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粤赣鍾氏宗亲莅临上杭寻根之旅

上杭鍾氏

<h3>汀州上杭——欢迎外迁鍾氏后裔回家寻根</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等地的鍾氏宗亲前来上杭进行寻根之旅。</h3> <h3>上杭鍾氏宗亲会顾问维育宗长向宗亲们介绍上杭风情</h3> <h3>紫金子明宗长和陆和裕龙宗长</h3> <h3>上杭鍾氏宗亲会顾问巨藩宗长向宗亲们介绍上杭发展概况</h3> <h3>上杭鍾氏宗亲会海波会长、常务副会长汉标、昌福、杰明等人在景和大酒店恭迎各地宗亲莅临上杭指导工作!</h3> <h3>先行抵达的宗亲在宗亲会顾问维育家泡茶休息</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在上杭景和大酒店四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首先由海波会长会致欢迎辞、常务副会长昌福介绍上杭鍾氏总祠重修的筹备情况、常务副会长汉标介绍上杭鍾姓的分布和各支系外迁概况、顾问巨藩介绍上杭客家以及上杭唐、宋至发展史,接下来由各团代表自由发言,气氛十分滆洽。</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在上杭景和大酒店四楼会议召开座谈会。</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在上杭景和大酒店四楼会议召开座谈会。</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在上杭景和大酒店前留影</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等地的鍾氏宗亲在上杭景和大酒店前留影</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到即将动工的上杭鍾氏总祠共同出谋划策,并进行现场指导!</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到即将动工的上杭鍾氏总祠共同出谋划策,并进行现场指导!</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到即将动工的上杭鍾氏总祠共同出谋划策,并进行现场指导!</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到即将动工的上杭鍾氏总祠共同出谋划策,并进行现场指导!</h3> <h3>10月26日下午,来自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长汀等地的鍾氏宗亲到即将动工的上杭鍾氏总祠共同出谋划策,并进行现场指导!</h3> <h3>重庆市鍾氏宗亲代表团留影</h3> <h3>汕尾、紫金、清远、深圳、重庆、等地宗亲留影</h3> <h3>10月26日晚各团代表到上杭宗亲会办公室核对族谱</h3> <h3>福建省志春会长、长汀富泉会长、广东省清远市振权会长、等人26日上午到久泰即将竣工的四五郎祠进行现场指导!</h3> <h3>福建省志春会长、长汀富泉会长、广东省清远市振权会长、等人26日上午到久泰即将竣工的四五郎祠进行现场指导!</h3> <h3>福建省志春会长、长汀富泉会长、广东省清远市振权会长、等人26日上午到久泰即将竣工的四五郎祠进行现场指导!