<br></p><p>我们走出圣殿山北面的城墙缓解门(REMISSION GATE),但是它应该叫羊门,向神献祭用的羔羊洗净后从这儿送进圣殿,它北通向狮子门路,出口处同样有以色列士兵严加把守。</p><p><br></p> <p>通往狮子门路的民居及街道狭窄而古老,走在其间恍如身在石器时代。这种隔世的感觉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这次旅程。</p><p><br></p> <p>穿出这个小巷子就是狮子门街,没几步就到了圣亚纳教堂(法语:Eglise Sainte-Anne),位于穆斯林区,靠近毕士大池考古遗址。目前分配给白衣神父会(Pères blancs)。它是法国在耶路撒冷的四块领地之一,</p><p><br></p> <p>教堂的大门庄严而简朴,没有些许奢华,走进教堂内部也有同感。圣亚纳教堂是少数几个未在十二世纪的浩劫中被摧毁的教堂之一。教堂内传来阵阵浑厚的歌声,悠扬通透宛如天籁。</p><p><br></p> <p>圣亚纳教堂(Saint Anne's Church),又叫圣安妮教堂。相传圣母诞生在这里。这座教堂坐落在一处据说是耶稣的外祖母圣亚纳的出生地的岩窟上,这里也是圣母玛利亚的童年家园。教堂为罗曼式,这座教堂和其他教堂不同,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圣经故事的画,朴素简单大方。</p><p>圣安妮教堂穹顶深邃,回声特别响亮、特别好听,是圣安妮教堂的一大特点。每个游客都希望能在此齐唱赞美诗,使其直达天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p><p><br></p> <p>一个神父在玛利亚的雕像前静静的点着蜡烛,画面尽显基督教的圣洁之美。</p><p>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因为法国支持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将这座教堂赠送给法国。1877年,法国政府将其委托给拉维热里主教和白衣神父会。1882年到1946年之间,这里是培训希腊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神学院。如今,教堂的上空还继续飘扬着法国国旗。<br></p><p><br></p> <p>教堂外面就是毕士达考古遗址。是靠近耶路撒冷羊门的一个有神水的可以治病的池子,此名原义为“橄榄之家”;池子周围有5条廊子,是有拱顶的通道;许多残疾人、病人抱着希望而来,盼望在适当的时候进入池子,以得到奇迹医治。圣经记载耶稣曾在此显出神迹:医好一位三十八年未愈的瘸子。故事说当时间一到病人们都下到池子里了,只剩下一人没去,耶稣问他,他说自己是瘸子下不去,耶稣对他说:你起来吧,回家去。他真的就站了起来,走回家去了。</p><p>根据建筑风格及铭文,该池之建筑属希律王朝时期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之一。数个世纪堆积的残砖破瓦,早已将池子及廊柱覆盖。经过各样文字和考古研究,毕士达现已被确认离羊市不远,原义为“两池之地”,即很可能是圣殿时期的“羊池”,即把“替罪羔羊”洗干净献祭给上帝的洗羊处。</p><p><br></p> <p>靠近狮子门的地方,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出生地。门口的牌子就是这样写的。但是出生地好像应该是在拿撒勒,那里是她的故乡。</p><p><br></p> <p>里面不大,就是圣母玛利亚在此出生啦。简单而古老的神龛说明着这一切。</p><p>看看就出来了,我们要出狮子门上橄榄山。<br></p><p><br></p> <p>狮子门 是耶路撒冷旧城东侧的一座城门。狮子门外,烈日下没有什么人,门角上一边两个小狮子几乎让你看不见,这就是狮子门了。</p><p><br></p> <h3>狮子门正面就是橄榄山,我们要上橄榄山,可是路过的巴士就是不停,于是就沿着这条停满旅游巴士的路走了上去,但是我们走错了路,又得重新找路了。</h3><h3><br></h3> <p>我们正在看地图,突然听到有人用普通话问,你们想到哪里?需要帮助吗?一看是一个以色列小哥哥,他告诉我们,他到过广州、上海和北京,在广州学习过中文,他会说很多国语言,非常热爱和喜欢中国。听见说中文就想过来帮助我们,我们问上山的路该怎么走,他要求用车免费送我们上山,不用再去找路了。啊!每每一到异国他乡,总会遇到这样热爱中国的朋友,视你为兄弟姐妹,主动地帮助你或寻求你的帮助。他载着我们一路到达山顶,我们邀请他以圣殿山为背景合影,留下了这美好的记忆。因为这里是阿拉伯居住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阿拉伯朋友,愿主、安拉、上帝保佑他和他的家人,阿门!