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国最遥远的城市 乌斯怀亚

茉藜居士(吴全)

<h3>乌斯怀亚(Ushuaia)是阿根廷火地岛省首府,地球最南端的城市,有世界之极或世界尽头之称。它也是离中国最遥远的城市,从北京来需要转机三次,飞行距离超过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半圈以上。</h3> <h3>乌斯怀亚位于火地岛主岛南端,面临比格尔海峡,背倚雪山,周围是茫茫原始森林。火地岛乃南美大陆最南端群岛,北依麦哲伦海峡与大陆相望,南扼德雷克海峡与南极相通,东西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主岛大火地岛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加上其他数百岛礁总面积达7.37万平方公里,大约1/3属阿根廷,2/3归智利。1520年10月,麦哲伦环球航行通过现以他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时,首先看见南面岛屿上印第安人燃起的堆堆篝火,就命名此地为火地岛(Tierra del Fuego)。1832~1834年间,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曾两次登上火地岛考察,前后在岛上待了数月,更使火地岛名声大震。</h3> <h3>从机场进入乌斯怀亚的路标,前设香案,侧面有人像和文字Plazoleta Padre Zink——辛克神父广场。辛克何人何徳不大清楚,倒是港口沿海湾的绿化带竖有好些与火地岛有关的名人半身铜像如麦哲伦、达尔文、威廉·斯豪顿(1616年发现并首次绕过合恩角的荷兰航海家)等,还竖有Cartel del Fin del Mundo,即End of the World Sign ——世界尽头标志,成为乌斯怀亚一道著名风景线。我们因遭暴雪突袭航班延误,只能车览而过,无缘下车打卡了,是为记。</h3> <h3>这是博物馆,门楣西语Museo Territorial就是地志博物馆的意思。但它叫得更响的名头是Museo Fin del Mundo,也就是End of the World Museum ——世界尽头博物馆。这里陈列着有关火地岛历史地理及自然方面的图文资料和实物标本,非常值得一看,但时间都去哪儿了?</h3> <h3>乌斯怀亚也是全世界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城市,与南极半岛仅相隔一个宽80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较之由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去南极需要航行一周,从这里出发仅需两天,所以乌斯怀亚又成为南极探险者的首选前进基地和补给港口。</h3> <h3>乌斯怀亚港,去南极的航船就从这里出发。现在是10月初,在南半球相当于早春二月天,高纬度地区冬意犹浓,所以港口还看不见五光十色的考察船和运输船集结待发的盛况,也不见夏日私人游艇星罗棋布的帆影点点,只有一些比格尔海峡游轮冷清地停泊在那里。</h3> <h3>这些应算乌斯怀亚的高楼大厦了,也是世界最南的海景房。后面的雪山正好在朝阳映照下熠熠生辉,要亮瞎眼的节奏。此间永久雪线只有500米,也就是说即便夏日消融半山之上也仍是白雪皑皑。</h3> <h3>右边这块有箭头指向比格尔海峡的墨绿色路牌上写着:Antartida Argentina和0、100,下面还给出了乌斯怀亚的纬度:54º48′21″S,有点费解。我理解为:走到前面不足100米处的比格尔海峡岸边就到达阿根廷领土南缘了,因为海峡对面的岛屿都属智利。</h3> <h3>比格尔海峡(Canal Beagle)是由火地岛主岛的南岸和对面一些岛屿所构成的东西向狭长水道,海峡名称来自达尔文环球旅行和考察火地岛时所乘坐的比格尔(小猎犬)号巡洋舰。1881年阿根廷和智利议定,在火地岛主岛两国以68º36′38″W线为界,抵达比格尔海峡后边界则沿海峡主航道划分。