</h3> <h3>滩下宋二世祖三九郎妣俞氏(道立)古茔祭拜</h3> <h3>宋 鍾氏二世祖三九郎公妣俞太孺人合墓</h3> <h3>滩下宋二世祖三九郎(道立)妣俞氏古茔祭拜</h3> <h3>滩下宋二世祖三九郎妣俞氏(道立)古茔祭拜</h3> <h3>滩下宋二世祖三九郎(道立)妣俞氏古茔祭拜</h3> <h3>滩下宋二世祖三九郎(道立)妣俞氏古茔祭拜</h3> <h3>滩下宋始祖千九郎古茔祭拜</h3> <h3>滩下宋始祖千九郎古茔祭拜</h3> <h3>宋二世三九郎(道立)妣吴十二娘祖茔祭拜</h3> <h3>宋二世三九郎(道立)妣吴十二郎祖茔祭拜</h3> <h3>宋二世三九郎(道立)妣吴十二娘祖茔祭拜</h3> <h3>宋二世三九郎(道立)妣吴十二娘祖茔祭拜</h3> <h3>宋二世三九郎(道立)妣吴十二娘祖茔祭拜</h3> <h3>宋始祖千七郎(玕)妣饶氏九娘祖茔祭拜</h3> <h3>宋始祖鍾千七郎(玕)妣饶氏九娘合墓</h3> <h3>宋始祖千七郎(玕)妣饶氏九娘祖茔祭拜</h3> <h3>宋始祖千七郎(玕)妣饶氏九娘祖茔祭拜</h3> <h3>2019年10月27日重庆市永川区千七郎后裔回来苏里古坊鍾氏家庙祭祖,陪同的还有清远市、深圳市伯叔祖宗亲代表</h3> <h3>古坊千七郎公祠《鍾氏家庙》</h3> <h3>2019年10月27日重庆市永川区千七郎后裔回来苏里古坊鍾氏家庙祭祖,陪同的还有清远市、深圳市伯叔祖宗亲代表</h3> <h3>2019年10月27日重庆市永川区千七郎后裔回来苏里古坊鍾氏家庙祭祖,陪同的还有清远市、深圳市伯叔祖宗亲代表</h3> <h3>千七公祠祭祀视频</h3> <h3>入川始祖性玉公   </h3><h3> 入川始祖性玉公,生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戊戌岁闰三月初九(八字为乙亥、戊辰、己巳、庚午),生长于广东省长乐县(现名五华县)黄龙约汤里。是其父如明公、其母刘氏的独生子。年少时,家道贫寒,但性玉公聪明能干,勤思好学。  十二岁那年,去河里捉鱼时,被毒蛇咬伤了左眼和右手。由于家境困难,缺医少药,病情十分危难,差点因此失去性命。好在有父母精心调理,日夜守候才转危为安,生命得以保全。但后来执笔杆、握鋤头都是用左手。十四岁那年,性玉公又患眼疾以致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不好。虽然身有残障,但性玉公仍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事无巨细,都力求做到更好。他用左手写字,字写得很好。平时为人和善,极富亲和力,很多人都喜欢他。  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甲寅岁,性玉公十六岁(虚岁)结婚,当时孺人张氏年方十五岁。  性玉公二十三岁那年生长女,在那个时代女儿是没有名字的,长女的丈夫叫张名栋;二十六岁时,性玉公的父亲如明公中风已三年,由于家道清贫,诸事不顺,千头万绪,性玉公心中很是忧虑,这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但他从不在逆境面前低头,仍满怀希望,勇于担当,“环境何曾困志士,艰难到底助英豪”,在他精心谋划下,终于渡过难关走上坦途;二十八岁那年生长子名佐,可是当年性玉公其父如明公病逝,性玉公内心无比悲伤;二十九岁生次子申佐;三十四岁生三子王佐;三十六岁生次女(女婿林毓彦);四十岁那年性玉公母亲妣张氏逝世;四十一岁生四子皇佐;四十四岁生五子殿佐。  清康熙五六十年间(1711–1721年),四川经过大的战乱和天灾,人口锐减,形成地广人稀。起初康照皇帝决定湖广人移民四川,先后湖广、广东、江西、广西等省人全家来四川的很多,加之性玉公的叔父福明公和侄儿坤佐离家去四川资州后较为发达。性玉公想到儿孙渐多,居住在偏僻的黄龙约汤里这个地方,难以保障后嗣繁荣光大,于是决定远迁四川的意向。  </h3><h3>远迁四川是一个重大而有一定风险的决策,为稳妥起见,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性玉公委派助理家政的长子名佐先去四川了解情况。