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市教育局督导委员会对我校“三年发展规划”(2018年--2021年)第一学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督导室负责人成静、张学凡督学、嘎达莎督学、李炳仁督学、樊建众主任、市教育局督导室干部王蕾莅临。 付石柱校长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汇报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8--2019学年度的工作亮点、办学特色、存在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同时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专家们能够多提意见,促进学校发展。 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三年发展规划”工作,在制定规划之初,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召开10余次座谈会确定了“宽收严教、低进高出”的办学思想,“民主治校”、“准军事化管理”的管理方略,“办社会满意度高的民族教育品牌学校”的总体目标。一年来,我校围绕“三年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实行模块化管理,分项目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年来,我校夯实基层组织,强化担当作为继续开展“三带动两结合,浇灌民族之花”特色党建品牌工作,党员讲党课共6次,党员教学示范课共9节,班主任课共10节,其中党员班主任课共5节,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教育教学氛围,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校明确了管理体制,完善制定了党务管理、学校管理、教务管理、教师及班主任、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30余项规章制度,提升了学校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座谈会、谈心谈话和教职工大会,开展“暖心工程”等形式与教职工建立沟通的桥梁,提高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达成了全员“脚踏实地、共谋发展”的共识,形成了民主治校的工作格局。 一年来,我校着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宽收严教”、“低进高出”,高考成绩不断提高,本科上线人数增幅显著,文科本科上线率82%,理科本科上线率91%。学生成绩“低进高出”成果显著:文科参加高考共199人,相比中考提100分以上27人,提80分以上46人,提50分以上87人;理科参加高考共259人,相比中考提100分以上8人,提80分以上23人,提50分以上53人。加授蒙语班的办学优势,在高考中突显。365,366两个加授蒙语班在蒙语成绩核算入总分之后,成绩大幅提升,平均分提高45.9分。 一年来,我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初步形成学校民族教育特色。注重蒙汉语两种文字、民族纹饰服装等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形成校园文化特色。落实民族政策,关注加授蒙古语班教学,在助学金发放、奖学金发放中予以侧重,学生的学习蒙古语的信心增强,成绩逐年提高。将民族文化融合到课程建设、体育比赛、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社团组织等各项工作中,开设了蒙古象棋、民族文化讲座等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博克、射箭、蒙古象棋纳入校运动会,组建教师“海丽涵”合唱团,成立学生民族舞社团,培育学校民族教育特色。 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校实行住校生“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一系列“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对住校生进行宿舍管理、食堂就餐管理、早锻炼、晨读、升旗仪式训练、课间操管理、晚自习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学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年来,我校规范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流程,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成果丰硕。我校有57位教师获得38项教育教学成果,受到表彰奖励。其中,张志勇老师获得市委、市政府办法的呼和浩特市优秀教师称号。乌文军、张彬、张栩、云利格、董娜5位教师被市教育局评为“第八批学科带头人”;成宁然、董娜、徐丽丽、侯馥艳、孙亚磊5位教师被授予呼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王瑞珍获得呼市第二届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教师,同时被呼市教育局授予“名师工程”专家级教师称号。 一年来,我校构建校园科研文化,成果显著。学校被评为“呼市微型实践基地网络”的首批课程建设挂牌示范校,多项科研课题结题获奖,付石柱校长被授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课题“专家型校长”荣誉称号。代伟老师在呼和浩特实验区优质课程资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学校被呼市教科所从呼市实验区一百三十多个基地校中光荣选取为四所实验校之一。 一年来,体卫艺工作成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男子篮球队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篮球选拔赛(中学组)暨2018—2019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内蒙古赛区)的比赛,获得全区第六名的好成绩;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全区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中学生组选拔赛,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学校田径队参加2018年呼和浩特市越野跑锦标赛,在高中男子组的比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市运会比赛,获得了团体第六名。学校啦啦操队参加呼和浩特市第三届校园啦啦操比赛,包揽了“中学组规定套路第一名”,“中学组30秒爵士第一名”。 督导评估中,专家们观摩了蒙古象棋课、国防教育课、版画兴趣小组活动等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课程活动,观看了学校国旗班训练,实地查看了学校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阅览室等设施设备。 督导组专家们对学校工作亮点和办学特色给与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p>图片:李燕 鲁娟</p><p>文字:道日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