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出发了,去看海<br> 只是怎么没有期待<br> 要去看的<br> 是不是心中的海……<br> 参加一个活动,有机会到滨海城市大连。很远,犹豫着要不要去。过了中年,习惯是个很磨人的东西,小城里待久了,就适应了它的节奏,改变也要勇气。<br> 最终还是决定去看看。隐隐的,是源自少年对海的幻想,那种辽远,那种深邃,那种浪漫,像种在心隅的一粒种子。想起用吉他凑响的《大海啊,故乡》,想起用彩笔画的礁石和海浪,想起有一次到海边只见淤泥不见海的失望……其实,海已是心中的一个幻象。<br> 那就去吧,大连,远方!</h3> <h3> <br> 出发的时候,家乡还淅淅沥沥下着雨。几个小时的车程,飞机终于穿过云层,飞到平流层的时候,这一路,就有阳光同行了。<br> 与以前体验不同的,是飞机从渤海上空飞过。天是澄净的蓝,几朵白云飘在飞机下面。震撼的是,海也是澄净的蓝,天海一色,海是天,天是海。置身其中,忽然感到世界的宁静,好像飞机飞出了地球,飞向了茫茫宇宙。有一会,感觉时空都消失了,自己的心也和白云一样,在飘。<br></h3> <h3> 住的地方离海滨不远,收拾停当,打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br> 终于零距离看着海了。无数次对海的幻象,这时候真的面对,还是有朝圣般的凝望。辽阔的海面,金光闪闪,白帆点点,海鸥翻飞。扑面的海风,裹着腥味,吹展船旗,拂乱头发。天际的海线,随波起伏,分割海天,牵着海船。我感觉到海的涌动了,每一个浪花都走向你,慢慢合成一条细浪,向你涌来,似乎要把你拉向她的怀抱。<br> 我静静的蹲在海边,录下一段浪的细语……</h3> <h3> 夕阳下的海有点宗教般的肃静,像凡高的抽象画。我在想,海在呼唤我什么,我想和海说什么。对于我,海已不是一个具象,那是心流放的地方。<br></h3> <h3> 闲睱的时候,在城市走了走。<br> 这是一个安静的城市。三面环海,一面是辽东丘林山地。老城区稍稍拥挤,新城区向海边延伸,或者建在葱葱郁郁的山怀中。一百多个广场,将新城区分割的疏疏落落。绿化面积很大,很多社区楼房也不高,树林环护,很幽静。公路上车和人不显多,都很安静。落夜早,街区的小酒馆很多,好多酒馆幌灯亮着,门却闭着,还有不少日韩小店。城市给人的感觉,富足而宁静,让人想到北欧的城市。我在想,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喧腾,一些城市慢慢的平和下来,从容起来,这应该是一种进步。行走在其中的人,也会在从容中释怀的吧。</h3> <h3> 这个城市是彩色的。蓝是它的主色,天蓝得高远而澄澈,海蓝得深邃而浩渺,从绵绵阴雨的家乡过来,这种蓝真让人喜悦。白是蓝的点缀,白的云,白的帆,在天海之间,显得那么纯净,让人的心也干净了。天已入秋,黄褐色的树木让城市很合适入画。银杏的金黄,梧桐的褐色,甚至有枫树和爬山虎的绯红,会让画家也眼花缭乱。更不用说山的色彩,黄绿相间,层林尽染。</h3> <h3> 这个城市是厚实的。很少看到一个城市有这样的容纳:从沉沉历史走来,而又在新时代的号角里起航。有过屈辱,却不耽于屈辱;更有荣光,承载国人梦想。古老的街区和航母的良港,粗重的方言和浪漫的都市,总能在这个城市找到和谐统一的两面。<br> 而我呢,在这遥远的城市,沉静下来,沐风枕涛,寻找那个海的梦。这个城市的从容,丰富,厚实,当然还有浪漫,让我欣然。<br> 考证了一下大连名字的来由,原来是叫“达哈里”,是十九世纪俄国人租借此地起的名字,意思是“远处”。后来音译又连读起来,当地人就叫成大连。我在想,对于殖民者俄国人来说,这个“远处”是他们的苦役之地。而对我呢,我希望能是远方。<br> 你说过,好好看海!<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