当年名佐回约汤里汇报,极力赞叙四川风土人情、田园风光,最后性玉公下定决心,西行四川,为子嗣找寻万代繁衍生息发达的家园。  清康熙61年(1722年),正月十四日半夜,年已六十四岁的性王公夫妇携名佐、申佐、皇佐、殿佐等四个儿子、媳妇和几个孙子以及女婿张名栋一家人,老弱男女二十余口,翻越大庾岭,西行北上四川。当时恰逢当地官员不再希望移民,州县迎合上司,对移民说短道长。变卖家产,又牵涉官司,很费周折。长途行进中,驾着行李,性玉公视力又不好,二老相互扶持着往前行走。途中经过千难万险,然后转危为安,到达永川后才安定下来。不久名佐又领命返回老家看望,同时带王佐同来四川。列祖列宗的墓穴并庐舍墓田契约等事项托付族中叔伯兄弟性旺、乾佐代为管理。  清雍正二年(1724年),性玉公六十六岁时,在永川来苏乡官坝子购置了田产、房屋;六十八岁时在荣昌古桥里石燕子购置了田产和房屋。清雍正八年(1730年)、性玉公七十二岁时,是年十二月十八日,妣张孺人病逝。葬铁山坪,华表丰碑,乾山巽向,现今地名是:永川区大安镇铁山村四社马道子。  乾隆元年(173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日落黄昏之际(戌时),性玉公逝世于荣昌县古桥里石燕子。灵枢暂时殡葬在石燕子,后来迁葬在璧山县高古镇观音桥,墓前立华表树丰碑以记功德,墓是乾山巽向。现今地名是:璧山县丁家镇高古村一社。  性玉公逝世后,五宗子孙十分悲痛。性玉公在世时,为人开朗豁达、诚恳忠厚、光明磊落。王佐公哀痛中怕述说先人事迹出错,为性玉公加了个美称“韫辉”,“韫”者藏也、“辉”者光彩耀眼,极其优良出色也,“韫辉”就是石韫而山辉之意。这正合性玉公的为人处世。性玉公,也名韫辉公。  性玉公是我辈的入川始祖,名佐、申佐、王佐、皇佐、殿佐为入川锺氏五宗。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到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首尾总共两百年,族姓繁衍,人口众多,主要居住于永川、璧山、荣昌三地:永川的永东瓦子铺、永南的姜家桥、刘家坳、沈家坝、望城坡等地的锺氏,多为名佐的后裔;永南之社坛坝、观音坝等地的锺氏多为王佐的后裔;永东的官坝子、蒲家沟、河嘴姊妹桥、纸厂湾的锺氏和荣昌东部烧酒坊、石燕子以及壁山南部的肖家嘴等地的锺氏,多是皇佐的后裔;永东的土地堂、舒家院、官坝子、北塔桥、陈斗冲、永西的辛家堰的锺氏多为殿佐的后裔;只有申佐的后裔不甚发达,零散于三房王佐那一支去了。当然,这是八十年前的状况,而今世事变幻,沧海桑田,由于近个世纪的徙栖变迁,五房鍾氏宗亲的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了解这些分布状况也是我辈这次续谱修牒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辈十分感念一祖五宗高赡远瞩的战略转移,如果没有他们旷世奇才般的思索,没用他们入川后赋予我们父系生命基因的传承,我辈可能只是高空云彩里的一粒冰粒,或许只是高山上的一片落叶、路边的一颗小草,无以享受人世间的繁华和做人的万般趣愿!  感念他们、记住他们丰功伟绩的最好体现应该是:继承他们认定目标、锲而不舍、不弃不离上下求索的精神;学习他们为人处世光明磊落、诚信忠厚、高风亮节的品德;发扬他们艰苦创业勤俭为要,教子有方,讲求宗亲友善、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优良传统;光大他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勤耕苦读、奋发向上的风范;遵循他们为子孙后代创立的《祖训十二条》,并实践之。我锺氏宗亲在列祖列宗的庇护下,定能人丁兴旺、人オ辈出、事业发达、诸事顺意、万古流芳!