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游记

老大无忌

<h3>10月17日:相约出发</h3><h3>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四位相识五十多年的老同学,结伴而行,开启了太行山自驾游。</h3><h3> 早8点,我们驾车由潍坊出发一路西行,直奔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井底村(行程580多公里)。几年前去过,认识村里东福山庄老板秦东福。老秦这几年手机都有了微信,马上发来了定位,很是方便。一路高速到达河南林州,也就是红旗渠的地方。想当年“林县人民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红旗渠精神还记忆犹新。出了林州市区便进入了山区公路。以往坑洼不平的山路,现在变成了漂亮的柏油路。巍巍太行的壮美从这里也就开始了。但见群山巍峨,五彩斑斓。这一带,既是太行大峡谷的景区,又是全国写生基地。公路两边新建了许多的农家乐,常年接待游客和各地的画家、美术生来写生。当下正值秋季写生的好时节,从石板岩村、高家台村到井底村,写生采风的学生就有上万人之多,煞是壮观。</h3><h3> 进入山西地界后,一路走走停停,我们被太行山的美丽所吸引,下午4点左右才到达目的地。晚间老秦已备好酒菜,一番寒暄,酒足饭饱,住房两人一间,早早休息,期待着明天去神龙湾景区。</h3> <h3>18日:游神龙湾、哈喽梯</h3><h3> 神龙湾景区就在老秦山庄以西500米,进入景区大门,坐观光车约2公里,步入上山的台阶儿。沿着山路进入峡谷深处,千姿百怪的山石,刀削斧劈的悬崖,一路仰望到达山谷尽头的神龙大瀑布。未见瀑布,先闻水声,六七十米高的瀑布,如练似银,从天而降。四周崖壁高达百米,阵阵凉风,随瀑布而下,使人悚然。瀑布旁,百丈台阶儿直上直下,攀岩而上,让人望而却步。瀑布下潭水清澈见底,泛着绿光。沿着台阶往上,还有青龙洞、一线天等景点,但因体力原因还是放弃了。</h3><h3> 返回途中,我们几位想试探着走一下哈喽梯。说起哈喽梯,在挂壁公路还没有开凿之前。哈喽梯是从井底村去平顺县城最近的一条挂壁磴道,从山根到山顶平台,高200米,近乎直立,172个盘绕,25320个台阶,很多地方只容半只脚,一侧是山,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原来还没有扶手栏杆,胆小者“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之前常有从此出入的山民坠崖身亡。攀爬这样的山路,又累又吓,无论是谁都会哈喽哈喽喘粗气,独步天下的“哈喽梯”就是这么得名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井底人历时14年,修通了40公里的盘山路和1500米的世界奇观——挂壁公路。从此“困在深山人未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才得以展现。我们爬到一半儿,实在爬不动了,只好返回。</h3> <h3>19号:游桃花谷。</h3><h3> 19日与学院师生共同租车去往太行山大峡谷景点——桃花谷。谷底台阶儿贴山而上,栈道曲折,瀑布流水。虽未见桃花,然曲折通幽,深感在幻境之中。登上山顶,有观光车顺山顶公路蜿蜒而行。峭壁之间,忽有玻璃栈道横跨峡谷,桥下深有百米。万古的太行石壁,现代的钢筋玻璃桥,古老与现代,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叹自然之伟大,人工之巧夺。又见观光索道从天而降,两崖之间相隔千米深不见底,呜呜声中,人如天外飞来,令人惊奇,使人胆战。</h3><h3> 与学院师生同游,使人青春倍增,老同学相伴,更添情趣。古人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景色可以触动情感,引发联想,使创作更加深入;自然美,可提升境界,潜移默化给创作提供素材。正是身处这独特的环境,使人重新复归于自然 ,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h3> <h3>20号:挂壁公路、张家凹景区</h3><h3> 老秦的山庄门口,有一条小路直通挂壁公路,原本是一条从村里到山西平顺县城的一条公路,今年正值修路,不通车。老秦是当地人,多有人缘,带我们自驾无阻,径直通过挂壁公路。1500米隧道,当年人工打通费时14年,可谓愚公精神。正是因为今年修路,我们有幸徒步观看壁挂公路,见证了那一钎一锤打出来的隧道,也被山民们这种愚公精神而感动,这些山民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精神,体现的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h3><h3> 通过隧道后,盘山公路直通张家凹景点,登上山顶,剑峰遍地,林木郁郁葱葱,到处是刀削一般的悬崖峭壁和千姿百态的奇峰峻岭,遥望太行逶迤连绵,一览无余。峡谷中耸立的观景台,云雾中像是座仙山,阳光下泛着金光。同游女士红衣白纱点缀其上,大画幅照片记录下这令人感叹的美景,使人不得不惊叹“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处寻”。四个老同学山顶合影,豪情万丈,大有“山到绝顶我为峰”的感觉。</h3><h3> 午间在山中小店就餐,偶见潍坊人称的和乐,山西乃是面食大省,小店的和乐床子已为电动,加上七八种时令蔬菜,可口无公害。