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视角,见证新中国七十年砥砺前行!

老照片

<h1><b><font color="#ed2308">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人民画报》70年来以一张张照片连接成视觉长河,存照了新中国被铭记的每个瞬间,用图片见证共和国砥砺前行,展示祖国70年崛起之路。</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奋进的年代(1950-1959)</font></b></h1> <h3>1950年7月创刊号:1950年7月,《人民画报》正式创刊,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气派非凡——它采用了那个年代少见和珍贵的彩色胶片和精美的全彩印刷,由毛泽东亲笔题写刊名,常年直送党和国家领导、国务院各部门。</h3> <h3>1951年第4期:中国的南丁格尔——看到这张温柔、放射着圣洁光芒的脸,谁会想到她是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的人呢。她就是拥有“中国的南丁格尔”美誉的白衣天使李蓝丁。 1950年11月,李蓝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带领上海军医大学志愿手术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前线,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着:检查伤员伤口,布置手术,组织X光检验……。在她的带领下,手术队以最快的速度治疗伤员,让他们尽快痊愈重返前线。回国后,李蓝丁被授予军医少校军衔,历任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医务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科主任、医务主任、副部长、顾问等职,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12月24日,83岁的李蓝丁走完了她光荣而圣洁的医疗生涯,安然离世。</h3> <h3>1952年第6期:杭州市少先队员——1952年年5月,全国十七个单位共同发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儿童节并延续至今。在那一年上海6·1儿童节晚会上,时任市长的陈毅高呼:“准备着,为建设祖国的事业,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全体少年儿童队员响亮回答:“时刻准备着!”于是,这群6月在西湖边活动的少先队员,不知不觉间,已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完成了初步的融合。</h3> <h3>1953年第3期:斯大林去世,天安门前下半旗致哀——在毛泽东的命令下,1953年3月7日至9日,全国下半旗致哀——斯大林在3月5日去世。而《人民画报》也有了自创刊以来的第一个黑白封面,可谓哀恸至极。斯大林逝世后,中苏这一对社会主义兄弟逐渐分道扬镳,双边关系走入了新的阶段</h3> <h3>1954年第6期:给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1954年五一劳动节活动之后,毛泽东提出“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于是王光如(左)和刘春延(右)成为在天安门上给毛泽东献花的最后一对少先队员。而这段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王光如的命运。在献花之后,她开始担任少先队各种活动的司仪,并被导演苏里选中出演电影《祖国的花朵》和《皮包》。不过王光如没有从此走向演员明星的道路,而是从北京女一中保送到清华附中,最终考进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石家庄飞机制造厂。目前仍是河北省人大代表。</h3> <h3>1955年第12期:丰收的喜悦——在1955年,全国农村合作社运动达到高峰,不过高速发展也导致了许多问题,不少地方出现了新建社散伙和社员退社现象发生,中央也多次发文进行调整。当这幅名为《合作社员的喜悦》刊登在了55年12月份的封面上时,它既是一种对整年工作的总结:虽有波折,但值得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政策的表态:3年后,比合作社更进一步的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h3> <h3>1956年第11期:白石山人——1956年1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登上了人民画报封面。而这一年也是齐白石声誉的巅峰——53年,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又获得了国际和平奖。据说那一年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时,未见其原作,只见到一捆捆他临摹齐白石的画作。翌年9月,齐白石离世,享年93岁。</h3> <h3>1957年第5期:鞍山钢铁厂——灯火通明的鞍山钢铁厂车间成了这一年最好全国形势的最好的注脚——第一个5年计划在这一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工业的增长达到了130%,国家财政收入翻番。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鞍山钢铁厂也是五年计划创造的一个传奇,该厂建立于1914年,但历经战火后已是一片废墟,日本专家曾断言这里只适合种高粱,没有二十年无法恢复生产。五年计划中,中国发出了“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仅仅数年,钢产量几乎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钢都”。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h3> <h3>1958年第8期:县委书记和试验田——1957年春天,当时的湖北红安县委书记程鹏带领全县干部参加农业生产以摆脱“官僚作风”,并自己种了一亩花生试验田,“采用先进技术,组织干部、农民参观、评比、辩论。实现了对全县花生生产的指导。”在当年湖北省专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些花生田创下的记录:亩产一千一百九十斤。随着报告他也闻名全国,并登上了人民画报的封面。也是在他种试验田的这一年,大跃进开始。</h3> <h3>1959年第5期:第一个世界冠军——1959年,年仅21岁的容国团,夺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性比赛中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7年从香港回国,从此开始了一生的辉煌:25届世乒赛单打冠军;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随后率领中国队夺得第28届世乒赛的女子团体冠军……然而,他灿烂的生命却于1968年嘎然而止。十年动乱中,他遭受诬陷含冤自尽,年仅31岁。1978年,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名誉。</h3> <h1><b><font color="#ed2308">革命的年代(1960-1969)</font></b></h1> <h3>1960第13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1960年3月,在新中国饱受饥荒折磨的这一年,中国派出了214人的庞大队伍,第一次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5月25日凌晨4时,在付出了3人遇难的巨大代价之后,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奇迹般的站在了珠峰之巅。然而,由于凌晨登顶光线过暗未能拍照,这次壮举很久以后才被世界所承认。登顶一个月后,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了7万人的盛大集会,庆祝珠峰登山队凯旋归来。这成为那一年为数不多振奋国民的大新闻。</h3> <h3>1961年第8期:京剧大师梅兰芳——1961年8月,中国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走完了他的一生。封面上的照片是梅兰芳在其代表作《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时的剧照。