</h3> <h3>昌福秘书长主持庄重而又简单的祭祀仪式</h3> <h3>诗序(白话文)(王佐公作,诗已遗忘)   太伤感了!我深深地哀痛我的先祖了!我先祖自福建来广东,只想世世代代的子孙永远继承祀典于此,谁料递传到我们父子,便迁移西蜀,舍去故乡而远走,丢下祖宗庐墓而作孤魂,深深地拂逆了先祖的阴灵啊!  来川之时,祖宅中所共居的,只有七世分房的文凤公的嗣孙乾佐,乾佐有四个儿子,又有福明公之子性旺与吾祖性玉公叔伯弟兄这些人了。只此二人看守坟墓,我祖来川时,祖业不忍卖给外人,尚遗留有山林、竹木、园场、菜地、屋基等项,又留下祭祀田一块交与性旺看守,只望其子孙永承祀业,祭扫祖墓,稍稍减轻我们父子之罪。没料到,我们走后十余年,性旺又带着妻儿来四川碰见了。乾佐的长子先亮也来四川谋生,莫奈何又将我们遗下的祖业转交给先亮的兄弟管理,当日立下了看管的约据,托其兄弟永远祭祀我的祖先。我想,远祖尚有同宗人们年年祭扫,我们这一房的祖先,自文资公至如明公就没有人祭扫了。虽然曾经交付了别人,也等于交付给天了。  我的祖先有上等吉穴坟墓三座,荣炳公葬在祖宅屋角右边,地形叫“下山虎”,此坟上吉。又有我的祖父如明公葬在祖宅右边一、二里路,地名“石碣寨”,地形叫“飞凤跳架”,来川时用石灰打有石坟,墓中立有石碑为记,此坟也是上等吉穴(上年被族中败类亚端盗卖,幸好有族人亚诚等阻挡,写信来川,就托他修理立案,另外再竖碑记)。又有如明祖婆刘孺人葬在祖宅右边三、四里,地名犁头嘴何姓山上,坐北朝南,地形叫“孩儿坐栏”,此坟还是上等吉穴,来川时用石灰打有石坟,墓中立有石碑为记,迁来四川的我们弟兄全靠这三座吉穴保佑,所以人丁昌盛。  我怕年深月久,来川之人没有谁回广东祭扫祖墓,更担心恶人欺占,我编写族谱到这里,越思越想,越想越悲伤,不禁投笔而叹道:“广东先祖传至我们弟兄才十三世,因迁移西蜀,我们父子便成抛宗别祖的人了吗?”所以,每逢年暮,都会遥望广东家乡而叹息,或是春天,不免因祭扫而生悲,心里总放不下,先祖恩德实在忘不了啊。因此作诗二首以寄意,悲慕伤感之情都在诗中了。</h3> <h3>作《春秋》,他的学生中有文学特长的子游、子夏都没有另加赞语,成为后代读书人的美谈。我的父亲创立功业传之子孙,作为儿子,就不忍不赞了。那是想使后嗣子孙知道先祖创业之艰苦,自己也当有所觉悟啊!  要说我们广东的先祖,族谱上何以只记载了他们的姓名而不记载事迹?那是因为年代久远,事迹已经淹没无闻,很多都是听说得来的不是亲见的。既非亲见的,只凭听说的又怎样能述说赞扬呢?由此可知,少壮之年,我虽然没有看到他所作何事,但我在父母膝下,听到父亲的谈话,父亲以往所作的事情,就可以见到了;听了母亲的谈话,母亲以往所作的事也就知道了;或者听到父母言谈,他们以往所作何事,都知道了。而且有时当面教诲,有时耳边叮嘱,时间长了,父母昔日所作的事情都清晰地记在脑子里,这与见而知之有什么差异呢?我把它记录下来告知后嗣子孙,是没有差错的。到了我成长以后,父母所作的事情,一丝一毫都清楚,记录下来告知后嗣,还会有虚假吗?既然没有差错,也没有虚假,我记述下来告知后嗣子孙,后嗣子孙观览了我的记述,大家都会相信了。  我所编创的这本族谱,首先记述长乐县的城池、地理位置以及山形水势,其次记載汤里祖宅山水、形势、天性、风景,不知者以为载之无益,岂知我父子弟兄生在广东,长在广东,一旦弃广东而西迁,落脚西部,必为子孙远久居住地。若不载明故乡山水及基业所在地,后嗣子孙,或作官来广东,或经商来广东,想仰祖宗遗址,又将从哪里查访?所以我不惜思索的劳苦,把一切都清清楚楚的记载下来,以备日后子孙查访之用。  接下来记载福建来广东以及广东公婆坟墓、姓字、地名以及墓地山向。不知者以为载之无益啊。这样的人没有想过。人有祖宗,水有渊源,我们父子为后嗣子孙久远之计,一旦舍去祖籍房屋墓地而远迁西蜀,若不叙述先祖来历,不单是我有忘本之罪,而且后世就无从考查了。倘后嗣有贤德子孙,到广东来作官或经商,想向族人而认祖宗,又何以为凭?