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在金坑村的田野上

易之龙

<h3>  辽东本溪有两个金坑村,一个在南芬区,一个在明山区。在高粱红了,苞米黄了,稻谷香了的金秋十月,接连来到明山区卧龙镇的金坑村,只是听人说这里有风景,有神奇。</h3> <h3>  走进金坑村,所见所闻不虚,风景如画,田园如诗。</h3><h3> 只是原以为按名探究,金坑村应该有金,其实原来叫“净坑村”,全村五个组都在海拔六百米左右的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高山峡谷,丘陵沟壑,坑坑洼洼,大坑小坑净是坑。后觉“净坑村”不雅,难上厅堂,改为“金坑村”,取吉祥富足之意。</h3> <h3>  十月,正是“枫叶之都”枫红之时,各大景区游人如织,而这个偏僻寂静的小山村,枫叶也不让须眉毫不逊色。</h3><h3> 在村公路两旁,在山涧峡谷田间地头,枫叶如期绽放,红的流丹,黄的鎏金,层林尽染,一片辉煌。有的众志成林,有的独立寒秋,有的随风起舞,有的高风亮节。还有成片的红松林、柞木林也在追赶枫红,共同舞动藏在深山鲜为人知的金坑秋色。</h3> <h3>  从二组村庄步行三公里攀至草帽山顶,有从坑里爬出豁然开朗情思爽的感觉。有诗说“山高人为峰”,站在山巅之上,确有一揽众山小之势。其实,远眺之中会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此山并非为高,人也并非为峰,所见也仅为一孔之见。</h3><h3> 老乡说,若登上侧面的四方砬子山顶,会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哦,原来是这样,攀登无止境,下次一定选择好天气登此山,以便站的更高也能看得更远些。</h3> <h3>  金坑村神奇,神奇在地貌上。在村五组的群山幽谷中有一个巨大的天坑群,坑坑形状似漏斗,也称“地质漏斗”群,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天坑达几十处,随处可见。其神奇又在漏斗底部有溶洞,洞中乳石遍布,且洞洞相连,直通地下暗河,最深的溶洞垂直可达三百多米。</h3> <h3>  漏斗漏水,老乡说此村从不发大水,因水被漏斗吸走,只是雨季水大涌入洞中时会产生隆隆巨响,又称“响井”。有的较垂直的洞,冬季时冒出热气,远观似滾滚青烟,故称“冒烟洞”。</h3><h3> 此番前往只是观其地表之貌,去年曾有专业装备的探洞者不慎跌伤在洞中八十多米深处,我等当然不敢贸然入洞。</h3> <h3>  天坑群和纵横交错深藏地下的溶洞暗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神奇又神密。由此感叹人在大自然面前之卑微,只有敬畏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人类才能与之和谐,共生共存。</h3> <h3>  今年风调雨顺,金坑村又是一个丰收年。在披星戴月紧张的收割劳累中,老乡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田间、村里不时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h3> <h3>  同老乡聊起得知,全村现有一百多户农家,四百多人口。地多人少,活干不过来,春耕、秋收、田间管理等都要雇工,成本虽然大些,但也不能种不出去收不回来啊。一老乡说,现在村中已找不到一户六、七口之家。</h3> <h3>  在金坑村,现代运输工具和传统马车驴车等并存使用,在这种山区,传统的农业工具或许能更好的发挥作用。</h3><h3> 走在村中能看到许多鸡鸭鹅狗、驴马牛羊。在鸡鸣狗吠鸭呱呱的欢乐中,一股浓郁的乡土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在这祥和的生态中,却单单少了猪家一族,不免略有缺撼。</h3> <h3>  离开金坑村时,天色已晚,老乡们仍在忙碌,让人看到他们真的勤奋辛苦,内心由然生起敬意,真切感到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人们是社会应该尊重的人。</h3><h3> 如果说金坑村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那诗应该是老乡们吟成,那画是老乡们绘就。如果他们也有诗和远方,那诗就在大地,远方就在脚下……</h3> <h3>  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