</p><p><br></p> <p>站在橄榄山高处远眺,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橄榄山是耶路撒冷最高的山,该山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是耶稣曾经布道的地方,在《圣经》及以后宗教文献中屡见记载。周围遍植橄榄木。据记载,耶稣在死前一周从这里进入耶路撒冷。4世纪起相继落成多座基督教教堂和圣徒纪念堂。橄榄山虽遍布基督教圣迹,但是几百年来埋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园也在山上,因此对犹太民族来说,此地亦是神圣之地。根据古犹太传说,弥赛亚时代将从此山开始。因此,数世纪以来,该山坡成为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p><p><br></p> <p>这里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圣殿山东墙中间已经被封闭金门和门前大片的穆斯林墓地。</p><p>金门(Golden Gate)是耶路撒冷一座古老的城门,在阿拉伯语中,该门称为“永生门”。在古代,该门称为“美门”上帝来人间总是通过这座门。金门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建于公元520年,也被认为是由阿拉伯帝国雇用的拜占庭工匠兴建于7世纪下半叶。根据犹太教徒的说法,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救世主弥赛亚将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带领犹太人上天堂,这个对象既包括活着的人,也包括已死去的。基督教也延续了这个预言,他们认为作为弥赛亚的耶稣将再次来到人间,通过金门进入耶路撒冷,开始末日审判。末日审判后,人间这个中间地带将消失,所有人的人都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p><p><br></p> <p>  以上这个说法,在传说是世界末日的千禧年,让不少基督徒深信不疑。1999年底有不少基督徒在金门附近搭起帐篷等待。BBC、CNN等全球各大媒体准备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最后救世主并未出现。信徒们抱怨那些宣扬末世论的神学家们没有很好的领会精神。1541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封闭了金门以防止弥赛亚进入。为了恶心犹太人穆斯林也在门前修建了墓地进行阻挡,因为穆斯林们相信弥赛亚的先导以利亚祭司将无法通过。但犹太教徒和基督徒不以为然,显然这俩砖头连天朝城管都拦不住。</p><p>这里能清楚看见圆顶清真寺的雄姿。</p><br> <p>阿克萨清真寺也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它南面的墙下还继续进行着大范围的考古活动。<br></p><p>耶稣在橄榄山上度过了很多时间,教导他的门徒并且说预言,每天晚上回到橄榄山住宿,在他被出卖的那一夜也是如此。<br>根据圣经,耶稣站在橄榄山上看着圣殿为耶路撒冷悲叹。</p><p><br></p> <h3><font color="#010101">继续向南看过去可以看到耶路撒冷“锡安门”外的锡安山,山上的圣母安眠堂、大卫王墓非常醒目。</font></h3><div><br></div> <p>在这里又遇上过成人礼的人群,他们也到了这儿,还是那么激动那么欢快。他们把孩子扶上骆驼转着圈,唱着歌为他喝彩,并且邀请我们游客和他们一起疯狂起舞。</p><p><br></p> <p>闹到高兴处就把国旗颜色的气球放飞上天。疯狂快乐的情绪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p><p><br></p> <h3>圣殿山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这幸福的一家人生命中。</h3><h3>这就是犹太人的“成年礼”!</h3><h3><br></h3> <p>吃完了作为午餐的面包饮料水果,我们准备下山了。这一条非常陡的小路才是上山正确之道,叫做棕树主日路。当年耶稣从橄榄山进入耶路撒冷城的时候,就是骑着驴走的这山路去受死。需要特别小心过往的汽车,因为路太窄太陡,车速又很快,非常危险。就在这旁边有个院子,埋葬着希伯来最后三位先知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院门没开进不去。