使广东族人相信呢?我之所以不辞辛苦,一一载明祖宗庐墓地名、山向,是使后世子孙考查、验证有确实的凭据 。  其三记载入川始祖性玉公与祖婆张孺人,是因为始祖公婆都出身寒微,以后能白手兴家,所以将父母一生的事业,自始至终,或吉或 凶,一一载明,深切希望后嗣有所警觉,知道崇敬先祖,勿忘春秋祭祀。其四记载来川履历,是想后嗣子孙知道性玉公之功德,途中受到 无穷的奔波劳苦。其五记载性玉公有先见之明,愿后嗣子孙知道性玉公是在广东未遭饥荒时而来川的。至于书内或诗或文,不是我随心所想,意在借以宣扬公婆的德行而报答公婆的恩情,无从下笔发端赞颂,不过是借诗文来形容,使公婆的恩德更加显彰罢了。后世子孙、应当相信这部族谱无差错,无虚假,是可以一代接一代永远流传的书。所有性玉公的后世子孙,想阅读这部族谱,深切嘱托有文化的孝子贤孙,莫辞笔墨之劳,与人抄传此谱,以为我族公用的久远使用的族谱。在鸡叫之时,风雨之下,或耕或读,倘能细心考究此谱,真诚地效法实行,就可以光前裕后,子孙福禄不断了。          乾隆九年(1744)甲子岁夏月王佐谨序</h3> <h3>2019年10月27日重庆市永川区千七郎后裔回来苏里古坊鍾氏家庙祭祖,陪同的还有清远市、深圳市伯叔祖宗亲代表</h3> <h3>祝文</h3> <h3>福建省上杭县来苏里中都古坊</h3><h3>鍾友文公脉世系图(节选)说明</h3><h3>&nbsp;</h3><h3>1.友文公,山公之长子,妣萧氏,生三子:毅、密、察。</h3><h3>2.毅公,友文公之长子,妣王氏,生二子:懿、美。</h3><h3>3.懿公,毅公之长子,妣练氏,生一子:明。</h3><h3>4.明公,懿公之子,妣曾氏,生一子:其盛。</h3><h3>5.其盛公,明公之子,妣邱氏,生一子:开先。</h3><h3>6.开先公,其盛公之子,妣王氏,生一子:钦。</h3><h3>7.钦公,号万九郎,开先公之子,妣萧氏,生一子:闰。</h3><h3>8.闰公,号四十郎,钦公之子,妣黄九娘、张十一娘,生五子:珪、璋、玕、㼆、璐。</h3><h3>&nbsp;</h3><h3>上杭县来苏里中都古坊</h3><h3>开基始祖鍾玕公脉世系图说明</h3><h3>&nbsp;</h3><h3>一世&nbsp; 玕公,号千七郎,闰公之三子,生于南宋绍熙三年壬子岁(公元1192年)正月初一辰时,殁未详,妣饶九娘,生于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岁(公元1191年)十月初二酉时,殁于南宋景定五年甲子岁(公元1264年)二月十六卯时。由武平象洞徙至来苏里中都古坊开基。生一子:道立。合葬乌石垅(宫前对面),燕巢穴,又名绣针落槽形,巳山亥向,明朝成化十六年庚子岁(公元1480年)被人盗葬及更改不见金骸,明朝万历十九年辛卯岁(公元1591年)十二月甲寅日未时岁,因合祖妣立银牌共葬原穴焉。初祖妣葬下山田面上,冲天凤形,及更改亦无金骸。</h3><h3>二世&nbsp; 道立公,号三九郎,玕公之子,生于南宋宝庆元年乙酉岁(公元1225年)四月十二日午时,殁于元朝大德元年戊戌岁(公元1297年)十一月初四酉时,妣俞氏、吴十二娘,生六子: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伯十郎、伯十一郎、伯十二郎。公、妣俞婆太合葬黄泥垅油篁石下(滩下),清朝同治十年辛未岁孟冬月重修。又:公、妣吴十二娘改合葬于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古坊王(张)屋背,雄狮带铃形,及明朝成化十六年庚子岁(公元1480年),更改不见金骸,因与祖妣吴氏婆太立银牌,合葬於明朝万历癸酉年(公元1573年)甲寅月乙酉日戊寅时,癸丁兼子午。</h3><h3>三世&nbsp; 伯七郎公,字始堂,道立公之长子,妣刘氏,生:十三郎公。