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乌克兰自驾游摄影纪实第二集

快枪手宜振鹏

2019.9.11上午8.30我们一行12人分乘三台车前往著名的斯大林战线主题公园。 我们12位爱好摄影的朋友,在2019年9月11日驱驶三辆车前往距明斯克120公里去看斯大林防线—斯大林防线主题公园,怀着对战争年代苏联人民的崇敬,我们决定用摄影的方式把“斯大林防线”既神秘又公开秘密记录下来。防线是当时在苏联是一项秘密工程,所以当时没有起名字。<br> 斯大林(1879 ~ 1953年),原名为约 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利,1879 年12月21日出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州哥 里城,是苏联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他15岁时就参加了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因为坚强不屈地反对沙皇专 政,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因此贏得了“铁 打的人”的称号。此外,他还是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之一,其所创立的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20世纪的世界具有 深远的影响。 斯大林在俄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指他是暴君,在30年代透过政治大整肃、流放及设立古拉格集中营,害死估计多达2000万条人命。但亦有人推崇斯大林在二次大战击退纳粹德军的辉煌战绩,并在主政期间推行3个5年计划,把苏联建立成为一个工业强国。他也在苏联各地建立集体农庄,促进农业机械化,有助提高农业生产。2007年,俄罗斯新出版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2008年8月,再次出版新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这两本教学参考书重新评价斯大林曾做出"正确历史选择"。 “斯大林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他是历史的见证,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遗迹。防线的开放是在2005年6月30日。工作人员依据当年战场的工程图纸对明斯克筑垒地域作了部分修复,一些工事进行了重建。主要展示一些老旧的武器,飞机,堡垒什么的,同时周边的风景也不错,防线本身就是战场遗址,这里保留了很多当年战争留下来的遗物“斯大林防线”气势恢弘、布列森严、巍巍壮观。<br> “斯大林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他是历史的见证,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遗迹。防线的开放是在2005年6月30日。工作人员依据当年战场的工程图纸对明斯克筑垒地域作了部分修复,一些工事进行了重建。主要展示一些老旧的武器,飞机,堡垒什么的,同时周边的风景也不错,防线本身就是战场遗址,这里保留了很多当年战争留下来的遗物“斯大林防线”气势恢弘、布列森严、巍巍壮观。斯大林防线真是值得一看。<br> 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布列斯特旧城位置建造了俄国第一流的要塞,为了建造要塞,把原来的布列斯特城搬迁到要塞东三公里处。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俄国为了结束战争,在此和德国进行谈判,后来签定了布列斯特和约,红色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布列斯特闻名于世。 布列斯特要塞在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占领了此地,一三一九年被立陶宛占领。改称为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又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一五六九年,布列斯特归属波兰立陶宛王国。一七九五年并入俄罗斯。<br> 这些人怀着崇敬英雄的心理来到布列斯特要塞! 由市区进入要塞的通道上修建了一个巨大的五星形状拱门,墙上有介绍要塞简况的牌子,通过拱门后,走过一段路,就进入要塞旧址。到处是布满弹痕的残垣断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要塞保卫战的惨烈。再往前走,是一个大广场,那里有20世纪60至70年代兴建的纪念雕塑群和一座高达100米的方尖纪念碑。广场的高处有永恒之火。 布列斯特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的布格河东岸,是连接华沙-莫斯科以及立陶宛-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欧洲历史书籍中是在一零一七年,当时的名称是别列斯季耶。由于布列斯特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 布列斯特要塞开始修建于一八三三年。经过多次扩展修筑,形成一个庞大的筑垒防御工事,它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开的四个独立小岛组成,中心城堡位于整个筑垒地域的中心。中心堡垒西南是捷列斯波尔要塞,正南方是沃伦要塞,北方则有科布林要塞作为屏障。各个要塞四周均有河流包围,要塞之间用桥梁连接。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三时十五分,猛然轰鸣的炮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苏德战争爆发了。在布列斯特要塞对岸,德军集中了十二个炮兵营和重炮重点轰击布列斯特要塞,同时,经过周密计算时间的德国空军俯冲战斗轰炸机也准时越过边境开始对布列斯特市和堡垒进行轰炸。在持续一个半小时的火力急袭下,德军密集的炮火集中轰击了要塞的大桥、城门、炮台、军火仓库、医疗救护站、食品仓库、军营和军官宿舍,每间隔四分钟就持续进行十分钟的炮击,在德军的炮击下许多苏军军需仓库被摧毁,最重要的是各个堡垒的供水系统遭到破坏而丧失功能 一九六五年五月八日,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同时授予列宁勋章和红星勋章; 战后,苏联军队回到布列斯特要塞,五十年代,要塞内一共发掘出八百三十二具一九四一年要塞阵亡苏军遗体,这些阵亡将士被统一埋葬在他们保卫的要塞内。要塞守卫战成为苏军在战争中英勇不屈的一个象征,战争结束后得到苏联政府的高度赞扬。扎夫里洛夫少校和科兹瓦托夫中尉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另外有二百多位要塞守卫者得到各种荣誉奖励。 曾经这里由苏联红军驻守,用于防卫德军进攻,1941年的战役沦陷在此阵亡了超过2000人,1965年这里被授予“英雄要塞”的称号,成为了前苏联抵御外敌的精神象征。 根据战后当时在场人员的回忆,六月二十五日下午以后,就再没有听见过沃伦城堡内响起过枪声。捷列斯波尔堡垒中没有突围出去的苏军又在城堡内坚持了五天,五天来他们经受了死亡、伤痛、饥饿、干渴和缺乏弹药的困难考验,这尊塑像的主题是渴。 <p>明斯克的中学生经过短期的集训人人都要执行护灵任务,他们严肃认真,每人每班30分钟,碑前立正挺直站立不准动、从中坚定每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p><p>准备接换的护灵学生身着制式军装男孩配枪正步走向哨位。</p> 纪念碑雕像形象刻画了勇敢御敌的烈士,坚毅的眼神略带凝重的感觉。虽然我们对这段历史并不太了解,但在此时此刻的气场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p>站在哨位的孩子们纹丝不动,从内到外体现了对英雄们的崇敬</p><p>和自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p> 整个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苏军付出两千~两千五百人阵亡的代价,另外有一大批官兵被俘,但是他们也带给德军重大伤亡,有资料显示,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三十日,三百万德军一线攻击部队一共阵亡了八千八百八十六人,仅在布列斯特要塞,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就阵亡了四百六十二人〔包括八十名军官和军士,另有一千余人负伤〕。保卫战迟滞了德军步兵的进军速度,造成大批德军步兵无法及时参加别尔斯托克-明斯克战役,使许多苏军部队能够从德军的包围圈中突围撤退。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八日,布列斯特要塞中心堡垒原工程兵营房(中心堡垒西北壁垒)处被重新修复,建立起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纪念馆;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布列斯特要塞在经过大规模修复后,成立了布列斯特英雄要塞大型纪念馆。 <p>伟大的布列斯特英雄主义精神感动了这些来自中国的游客,他们</p><p>备受鼓舞、精神抖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再立新功!</p> 与幸存的老战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