</p><p><br></p> <p>沿着陡斜的小路向下前进,左边矮墙内就是密密麻麻的犹太人墓葬,只要有人来祭拜,就会在墓葬上扔一块石头,犹太人相信灵魂每年会回来一次,是会数这些石头的。可以发现他们圈粉的级别大不一样,粉丝的崇拜程度一目了然。</p><p>其实,这山上的墓地中埋葬着很多各个时期犹太教先知,只是我们无从得知,我想,上面应该有堆放不下的石子吧。<br></p><p><br></p> <p>路的右边有个小门,沿小路进去就是这个“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从拉丁语翻译意为“上帝哭了”,也叫主泣教堂,俗称“眼泪堂”。是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堂,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教堂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圣经记载,耶稣曾站在橄榄山上,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自己被处死后犹太人将背负罪孽而受到惩罚,以及圣殿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他为耶路撒冷悲叹落泪,当众哀哭。</p><p>教堂外围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泪瓶装饰物,表示的就是耶稣的哭泣。 </p><p><br></p> <p>教堂很小,这是一个布鲁日家族从600年前开始建造的内部教堂,据说到现在已经是17代继承人了。这个古老的小教堂历史上一直是家族的四人教堂,如今成为家庭博物馆,有丰富有趣的家族历史记载和文物展示。牧师自己在这里还准备了几间客房。<br></p><p><br></p> <h3>教堂很精致,最经典的是这个窗户,祭坛上的十字架准确地对着圣殿山清真寺的金顶。就因为它,如今这儿成了旅游打卡之地,每一个来人都得这么照上一张才解气。</h3><h3>我们的以色列朋友特地告诉我们,这个教堂还有不同与其它教堂的特别之处,大多数教堂是迎着升起的太阳方向祈祷,因为那是正义的太阳,隐喻主耶稣,所以祭坛在教堂内的东方,<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也就是耶稣基督在审判之日将会升起出现方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而主泣教堂正相反,祈祷者面向祭坛祭拜时,会看见太阳在耶路撒冷和圣殿山后面徐徐落下,也隐喻了耶稣看到自己将会陨落,在这里死去,而圣城和圣殿将被毁,不忍而泣。</span></h3> <p>教堂前面地势很好,把整个圣殿山和圣殿最美的一面就呈现在眼前,难怪耶稣看见这一切会在这儿哭泣。就是任何人知道这一切将毁,在这儿也都是会哭的。</p><p><br></p> <p>从教堂往左上看,有犹太人在山上祭拜亡灵,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几千年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祭拜的很可能就是一个犹太先知。</p><p><br></p> <h3>从教堂往右下看,山腰是俄罗斯式的教堂建筑:圣·玛丽神女教堂,内部供奉的是耶稣女门徒抹大拉的马利亚。</h3><h3>耶稣曾经从她身上赶出了七个鬼(医好了她的病),她也加入了门徒的行列,耶稣受难时,她守在十字架之下,并且观看耶稣的安葬,她是最早看到耶稣复活的人。</h3><h3>很久以来这个女人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她用忏悔的眼泪为耶稣洗脚,用密软的黑发来把它们擦干; 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里哀哭祈祷喂他喝水;耶稣死后她进入停尸的墓穴预备亲自为其用油脂净身,却意外发现耶稣死而复活,这些故事非常动人,引人好奇。以至于后来有人认为她就是耶稣的妻子。</h3><h3><br></h3> <p>教堂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兴建,纪念他的母亲玛丽亚,使它成了一座东正教建筑。</p><p>开放时间周二和周四 上午10:00 - 12:00 不收门票,但是门边有捐款箱。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关门,没能进入。</p><p><br></p> <p>继续前行刚转过弯,院墙边有一个不大的门,一位当地大叔异常热情与我们大声打招呼,以至于被他吓了一跳,原来他已经看出我们是中国人了。