迁中都镇陈和村流光自然村(刘坑塘),后裔分迁至江西上犹、福建省长汀县余家地和武平县七里村、福建永泰县、本乡礤下、下天迳、罗迳、湖南省平江传梓源、江西省修水、四川省犍为等地。合葬古坊村雷峰寨。</h3><h3>三世&nbsp; 伯八郎公,道立公之次子,妣陈孺人,生:救十郎,后裔留居古坊,其中一支分迁福建浦城县。</h3><h3>三世 &nbsp;伯九郎公,字仲堂,道立公之三子,生于南宋开庆元年己未岁(公元1259年)八月初八子时,殁于元朝皇庆元年壬子岁(公元1312年)三月初六申时,妣赖孺人,生于南宋宝祐五年丁巳岁(公元1257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殁于元至三年癸亥岁(公元1323年)九月十九未时,生四子: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公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岁仲秋月,葬古坊祠背(南袍山),凤形,辛山乙向;妣葬于葛藤凹(坳),坤山艮向。念一,妣林氏,生:文海、文孙、文渊。后裔迁至广东五华黄龙(矮车)后裔分迁四川简阳、江西上犹等地;念二,妣黄、俞氏,生:文通、文绶。后裔分迁上杭坵辉、江西赣县、江西永丰、江西崇义、本乡中都陈坑和上杭双溪;念三,妣罗氏,生:文峻。后裔俱外迁江西奉新;念四,妣范氏,生:文玖。迁中都荷山里、福建沙县。伯九郎公裔迁外省众多。</h3><h3>三世 伯十郎公,字備堂,道立公之四子,妣吴一娘,生:十四郎。公葬社背乌石龙大墓坪,狮形,巳山亥向,明朝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重修;妣葬于明朝宣德年间,卯字寨背,凤凰鼓翼形,明朝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重修,明朝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再修。后裔分居本村、广东五华、清远、潮州、江南宁国府、浙江湖州、江西安福、万载、建宁府、湖广、等地。 </h3><h3>三世&nbsp; 伯十一郎公,道立公之五子,妣白氏,生:五四郎。徙程归将,广东五华、重庆永川等地。</h3><h3>三世&nbsp; 伯十二郎公,道立公之六子,妣钱孺人,生三子:德成,德富,德福。后裔分迁广东松源、广东程乡、福建莆田、黄蕉坑、福建安溪湖上乡盛富村、德化炉口、江西上饶、福建武夷山。</h3><h3>四世&nbsp; 详见族谱。限于篇幅,其后恕略。</h3><h3>以上资料源自于《江西万载族谱》、1905年《上杭坵辉族谱》、1996《上杭锺氏族谱》。</h3> <h3>昌福秘书长致辞</h3> <h3>重庆宗亲向在座的宗亲敬酒</h3> <h3>重庆市吉鹏会长在古坊鍾氏家庙午餐时发表深情演讲</h3> <h3>昌福、吉鹏、巨藩漫步汀江绿道。</h3> <h3>紫金子明宗长在滩下千九郎墓地公园留影</h3> <h3>上杭宗亲会常务副会长汉标和原广东省宗亲会办公室裕龙宗长在汀江绿道留影</h3> <h3>重庆市永川区千七郎后裔祭祖团在来苏里古坊鍾氏家庙留影</h3> <h3>重庆市永川区千七郎后裔祭祖团在来苏里古坊鍾氏家庙留影</h3> <h3>重庆市、清远市、深圳市宗亲代表在上杭来苏里鍾氏家庙留影。</h3> <h3>重庆市会长吉鹏、副秘书长景诚在三九郎公墓侧的红豆杉树下留影。</h3> <h3>上杭鍾氏宗亲会代表参加贤公妣马太夫人纪念园庆典留影</h3> <h3>上杭鍾氏宗亲会代表参加贤公妣马太夫人纪念园庆典留影</h3> <h3>武平、长汀、上杭鍾氏宗亲代表参加贤公妣马太夫人纪念园庆典留影</h3> <h3>宗亲们,再见,祝你们一路顺风,守祖宗亲盼你们常回家看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