梅兰芳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文联副主席、剧协副主席、戏曲学院院长、京剧院院长等职位,为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他去世那一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和《红色娘子军》等“主旋律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梅兰芳的国庆十周年献礼——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成为他留给人们的最后的经典。</h3> <h3>1962年2月号:百花齐放——1962年,经中央批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又称《文艺八条》)由文化部党组下发全国各地文艺单位执行。这一年,中央开始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沉寂已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得到重新宣传。这一年1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呈现了各种文艺形式:用叶子演奏的白族姑娘;《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中国传统草木画等,整年的画报都有人感到轻松和活泼。不过,知识分子的这场短暂的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八届十中全会公告之后,知识分子又重新回到了阶级斗争的阴云下,等待着17年后真正的春天。</h3> <h3>1963年第5期:竺可桢:“把天管起来”——竺可桢,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奠基人,早年留学哈佛,1928年创立第一个由中国人控制的气象台,随后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在1962年,竺可桢以72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强烈的轰动,很多知识分子随后纷纷入党。1963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气候的论文也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毛泽东阅读了此文后接见了他,他对竺可桢开玩笑的说“我们两个人,既管地又管天,就把天地管起来了。”</h3> <h3>1964年第1期:永远的阿诗玛——出生于云南普洱的彝族少女杨丽坤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的费雯丽。她在17岁时便主演了当时风靡全国的《五朵金花》,1964年又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并登上了人民画报当年1月的封面。但杨丽坤却因参演的这部爱情悲剧电影却使她后半生遭遇了巨大的不幸。杨丽坤被指责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宣扬“资产阶级恋爱观”,影片一拍完,她就陷入一连串的批斗中,后来导致了精神失常。杨丽坤也从未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看到过这部电影。后来,她和一个忠实影迷唐凤楼在1973年喜结良缘,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上海度过余生。</h3> <h3>1965年第9期:红灯记——“...怀抱红灯心间暖,它使我浑身热血全沸腾划着火...亮晶晶光芒灿烂,胜比日月明,继续闹革命,驱走黑夜迎黎明!”这是京剧《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的唱词。这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军斗争的现代京剧,在文革期间被选为八大样板戏,唱遍了全中国,成为了当年的“流行歌曲”。而京剧中人物高举红灯英姿勃发的形象,也成了一代人审美的标准。</h3> <h3>1966年第4期:“铁人”王进喜——《人民画报》1966年第4期的封面人物是大庆“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石油会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让大庆和王进喜闻名全国。“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的豪迈誓言。他带领钻井队仅用了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为了给国家打更多的油井出更多的油,王进喜付出的代价是腿被砸、严重的关节炎、胃癌。他的寿命真如他所言,因为工作而缩短了20年,1970年他因病逝世时,年仅47岁。这个朴实的工人至今仍受到大庆人的尊敬,他们对大庆的劳动模范最崇高的称呼就是“新铁人”。</h3> <h3>1967年第11期:《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国画)。</h3> <h3>1968年第2期:毛泽东和林彪接见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德——麦贤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11”炮艇上的一名普通的轮机兵,1965年8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所属部队在福建省东山岛以东海域,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2舰,史称“八六”海战。在1965年这次战斗中,麦贤德在头部负伤,脑脊液外溢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三个多小时,直到那场战斗完全取得了胜利。他因此被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被誉为“革命硬骨头”,成为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h3> <h3>1969年第11期:共产党员马毅带领一支医疗队活跃在五指山区,全心全意地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h3> <h3><b><font color="#ed2308">激荡的年代(1970-1979)</font></b></h3> <h3>1970年第11期: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h3> <h3>1971年第10期增刊:毛主席语录——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h3> <h3>1972年第8期:舞剧《喜儿参军》。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表现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歌颂了农民群众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革命精神。图为翻了身的喜儿拿起枪杆子,参加了八路军。</h3> <h3>1973年第11期: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特辑。</h3> <h3>1974年第11期:成昆铁路通车。</h3> <h3>1975年第1期:《闪闪的红星》电影里的潘冬子。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人物,197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讲述了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h3> <h3>1976年第11期: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8日,首都百万人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主席追悼大会,表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毛主席衷心的爱戴。</h3> <h3>1977年第6期:中央民族学院学员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h3> <h3>1978年第1期: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1959年7月,阿依吐拉以这支舞蹈在第七届国际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一等奖。</h3> <h3>1979年第3期:在第八届亚运会上。