热情邀请我们一定要进去看一看,哦!原来是到了客西马尼园了。大爷悄悄对我们说现在里面那些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不喜欢,他更愿意和喜欢的中国人交朋友,他给我们介绍这园子里这些橄榄树几千年了,一定要看看。</p><p>橄榄山丘下的客西马尼园绿荫环抱。园子因为有八棵巨大的橄榄树闻名于世。“客西马尼”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被精心护理的橄榄园里这些树,都是与耶稣同一时代的,有的还更早,他们甚至比一些古老建筑更为古老,经历的风风雨雨却让他们更坚定地在这里生根发芽,一刻不停息。 千年风霜磨砺的橄榄树冠几乎垂地,老迈的树杈被木杆支撑着,像似颤颤悠悠老人。</p><p><br></p> <p>这就是旁边的客西马尼万国教堂,又叫苦闷大教堂,祭坛前的岩石砖说是耶稣被出卖后渡过最后一夜的地方。这座教堂建于1919年到1924年,得到许多不同国家的资助因而得名。每个国家的标志放置于天花板的玻璃上,每一个都放在一个小穹顶上。教堂的前面有一排列柱 。上面是现代的镶嵌图案,描绘耶稣基督象征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连接,教堂为拜占庭风格建筑,有圆顶、粗大的列柱和镶嵌图案。该教堂的建筑师是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巴鲁齐。</p><br> <p>教堂正门上面这幅巨大的马赛克画,在中间的耶稣作为人和上帝之间的纽带,身着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身旁的人们用希望的眼神望着他。上帝手中的希腊字母阿尔法和欧米伽源自《启示录》的一句话:“上帝说,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伽,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p><p><br></p> <p>公元一世纪左右,在巴勒斯坦的加利利地区出现了一个小的犹太教派别——拿撒勒派,意思是坚守教规教义的人。耶稣是该派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了犹太教的教规和伦理思想,却反对教中繁琐的教规、礼仪和戒律,并认为这些是有悖于先知的教诲,无益于人们心灵的净化。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耶稣的传教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的注意。犹太祭司长用30枚银币买通了耶稣的门徒犹大,伺机抓捕耶稣。</p><p>教堂前方祭坛旁的三幅巨大马赛克彩画特别醒目。</p><p><br></p> <h3>这祭坛上方的马赛克画名为《痛苦中的耶稣》。</h3><h3>传说耶稣用完了‘最后的晚餐’,他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了开始胆怯,便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他极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h3><h3><br></h3> <p>这时,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犹大按照约定的暗号:与谁亲吻谁就是耶稣。当他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上前亲吻后,耶稣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随后他就被捕……</p><p>祭坛左右各有一幅马赛克画,左边这幅名为《犹大之吻》。右边那幅称为《基督被捕》共同叙述着这个故事。</p><p><br></p> <p>现在祭坛前的岩石被这样围了起来,耶稣被出卖后就在这个石头上祷告,渡过了最后一夜,也被称之为“痛苦之石”。<br></p><p>按《圣经·新约》和《福音书》中的叙述,耶稣的被害是犹太祭司长用30枚银币买通了耶稣的门徒犹大,和罗马总督彼拉多合谋杀害了耶稣。耶稣受难之后,其十二门徒继续他的传教,受难事件被赋予以更大的宗教意义。门徒中影响最大的保罗,冲破了传教犹太教的狭隘性,使拿撒勒教派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宗教,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就此而生。从基督教的诞生之日起就对犹太教和犹太人产生了极强的宗教敌对情绪,这种对峙局面一直延续至今。