也就是说比格尔海峡成为两国界海,海峡对面的岛屿都属智利所有。乌斯怀亚对面是智利的纳瓦里诺岛(Isla Navarino),是一个面积近2500平方公里,有海拔近1200米雪山的大岛。岛上虽有上千人口,却没有什么像样的城镇,否则乌斯怀亚就不能号称世界最南的城市了。上图是行车途中用手机抓拍的比格尔海峡,左边蓝色三角屋顶是乌斯怀亚国际机场,机场建在一个伸进海峡的半岛上,远处隐约可见的雪山就是海峡对面智利的纳瓦里诺岛了。</h3> <h3>从这个角度看比格尔海峡更直观一些,注意那些雪山都在智利的纳瓦里诺岛上。</h3> <h3>把镜头拉近,纳瓦里诺岛上的雪山更加清晰。在南纬55º,海拔1000米左右就是很高的雪山了,雪线500米意味着山顶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丰富。至于异口同声地把比格尔海峡说成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纯属以讹传讹,因为一条东西走向的海峡是不可能用来切分南北走向的两大洋边界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真正的分界线应该是通过合恩角(Cape Horn)的经线即67°16′W线,合恩角是比格尔海峡外、火地群岛最南端岛屿合恩岛(属智利)陡峭的南角——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尽头啊!一种说法合恩角是以1616年首次绕过该角的荷兰航海家威廉·斯豪顿的出生地霍恩(Hoorn 荷兰北部自由市)来命名的。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前,风急浪高、险象环生、素有海上坟场(曾埋葬过2万多艘航船)之称的合恩角是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必经之路。</h3> <h3>乌斯怀亚在印地语中的意思是向西深入的海湾或观赏落日的海湾。我们此来因节令不对、时机不巧、人品不够,既没看到瑰丽的落日,也没迎来灿烂的朝霞,甚至连这海湾上的一切风景,包括名人铜像群、世界尽头标志牌以及只应童话世界有的彩色小木屋,都已被漫天风雪所吞噬。但作为老天的回报,我们也饱览了八万里路云和雪,除却五彩缤纷,难道满地皆白就不可以是童话世界了吗?这条沿海湾的公路西通(雪山方向)火地岛国家公园,东连作为泛美公路南段的阿根廷3号公路。</h3> <h3>写的是什么?Armada Argentina,Base Naval Ushuaia,阿根廷舰队,乌斯怀亚海军基地,哎哟喂,不能过去啦!</h3> <h3>那也得远眺一番,这基地在1982年马岛之战中怕是发挥过不小的作用吧。</h3> <h3>基地建筑。</h3> <h3>看这天线林立的……还不快闪。</h3> <h3>这个面朝大海背靠雪山的公寓,算海景房还是山景房?</h3> <h3>乌斯怀亚南北向的街道都是上坡,因为城市后身(北面)就紧靠着连绵的雪山。</h3> <h3>这条东西向街道就是以南美解放英雄圣马丁的名字命名的乌斯怀亚主要街道圣马丁大街(Av. San Martin)。何塞·德·圣马丁是西班牙血统的阿根廷人,南美民族解放双杰之一(还有一位是西蒙·玻利瓦尔,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的独立战争),领导了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战争,被视为阿根廷国家英雄,享有“南美洲的解放者”、秘鲁智利阿根廷三个共和国“祖国之父”和“自由奠基人”、“南方的华盛顿”等称号,并当选首任秘鲁总统。</h3> <h3>圣马丁大街是乌斯怀亚的繁华商业街,两旁有银行、邮局、教堂和政府机关,商店餐厅林立,还有博物馆。上图近处黑顶尖塔是巴塔哥尼亚银行,远处红顶尖塔是乌斯怀亚教堂,世界最南的银行和教堂哦。再远一点(也在圣马丁大街上)还有乌斯怀亚市政厅,广场上竖有被称作阿根廷国母的庇隆夫人雕像,堪称世界最南市政厅,但我没有时间走过去了。