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莫羡的美篇

姚莫羡

<h1>  赣、湘、鄂之行·景德镇篇</h1><h3><br></h3><h1> 第二站:景德镇。我老伴喜好文物,尤其酷爱瓷器。景德镇对他而言,就像素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老朋友。这次来景德镇,也算是夙愿得偿了。听从当地人的建议,我们追本溯源,先去寻访瓷都之源一一浮梁。在浮梁古县衙,我们意外发现了浮梁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香山别墅。原来白居易的兄长曾做过浮梁主簿,他也长期寄居于此。所以,白居易与浮梁有着相当深厚的渊源。了解了白居易这段经历,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氛围无处不在,渗透到各个角落,甚至街巷里弄,不愧为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h1> <h1>  来到浮梁县城。旧县城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距今1200年。</h1> <h1>  浮梁古县衙外中轴线上的牌楼。</h1> <h1>  一块刻有"江南第一衙"的巨石映入眼帘。</h1> <h1>  浮梁县署是江南惟一保存较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知县为五品官衔,是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h1> <h1>  大门两侧的对联引人深思。</h1> <h1>  一进县署大院,迎面就是"亲民堂"。东西两侧是六部办公地。</h1> <h1>  县署的仪门。</h1> <h1>  大堂内"明镜高悬",威严、肃穆。</h1> <h1>  "保境护民",对古代勤政爱民的父母官们表示由衷地敬畏。</h1> <h1>  意外发现"香山别墅"的记事牌。</h1> <h1>  我站在白居易曾居住过的"醉白堂"前,想到他在《琵琶行》中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竟然在这里找到出处了,甚感欣喜。</h1> <h1>  千年红塔。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曾在此避难。此塔被誉为"江西第一塔"。</h1> <h1>  参观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h1> <h1>  游览古窑民俗博览区。</h1> <h1>  博览区内的路面都用明、清两代官窑器物的底足作装饰。</h1> <h1>  小桥的桥梁、桥墩也配以色彩艳丽的瓷片。</h1> <h1>  修复后的明·万历青花龙纹大缸。</h1> <h1>  督陶官唐英。雍乾两朝,他在督陶官任上28年,重视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官窑产品质量高,而且花色品种多,对景德镇陶瓷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h1> <h1>  复建后的风火仙师庙,以纪念刚正不阿的景德镇窑业英雄一一风火神童宾。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亲笔书写青花"佑陶灵祠"瓷匾。</h1> <h1>  御窑厂遗址。</h1> <h1>  儿子在御窑厂前留影。</h1> <h1>  明清两代官窑瓷片。</h1> <h1>  明·宣德青花瑞兽纹蟋蟀罐。</h1> <h1>  御窑厂考古发掘"瓷片填埋坑"遗址。</h1> <h1>  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h1> <h1>  唐代青瓷日用器。</h1> <h1>  明·万历麒麟纹坛。</h1> <h1>  清·雍正茶叶末釉花浇。</h1> <h1>  粉彩人物图瓷板,作者:民国景德镇"珠山八友"之首王琦。</h1> <h1>  粉彩花鸟图瓷板,作者:"珠山八友"程意亭。</h1> <h1>  粉彩大富贵亦寿考图瓷板,作者:"珠山八友"王大凡。</h1> <h1>  我身旁的雕塑工艺品,展示的是37道制瓷工序上辛勤劳作的窑工们,一眼望不到头。</h1> <h1>  酒店院内的喷水池,池壁内外也贴满了青花瓷片。</h1> <h1>  我们就要离开景德镇了,有些依依不舍。景德镇,这个以帝王年号命名的城市,自宋代以来就以其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其年号冠名"景德镇"。元代设置"浮梁磁局",明代设立御器厂,清代改为御窑厂,先后为皇室服务了600多年。由于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与直接参与,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规模最大、技艺最高的窑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