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b>主讲老师</b>:郑其岳,福建永春人,现居厦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主要写散文诗和诗,近年来以写散文为主。先后在《人民日报》《华声报》《中国散文诗》《散文诗》《星星诗刊》《诗潮》《文汇读书周报》《世界日报》(美国)《福建文学》《福建日报》《厦门文学》《泉州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先后结集出版《望你一眼》《点击夜色》《岁月留痕》等十一部作品集。<br></font><font color="#ed2308"> 散文《安平桥》2014年5月获省作协“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大赛优秀奖;散文《县城人工湖》2010年9月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中篇散文《掩埋在在泥土下的故事》获省作协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提名奖;歌词《龙山之歌》2010年10月获全国村歌大奖赛三等奖;诗《抗战老兵》获2005年8月及2006年12月先后获省文联、省作协有关征文二等奖和福建省第20届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诗《人与山》1989年3月获《福建日报》“海山杯”诗歌赛佳作奖。作品入选《闽派诗歌百年百人作品选》《福建百年散文诗选》等多种选集。</font></h3> <h1><b><i><font color="#167efb">作家风采......</font></i></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茅台镇采风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欧行留影(右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新西兰地热资源景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郑氏宗亲在祖厝(左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省作协副主席朱谷忠等在上杭采风(左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作家谢春池、江为群在上杭(左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泉州文学讲座留影(右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永春文学活动留影(后排左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社区毎月举办一次的文学讲座上</h3> <h1><b><i><font color="#167efb">部分作品展示......</font></i></b></h1> <h1><b><font color="#167efb"><i>荣誉......</i></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i>名家评价......</i></b></font></h1> <p> <font color="#b06fbb">在《读梵高的作品》这组短章中,会发现他的激情有时是很内敛的。这组短章绝非直接地描摹现实或再现现实,而是他经过对自己生活的淬砺后,由读梵高的名画产生撞击而生发出的感慨,其知微知著,俯察品类,简练又剀当,条畅且练达。<br> 而另一篇散文《情柔沙滩》,则是以类比联想的手法,把沙滩当作自己思想的跑马场,一经思绪飞驰飘荡,从中捕捉到诸多新鲜而独特的感受。由于观察独到细腻,文字疏朗清俊,加之其中一些比兴意象十分丰富,使人读后欲罢不能,颇受启迪。<br> 想你的时候/我的手臂就长春藤般攀援在/无人光顾的城墙/一阵风过/有窸窣的叶子/(如你的衣角)/折断我的目光/插在干燥的荒漠上/单等那一星两点的雨滴(《想你的时候》)。很显然,这些生活体验和感觉积存是经过自己的选择,不过现在他把它写出来时,却既不服从哲理的逻辑,也不服从感性的直觉,只是尽力地突出自己的语言节奏以及意象与心境的统一和吻合,使人读之有一种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知言魔的感觉。</font><br></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诗人、散文家、省作协副主席朱谷忠</h5> <p> <font color="#ed2308"> “实际上,我早就应该自行了断伸向你的根须,把一截情感腌制在你曾经汪洋的泪水里,成为一份不再经历的记忆。”(《当你清醒过来时》),这很能代表郑其岳外冷内热的情感特征。他每每用冷峻的目光环视周围的一切,试图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人世间的一颦一笑中寻绎出深藏的意义。<br> 应该说,“冷抒情”确是其岳散文诗的一大特点,但是最值得赞赏的还是他的意象营构和语言运用的能力……“海是躁动的血液,鼓荡着没有欲望的双眼(《唱给石头的歌》);“坐在窗前,夜没有打收据就没收了我的全副身心(《秋天的感受》);“你的面红耳赤覆盖了我灵魂的苍白”(《你的背影》)……像这样一些句子,在我这个对诗歌孤陋寡闻的人看来,确是别出新裁而耐人寻味的。</font><br></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评论家、厦大中文系教授林兴宅</h5> <p> <font color="#167efb"> 郑其岳表达自己心灵的波澜激荡时不喜欢采用常见的强烈抒情的方法,而是采用简洁、含蓄的“冷处理”,给人以深沉、冷隽的美感。他写“一场暴风雨,便你我大病一场。从此,如果别处响雷,我们都有被淋湿的感觉”。这一首散文诗写的是受逼迫的爱情,却无有恸哭或呼喊。他写爱的痴情:“哪怕有一天,你把我出卖了,我依然相信你手续的合法与完整”。没有山盟海誓的话语,淡淡然,痴情却溢于言表。<br> 我们来看这一首《缺角的门牙》。明明是自己的不慎,咬到一粒沙子,他却诅咒它是“混入秋天的杂种”,“混入收成中的奸细”,“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使我的门牙成了阴谋颠覆的目标”。这样的强词夺理之所以达成一定的幽默效果是因为它在对于理性逻辑的“错位”之后又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思维的驱动下对常规逻辑的“复位”------如这首散文诗的“错位,在沙子悄悄地、突然地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隐喻人生的法则------这一逻辑上头“复位”了,它以一种变形的情感方式来完成自我解嘲,使人在轻轻松松的状态下思索人生。</font></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作家、散文诗人陈志泽</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每月一次,公益活动,欢迎参加</b></font></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想报名闽风文学品读会</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请扫描上方二维码</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加微信号:gxh_1860</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均注明“报名”</b></font></div></h1> <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