</h3> <h3>这座白色建筑是一个反映火地岛历史的主题画廊(Tematica Galeria-Historia Fueguina),因其外立面人物塑像而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监狱博物馆。其实监狱博物馆另有所在,就从这里东去不远,是一座建在乌斯怀亚监狱原楼中的博物馆:Museo Maritimo y del Presidio ——海事和监狱博物馆,分两个主题。火地岛从前是和西伯利亚一样的流放地,早在乌斯怀亚建市前的1883年就开始往这里流放犯人。1893年乌斯怀亚建市,1896年开建监狱,从此重刑犯都被送来劳改,乌斯怀亚也成为世界最南牢城营,直到1947年庇隆总统下令关闭了这座监狱。</h3> <h3>这个火地岛历史主题画廊外面的人物塑像的确很有特色,穿条纹囚服的犯人以各种方式越狱,狱警在严密布控和追逃,形象反映了乌斯怀亚曾经作为牢城营的那段历史,难怪很多人都把这里误认为监狱博物馆了。前面说过监狱博物馆在东面不远的监狱原址上,上世纪初曾从那里修了一条25公里长的窄轨铁路通往深山老林,犯人每天早上从监狱坐小火车进山伐木采石,晚上再坐火车返回监房。现在多数铁路和车站都已拆除,仅在火地岛国家公园内保留了一座车站和一段约7公里长的铁路,用于开行森林观光小火车。这无疑是世界最南的铁路和车站了。作为一种体验,西方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在车站换上那种横条纹的粗布囚服,然后像犯人一样的列队上车,其情其景真让人忍俊又感叹。国人或东方人倒是鲜有体验者。</h3> <h3>乌斯怀亚邮电局——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生怕人心不古的感觉?——就在圣马丁大街巴塔哥尼亚银行对面,是一座画满涂鸦的白色二层小楼。怎么就忙得连一张外观都没照呢?除拉帕塔亚湾栈桥上那所著名铁皮小屋、一个老者个人经营的世界尽头邮局(Unidad Postal Fin del Mundo)外,这里堪称世界最南邮局了。</h3> <h3>像这样自己封装需要邮寄的包裹和趴在台前慢腾腾地用笔书写地址,早成为一种挥之已去的记忆,一种非常的奢侈。</h3> <h3>大雪封路,没能按计划前往拉帕塔亚湾畔的世界尽头邮局去投寄加盖世界尽头纪念邮戳的明信片,就打算在这里寄一点,虽不能盖世界尽头纪念邮戳,却也聊胜于无。颇奈这衙门(国营单位?)顽固僵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既不收美元也不能刷卡,要阿根廷现钱。只能望邮兴叹了!</h3> <h3>好在在一间文具店花1美元请到了这张有火地群岛灯塔的明信片自己寄(带)回去,也算弥补了因暴风雪取消原定出海巡游比格尔海峡行程,与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中网红灯塔失之交臂的缺憾。火地群岛灯塔也即世界尽头灯塔,它的大名相当拗口:莱斯伊池拉里乌里斯灯塔(Les Eclaireurs Lighthouse)。这座红白相间的世界最南灯塔建于1920年,位于乌斯怀亚以东5海里比格尔海峡的一个小岛上,虽高不过10米、直径仅3米,却被列为世界十大最著名灯塔之首。</h3> <h3>人间十月天,乌斯怀亚的夜晚春寒料峭。</h3> <h3>圣马丁大街灯火阑珊。</h3> <h3>我们的晚餐厅在圣马丁大街东头一个十字路口旁,是一家叫Bamboo 的中餐馆,中国人喜欢叫它竹餐厅或竹子餐厅。这时餐厅里炉火熊熊,暖意融融,一边烤着大块牛肉和整只的羊,一边养着满缸南极帝王蟹,中间是自助餐台。Bamboo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南中餐馆,也是乌斯怀亚唯一的中餐馆,但凡经此往返过南极的国人,那是无人不晓乌斯怀亚竹餐厅的鼎鼎大名。餐厅老板是一位来自大连的女士,她高薪聘来的烧烤师傅年事虽高却技艺精湛,使竹餐厅的烤肉声名远播,老师傅也因此每天能收到好多小费。<br></h3> <h3>烤羊肉和烤牛肉。</h3> <h3>还是烤羊的肋排不错😊,one more!</h3> <h3>帝王蟹属石蟹科的甲壳类动物,又名石蟹或岩蟹,并不是真正的螃蟹(注意其只有六条腿)。