第八届亚运会原由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马巴德主办,但巴基斯坦当局1975年时以政局不稳定且财政困难宣布放弃主办权,后亚洲各相关国家代表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娄奥运会间开会决议由泰国曼谷承办,所需经费300万美元由各国分摊。最后,日本以70金59银49铜仍为亚运会霸主,中国队以51金54银45铜居第二位。</h3> <h3><b><font color="#ed2308">改革的年代(1980-1989)</font></b></h3> <h3>1980年第1期: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该片凭借其对神话故事的艺术加工和精良的制作在当年大放异彩,在国际上也荣获了数项大奖,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巅峰之作。</h3> <h3>1981年第3期:宋庆龄副委员长。宋庆龄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她一生始终热心妇女解放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h3> <h3>1982年第2期:女排世界杯赛冠亚军之战。扣球者为“铁榔头”郎平,左一为孙晋芳。中国女排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3:2战胜了上届冠军日本队,以七战七捷的成绩首次获得世界冠军。中国教练袁伟民、运动员孙晋芳、郎平分别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最佳运动员奖、二传奖和优秀运动员奖。这是中国在世界篮、排、足三大球的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荣获世界冠军的称号,为祖国赢得了荣誉。</h3> <h3>1983年第10期:北大学生进行外语听音练习。</h3> <h3>1984年第9期特集:《中日友好》。</h3> <h3>1985年第7期:登上南极。1984年12月30日,中国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高举五星红旗,率领全体队员,登上南极乔治王岛,揭开了中国科学考察史上的新篇章。</h3> <h3>1986年第5期:发射场之夜。</h3> <h3>1987年第4期:林黛玉剧照。</h3> <h3>1988年第9期:中央彩电中心大楼。</h3> <h3>1989年第11期:钱学森在办公室。钱学森(1911-2009),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h3> <h3><b><font color="#ed2308">开放的年代(1990-1999)</font></b></h3> <h3>1990年第8期: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组委会确定以熊猫为本届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手持亚运会奖章的活泼可爱,成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形象。</h3> <h3>1991年第8期:秦山核电站。</h3> <h3>1992年第6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右一为邓小平小女儿邓榕,旁边是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h3> <h3>1993年第1期:影视明星巩俐。 巩俐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大学二年级时,她被导演张艺谋选中,在影片《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h3> <h3>1994年第10期:邓小平和江泽民亲切握手。邓小平同志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一起。</h3> <h3>1995年第6期:独舞《雀之灵》。从小酷爱舞蹈的杨丽萍,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h3> <h3>1996年第6期:鞠萍姐姐和小童星。右二是宫傲。</h3> <h3>1997年第6期:一代伟人邓小平。</h3> <h3>1998年第3期:柳传志。柳传志先生曾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中国科学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他是公司创办人之一。1986年任总经理,1989年升为总裁。</h3> <h3>1999年第6期:抗议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共和国不会忘记》——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造成了3人死亡,20多人受伤的人间惨剧。中国为之震惊!世界为之震惊!</h3> <h3><b><font color="#ed2308">飞跃的时代(2000-2009)</font></b></h3> <h3>2000年第7期,国家大剧院浮出水面。</h3> <h3>2001年第五期,告别三峡。</h3> <h3>2002年第一期,台湾街头小吃摊。</h3> <h3>2003年11期,中国首次航天载人航天飞行全纪录,航天员杨利伟。</h3> <h3>2004年第9期,中国军团,逐鹿雅典。</h3> <h3>2005年第12期,朝国APEC。</h3> <h3>2006年第7期,吉祥的哈达,飘扬在高原,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纪念。</h3> <h3>2007年第6期,义务教育。</h3> <h3>2008年第8期,汶川大地震特刊—一切为了生命。</h3> <h3>2009年第1期,中国表情,中国坐标,回望2008。</h3> <h3><b><font color="#ed2308">走向新时代(2010-2019)</font></b></h3> <h3>2010年第7期,人民画报创刊六十周年特辑</h3> <h3>2010年第9期,70后少将毛新宇。</h3> <h3>人民画报2011年封面:高铁开通万众瞩目</h3> <h3>人民画报2012年第6期,海南—我们美丽的蓝色国土。</h3> <h3>人民画报2013年07期封面: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h3> <h3>人民画报2014年第10期, 马云:一切皆有可能。</h3> <h3>人民画报2015年封面:习近平乘检阅车经过金水桥。</h3> <h3>人民画报2016年封面:2016年1月1日,中国走进“全面两孩”时代。</h3> <h3>人民画报2017年06期封面: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h3> <h3>人民画报2018年03期封面:朝霞中的港珠澳大桥。</h3> <h3>人民画报2019年02期封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h3> <h3><font color="#ed2308">2019年10期,人民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特辑。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于10月1日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庆祝大会后,将举行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font></h3> <h3><b><font color="#ed2308">《人民画报》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已走过了近70年的风雨历程,记录下新中国沧桑巨变,文革期间,《人民画报》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一起,成为没有停刊的四大报刊之一。在那非常岁月里的非常幸运,决定了《人民画报》的珍藏价值。一本画报连续出刊60多年,堪称中国出版史的奇观。一直以来倍受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她不仅仅记录着新中国七十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往直前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了我国对内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也翔实地记录了伟大祖国砥砺前行的全过程。</font></b></h3> <h3>来源:百度新闻,版权属于原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