</p><p><br></p> <p>公元4世纪,信徒在客西马尼园建了这个圣坛,12世纪十字军对它进行扩建,后圣坛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坏。现客西马尼教堂是上世纪初在原来建筑的遗址上修建的。</p><p>教堂重建时得到许多不同国家的资助,教堂顶部由12个小穹顶组成,每一个拱顶代表一个捐资国家。整个大顶犹如布满繁星的天际。</p><p><br></p> <p>这是教堂转角处的一块耶稣祷告石,尽显耶稣祷告时的痛苦状。<br></p><p><br></p> <h3>参观完毕,我们告别热情的大叔,沿着这条路离开,从前面小门出去不远的路对面,就是“圣母玛利亚之墓教堂”。</h3><h3><br></h3> <p>橄榄山的山底,这个带有拱门的建筑,被称之为圣母玛利亚之墓。教堂关着门,问了问开放时间早上5点至12点,下午2点半至5点。</p><p>这座像石窟一样的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期。虽然圣经里并没有记载圣母具体被埋葬在什么位置,但自从公元2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相信这个位置不会有错。连穆斯林们也会来这里朝拜,因为在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记载中,提到他曾在旅途中看到一束光从玛利亚之墓升起。</p><p><br></p> <p>圣母玛丽亚,耶稣之母。她被天主教、东正教奉为童贞圣母,也被视为教徒的典范。圣母玛丽娅是耶稣的亲人中第一个认定耶稣是圣子上帝的人,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时在场,被耶稣托付给了使徒约翰照看;耶稣基督复活后,圣母是第一批赶赴空坟墓的人之一。</p><p>这是圣母玛利亚之墓教堂旁橄榄树林里的颜色非常特别的雕塑。</p><p><br></p> <h3>圣母墓教堂旁边还有这么一个挂着希腊国旗和英格兰国旗的小教堂很有特点,但也是大门紧闭。</h3><h3><br></h3> <p>等到时间,大门打开了。<br></p><p>这是个地下“洞穴”,需要沿着这条又长有宽的楼梯走到“洞穴”底部,玛利亚的墓穴就在这里,墙上挂满了玛利亚和耶稣的画像,银质灯饰装布满了洞穴的顶部,有信徒在此做祷告。</p><p><br></p> <p>这里是圣母之墓。人们可以从石墓中钻进去,在里面祈祷。石棺前面是一幅最后的晚餐。<br></p><p>但是耶稣死后,玛丽亚究竟去了哪里,争论很多。是橄榄山脚下的这里,还是锡安山上的圣母安眠堂?这也是希腊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争论之一。我到土耳其旅行时,曾经到过在塞尔丘克以佛所附近的夜莺山上,那里也有圣母玛利亚在耶稣基督死后建的一座小屋,并在那儿度过了余生,约翰也曾经在那里陪伴过她,如今那里也是天主教的圣地。看来这个问题是争不清楚的了。但肯定的是圣母死后升天了!</p><p><br></p> <p>其内有一个岩洞礼拜堂,显得非常简单。</p><p>据考证这里公元五世纪曾建有教堂,后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波斯人614年入侵时摧毁。之后数百年又多次重建和损毁,但地下洞穴保持完好。1130年十字军东征时期给予重建,1187年被埃及和叙利亚第一位苏丹萨拉丁再次损毁,但地下洞穴依旧幸免于难。1757年希腊东正教会强行从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手中接管,目前这个墓穴由希腊东正教会和亚美尼亚耶路撒冷使徒教会共同管理。而旁边的客西马尼洞穴则由方济各会拥有。</p><p><br></p> <h3>洞内非常凉爽,让人忘记了外边烈日下的酷热。由于时间还早,我们休息休息准备离开,开始我们的苦路行程。由于今天行走景点较多,所以将下午的苦路行单独叙述,敬请等待下一集 《苦路》。</h3><h3><br></h3> 已经发表的游记专集, 请鉴赏。(可复制粘贴下面的网址,从浏览器阅读。)<br>https://www.meipian.cn/c/10270336/1?user_id=10270336&uuid=d0144ec0f000b4cecb384aab91934e3b&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0270336&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f8526769c41af094501de4c99ad60c11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