它们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深海海域,如阿拉斯加等地。2011年9月,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米深的一处泥床盆地,科学家发现了超过100万只的巨型帝王蟹。据称这属外来大型食肉物种入侵,可能导致一场生态浩劫。</h3> <h3>帝王蟹按个头大小分类,每只至少都在1公斤以上,价格40~60刀,比起国内当然是价廉物美了。</h3> <h3>餐厅正中是大幅乌斯怀亚全景图,左边贴有竹餐厅名号BAMBOO,中间贴着一些名人光顾餐厅的照片,两边还挂着中国结。上方牌匾的绿字SALIDA读作“沙粒大”,是西语Exit的意思。</h3> <h3>这张和以下几张图片是坐车从乌斯怀亚周边经过时用手机抓拍到的,算是换一个角度看乌斯怀亚吧。</h3> <h3>乌斯怀亚的房屋有很多都是木结构的,这大约和其森林资源丰富有关。</h3> <h3>没时间没机缘去拍那些网红打卡必到的、只应童话世界有的知名建筑,就在车上抓点普通民宅,也算关注一下民生吧。</h3> <h3>圣马丁大街著名建筑、世界最南银行巴塔哥尼亚银行(Banco Patagonia)也是木结构。巴塔哥尼亚泛指阿根廷南部广大地区,包括属于阿根廷和智利的火地岛。</h3> <h3>我们下榻的迪拉德尔菲格酒店即火地岛酒店(Hotel Tierra del Fuego)也是木结构的,可能外面包有彩色锌铁皮。</h3> <h3>甚至连乌斯怀亚国际机场的航站楼也是全木结构的。这在世界上虽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肯定不可多得。</h3> <h3>机场候机室,这样的格局不多见吧。中间那些墨绿色圆筒是取暖用的烟囱。</h3> <h3>这是乌斯怀亚国际机场停泊的智利南美航空公司(LATAM)飞机 ,其机身喷涂标示是“LAN”,按西语发音应该是“浪航”,而当地华人按汉语拼音一般称之为“烂航”。不过LAN可是几乎全部垄断了南美洲的民用航空业务哦,包括四大航空工业大国之一,巴西的航空公司也被其兼并了。这里借机说两句智利,它现在是南美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人均GDP已达1.6万美元(咱老二也刚近万或过万呢),继传统的硝石和铜矿后,主要靠发展信息咨询产业,这在安第斯山西麓几乎寸草不生的狭长贫瘠地带,也算创造奇迹了。有个说法,南美国家经济前三以前是ABC(阿根廷巴西智利),现在倒过来是CBA。经济发展之后还开始伸头做一些国际义务方面的担当。可物极必反好景难长,9月下旬我们到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威尼亚和复活节岛时彼地还是一片祥和,并号称南美治安最好的国家。怎么刚进入10月就风云突变了呢?并且还是疾风骤雨式的。前两天智利总统皮涅拉宣布智利政府将放弃主办原定11月份在圣地亚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说是要先搞好国内的事情。这说明形势不容乐观啊。<br></h3><h3><br></h3><h3>又及:如果我没判断错,上图飞机后面那些雪山是比格尔海峡对面智利纳瓦里诺岛上的。坐车在乌斯怀亚转了几圈后,对火地岛阿根廷与智利交界处的雪山模样和归属早已了然于胸了。</h3> <h3>这次9月24日~10月16日的23天南美探秘之旅,共飞了18段航程,总里程超7万公里,几乎绕地球两圈。除进出是美国航空(AA)、在阿根廷乘坐几次阿根廷航空(AR)外,在其他各国乘坐的无一例外都是智利南美航空(LAN)。</h3> <h3>乌斯怀亚国际机场位于城市西南比格尔海峡的一个半岛上,机场北面的广场是观赏阿根廷这边雪山群峰的最佳位置。这些雪山都曾是巍巍安第斯山的余脉,在经历千万年狂风、巨浪、火山、冰河等强大自然力的蹂躏后,最终被撕裂在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群支离破碎的岛屿上。</h3> <h3>从这里可清楚地看到雪山怀抱中的乌斯怀亚城。现在天气可真好啊!