山崖中几间石屋。院落里一条老狗,两只花猫,几颗梨树,秋梨落满了一地。一对山里老夫妇沧桑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好一幅农家乐。</h3> <h3>21号:井底村。</h3><h3> 井底村是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山西平顺与河南林州相交的深谷里。四周绝壁环抱,其形如井,且处在神龙湾下游,常年碧水深潭,人们才叫它井底,也是这一带大峡谷的尽头。村口有门楼,正面镶嵌石刻篆字“造化门”,这是井底的标志。井底是由分散在山间十几个自然村组成,走过造化门是井底村,南坡上的是阳坡村, 大山脚下的是里沟,寓意“山之阳,沟之里”。村旁的沟底筑起了一条大坝,被阻挡的山泉形成了一个湖泊,湖水呈蓝绿色,村民们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祥云湖。</h3><h3> 走进村里,旧房子已经不多了,大多改成了新式的水泥结构的小楼,准备开设农家乐,迎接更多的游客。尽管村子已接近破落,但却很有特色。这里的所有建筑几乎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沿着石头砌成的小路走入村庄,摸着石头的墙壁,看着石板搭成的屋顶,还有石磨、石碾、石凳、石桌、石灶等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石头上的苔藓透着人们的浓浓古意,感受着溪流弹拨出的曼妙琴音,更加领略了山村的幽静和大山的僻远。</h3><h3> 井底村的原始与古老,吸引了许多现代文人墨客、绘画者、摄影者,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驴友车友,但更多的是一些大专学院学习美术的学生在这里采风写生。</h3><h3> 提起井底村,不得不说一下东福山庄的庄主老秦。山里人老秦,人厚道,有头脑。这些年政府号召“干起旅游活,吃上旅游饭,开起旅游店,挣上旅游钱”。早在这之前,老秦就已开启了接待全国各地写生团队的旅游店,最早的店一层变成了二层,如今成了三层,孩子跟着富起来也开起了分店。可以讲,井底村老秦,当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凭着山里人的厚道,老秦结交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朋友。朋友来了炒上几个农家菜,端上一碗老汾酒,脸上那质朴的笑容,让这些城市人忘记了烦恼,净化了心灵,想起了那让人久违的人性。老秦有质朴的性格,又有头脑,处处为这些写生、摄影的朋友着想,去什么景点负责接送,几十斤的器材,山路上一背几个小时,你感谢他,他总是憨厚的说:不用了,累不着,这就是太行山中的老秦。</h3> <h3>22号:贤麻沟,返程。</h3><h3> 几天来都是晴天,今天有些阴云,早饭后收拾行装准备返程,老秦给出了一条由井底,经贤麻沟到石板岩上高速的新路径。贤麻沟位于石板岩镇南山的太行山巅,东于林州市城郊接壤,西与山西省井底村交界,东西全长40华里,有10个自然村。</h3><h3> 驱车沿小道盘山而上,半山腰有一些小村庄散落在山林之中,甚有诗意。车边贤麻沟,深不见底,对面山崖,百丈峭壁,连绵数里。正是太行雄姿,铁壁铜墙。时已深秋,红叶满山,排排银杏黄叶参杂其中,五颜六色托出的石壁更是壮丽雄伟。橘红的柿子,深红的山楂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据老乡们说,到十一月初这里的景色更加绚烂。山里人质朴勤劳,一生与山为伴。路遇八十老叟,肩挑百斤地瓜,登山间小路如履平地。云雾之中疑是仙人。红叶绿树间,有数村妇耕作其中,真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h3><h3> 一路下山经林州市上高速,经安阳殷墟,观世界之奇迹甲骨文遗址。经济南而达潍坊。感叹祖国地大而博,敬畏三千年中华文脉之深厚,心胸为之一振,顿觉豪迈,身与太行相融,气顺心畅。五十年代的四位老头,几十年的革命情缘。相约再游!</h3> <h3>  </h3><h3> </h3><h3>摄影/郭增科 文/四兄弟</h3><h3> 二0一九年十月</h3> <h3>附:王墉太行山写生心得及作品选<br></h3><h3> 几天的感受,思绪满滿,铺纸展墨一挥而就,写生有着不同的目的,太行山花是这次写生想象中的题材,深秋的太行,黄色的山菊、火红的秋叶、崖边小溪、水口、岩石、花椒树、柿子树、山楂树、千姿百态,太行山色是他处体会不到的,这山里的植物历经风雨,悬崖峭壁中迎风而生,滿山的野花争相怒放,有着文人的清高,又有太行大山的精神,身处太行,看秋风霜雾,绵绵细雨,尽染山峦,五颜六色,一步一境色,处处是构图,所谓创作深入生活,此话当真。一花一世界,一念一佛佗,当你真正动起身来,想到这大山,大山自然会给你回报,这是一念的事,也是一生的事。</h3> <h3>王墉,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教授,中国花鸟画家。</h3><h3>1977年毕业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并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郭怡孮花鸟画创作高研班。就职于山东潍坊学院美术学院。</h3><h3>王墉花鸟画师承郭志光、郭怡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