昔我来思,风雪迷蒙;今我往矣,何故晴空?</h3> <h3>从这里往西就进入火地岛国家公园了,是昨天去的,天气全然不是这样。现在即将离开,飞往卡拉法特的莫雷诺冰川国家公园,人品却爆表了,你又能怎样呢?</h3> <h3>火地岛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Tierra del Fuego)是世界最南一处以雪山、湖泊和森林构成的秘境、仙境。这时茫茫林海中的罗卡湖(Lake Roca)——不用说,世界最南淡水湖!——正笼罩在风雪中。</h3> <h3>风雪可以笼罩景物,却不能禁锢想象,遐想中的秘境也许比实际的更神秘:宝蓝的湖水风平如镜,倒映出遥远的雪山和幽邃的森林,仿佛触手可及……</h3> <h3>但雪舞的时节一切色彩都已褪去。</h3> <h3>然而机会总是会有的,在可俯瞰罗卡湖的一个景观餐厅用午餐时,突然雪霁,原来混沌的湖水竟然镜面般地映射出天光云影,远处的雪山也开始若隐若现……这时我果断放下刚吃了半盘的意面,抓起相机就上了餐厅外面的观景台。后来事实证明我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如果等吃完再去,就一切复归如初了。可以说这张和以下几张照片是我用半顿午餐换来的。</h3> <h3>既素且静,早春雪霁之罗卡湖也。</h3> <h3>无色无声,这是何等样意境?虽夏日翠绿碧蓝秋日姹紫嫣红而鲜能涵其寥廓清远。</h3> <h3>好高的色温,真不愧是秘境。</h3> <h3>除了各种水禽和水獭,森林中还能看到野马等大型动物。</h3> <h3>此来火地岛,错过意中缤纷,走入意外森林,雪中的原始森林,另一个童话世界。</h3> <h3>看那些树挂——一种在树枝上团团簇簇生长的丝绒状寄生植物。</h3> <h3>绿丝绒般的树挂生长越多说明空气质量越好。这种寄生植物稍遇污染即不能存活。</h3> <h3>白雪覆上树挂,又恰似花团锦簇的棉田。</h3> <h3>据说这些树挂到秋天(现在10月可是春天呢,要有南半球意识)将会变成火红色,团团火球使人们联想到了灯笼,所以树挂在当地又被称为“中国红灯笼”。</h3> <h3>其实原始森林就是这个样子的,成长与倒伏、挺拔与弯曲、主生与寄生,一切尽在杂乱无章中昭示一种非人为干预的原生美。换句话说如果您遇到一片欣欣向荣、整齐划一的森林,那一定是人工林。</h3> <h3>火地岛一年到头强风肆掠,倾斜生长的大树成为当地森林特色,有醉汉林之称。</h3> <h3>这是穿越火地岛国家公园的阿根廷3号公路,也是泛美公路最南端的一段。所谓泛美公路(the Pan-America Road)并不特指一条由谁统一规划和修建的公路,而是泛指由美洲各国公路串接起来、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贯通整个南北美洲的公路网,全长有48000公里。泛美公路主干线从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至智利的蒙特港,全长近26000公里。除巴拿马运河到哥伦比亚边境之间长87公里的达连隘口至今仍未修通公路外(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修路遭到当地政府和原住民的强烈反对),美洲大陆各国都通过这个公路网连接起来了。泛美公路的概念在1923年召开的第五次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1925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一次泛美公路会议,从此美国与拉美各国共同规划和修建了这一公路系统,在1936年召开的泛美巩固和平会议上还签订了泛美公路协议。由于泛美公路穿越众多国家和不同气候带(有的路段只有干季才可通过),等级、路况和管理的差异都很大,也没有统一的道路标识,所以又被认为是全球40大危险公路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南美探秘之旅主要依靠航空,而不能像在欧洲各国之间那样长途拉车的真实原因了。</h3> <h3>阿根廷3号公路走到尽头,也就是到达泛美公路最南端的终点了。公路尽头象征性地拦着一排木桩,还有一个标示牌。所有车子到此都不得不停了下来,前面就是拉帕塔亚湾了。</h3> <h3>这个标示牌实际上就是泛美公路南端终点的标志,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标。它上面写着:火地岛国家公园,拉帕塔亚湾,阿根廷共和国3号公路终点,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3079公里,距离阿拉斯加17848公里。</h3> <h3>拉帕塔亚湾(Bahia Lapataia)原本是罗卡湖通向比格尔海峡的一条静谧海湾,因成为泛美公路南端终点而知名。</h3> <h3>官导说牌牌上写的是阿利亚港,估计历史上它是前出比格尔海峡的重要港湾。</h3> <h3>阿利亚港现在仅在观景台下面用木头搭建了一个象征性的游船码头。</h3> <h3>登上拉帕塔亚湾最高观景台向比格尔海峡方向望去,只见风雪迷蒙,海天苍茫。</h3> <h3>雪越下越大了,这时雪花已变成密集的冰粒在空中飞舞,打在脸上生疼。所有人都躲进车里了。但这么特殊的位置和地标,此生还能几次来?即使下刀,卡也是必须要打的呀!当然只能自拍了。大家都在车上看着我,面北站定,嚓、嚓、嚓,三张,此生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站在离家好远好远的地方……</h3> <h3>旁边还有一块牌子,上书:马尔维纳斯群岛是阿根廷神圣领土。这是不忘国耻在向外国朋友宣示国家主权呢。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阿英之间一直存在争议。在1982年4~7月的马岛之战中,英国在付出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补给舰被击沉、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遭重创的沉重代价后重新占领了福克兰群岛,算是惨胜。虽如此英国当时最先进的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区域防空驱逐舰竟然被阿空军军旗式攻击机空射飞鱼导弹击沉了,却传为笑谈,法制飞鱼导弹也一时洛阳纸贵。原因一方面是法国佬装备训练出来的阿空军飞行员艺高人胆大,30米低空掠海(极限至少是60米)至接近目标50英里处突然跃升爬高,雷达开机搜索,并迅速接近目标展开攻击。另一方面当时英航空母舰不能搭载固定翼预警机,只能让谢菲尔德号前出舰队充当哨舰,因失去友舰策应掩护而成为活靶,还有潜艇艇长出身的谢菲尔德号舰长缺乏水面舰艇指挥经验,因当时正使用卫星向伦敦传输数据链,为防止干扰居然下令关闭了电战系统,包括对空警戒雷达。马岛之战一结束,撒切尔夫人就挟胜利者之余威到北京谈香港问题,并志在必得,才有了失足人大会堂台阶,摔落高跟鞋的轶闻。这是后话。</h3> <h3>其实乌斯怀亚并非马岛最前沿,不过是来的外国人多一点,做做宣传工作而已。真正的前哨阵地是乌斯怀亚以北200公里的里奥格兰德,也在大火地岛上,其海岸正对着马尔维纳斯群岛,当年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的两架阿根廷空军军旗式攻击机,就是从里奥格兰德基地起飞的。里奥格兰德不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平时没有外国游客会来到这里,我和我的同行朋友这次却因天气原因意外涉足此地,也算今生有缘,经历奇异了。第一眼看见这个地方就感觉神秘,自然和人文都神秘,比如上图这个建筑就猜不透是干什么的,既安装有微波通讯天线,还架设了传统的短波电台天线。以下把这次奇异经历做一简单图文回顾,既充本篇结语,亦作立此存文吧。</h3> <h3>清早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登机飞往乌斯怀亚,航程近3000公里。飞了大约3小时后,飞机开始在厚重的云层中吃力地盘旋,气流汹涌颠簸厉害,感觉是要下降了。这时广播中用西语播了一段通知,不知说的啥,因是阿根廷国内航班,没有中文服务(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国际航班,中文服务都是标配,国内航班就对不起了),无知也就无畏了。又平飞了一会儿,飞机钻出云层,舷窗中出现了雪山下的城镇,啊,乌斯怀亚到了。惊艳这片色彩斑斓的木屋风光奇异,就用手机拍了下来。因是从过道座位上隔着两个人拍摄出去的,所以视野不够开阔,撑大后画面也欠锐利。随着飞机轱辘结实触地开始滑行,机舱内怎么突然爆发出阵阵掌声?心想阿根廷佬却又作怪,好端端一次航程瞎鼓什么掌。因为按照不成文的约定俗成,只有在飞行中遇到一些险阻又平安落地时,乘客才对机组报以掌声致谢。还有就是搭载反导系统的以色列航空班机,在绕过众多敌对国家领空成功降落特拉维夫机场时,乘客都要按惯例鼓掌。</h3> <h3>直到走下飞机出到航站楼大厅才大吃一惊,这哪里是乌斯怀亚(Ushuaia),这是里奥格兰德(Rio Grande),马岛之战时的前线军事基地,离乌斯怀亚还有200多公里呢。原来此时的乌斯怀亚地区正处于一股强暴风雪的控制中,在几次试降不成功的情况下,不得已备降在里奥格兰德了。本欲去离南极最近的地方,却意外来到离马岛最近的地方,瞧这人品!据说里奥格兰德这个地方常被当地群众称为“大鲤鱼”,看它海岸线的形状还真像是一个鲤鱼头呢。</h3> <h3>订制旅行中只有行程才是硬道理,纵使千载难逢地意外来到一个很值得探究一番的地方,也必须首先保证原有行程尽量不受影响。为了在乌斯怀亚的行程,很快在机场租妥一辆中巴车,争取尽快从公路上赶过去。好在到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就是按上前线的标准做的准备,轻装上阵,主要行李辎重都寄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酒店中了,所以也就省去了等待取行李的繁文缛节。没有时间流连了,中巴车载着我们迅速驶离机场。上图是车上抓拍的里奥格兰德机场航站楼,可惜不远处的地标大鲤鱼雕塑没能抓住。无法求证,但深刻怀疑1982年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法制军旗式攻击机就是从这个机场起飞的,因感觉这样的地方不大可能存在两处机场。就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好多省会城市的机场也是军民两用的,如福州义序、贵阳垒庄、昆明巫家坝等。</h3> <h3>里奥格兰德这边天气如此晴好,以致很难想象乌斯怀亚那边是怎么个风雪交加。</h3> <h3>风光确实非常奇异。</h3> <h3>大约走到一半路程时,还真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公路休息站,木结构的房子,烧劈柴取暖。</h3> <h3>前两天还在秘鲁伊基托斯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汗流浃背,今天却只能在飞扬的雪花中穿上所带的全部衣物。在里奥格兰德至乌斯怀亚道中,在我们所租用乘坐的中巴车前,打卡。</h3> <h3>再往南走雪山开始出现,密林环抱,孤峰兀立,是火山锥吗?</h3> <h3>地上和林中的雪也越积越厚。</h3> <h3>阿根廷官导说,一般游客都是直飞乌斯怀亚,因而无缘领略现在出现在公路边的既原始又壮丽的雪山风光。这里基本上还属于无人区呢。</h3> <h3>好家伙,这么一说我们还真因祸得福,要“收之桑榆”了呢。</h3> <h3>当然,如不是意外备降,我们就只能在地图上看到法尼亚诺湖(Lake Fagnano)——火地岛最大的冰川(淡水)湖了。法尼亚诺湖区森林密布、湖水澄澈、空气清新、人迹罕至,尚属未开发地区,除了科考和探险,相信没有几个外国鬼子来过,哪怕是坐在车里望上一眼。</h3> <h3>这张图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九寨沟的长海,但更加神秘莫测,是真正的秘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