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主题活动——游“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濮阳市实验小学三(11)班马夕冉

&nbsp; &nbsp; &nbsp;“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伴随着《龙的传人》这首歌,我们濮阳市实验小学一年级(11)班“崇文读书社”开启了本次的龙文化了解之旅。<br>&nbsp; &nbsp; &nbsp;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濮阳是“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后来又被命名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寻找一下龙的足迹。<br>&nbsp; &nbsp; &nbsp; 首先,我们来到了濮阳市中心广场参观龙雕塑,该雕塑是以“雄风”命名,建于中心广场的中心,是整个中心广场的主题,结合濮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濮阳最具代表性的龙为主线,用抽象式的龙形,取中国传统龙的气势,采取草书书法的神韵,用中国喜庆的红色为色调,用简约主义手法,展示出腾飞向上,一飞冲天,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龙的精神。孩子们在广场上生龙活虎地奔跑,玩耍,在龙雕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然后,我们来到了位于濮上南路与挥公大道的“龙碑”景点,龙碑是为纪念濮阳发掘出“中华第一龙”而特设的纪念碑龙碑碑身为三椎体,三个面上各镶嵌一组金色大字:中华龙乡、颛顼遗都、帝舜故里。龙碑高12米,分别由8节8吨重的花岗岩砌成。龙碑基座为圆形,直径21米,设8步台阶。龙碑中座也为圆形,高2米,直径10米,周围镶砌8幅浮雕,分别记述了濮阳历史上的八个重要事件:中华龙源、澶渊之盟、武帝治水、铁丘之战、孔子居卫、启铸九鼎、相土造车、颛顼乘龙。孩子们一边听着有趣的历史故事,一边感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最后,我们来到了“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西水坡。1987年5月,在西水坡发现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包含仰韶、龙山、东周和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不过有些遗憾,景区由于保护仰韶文化遗址的重建,孩子们没有进入景区参观。不过我们站在古城墙上观望了 “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的气势雄伟,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非常雀跃,欢呼着他们找到了龙的足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孩子们在“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开始了今天的阅读活动,孩子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之后,朗读声更加的响亮,更加的感情丰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阅读时间过后,孩子们一直在等待着最后轻松愉快的娱乐时间。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尽情奔跑着,嬉戏着……</font></h3> &nbsp; &nbsp; &nbsp;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从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综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在当代,还应当发挥龙文化的凝聚作用。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在宣传和弘扬龙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br>&nbsp; &nbsp; &nbsp; 我们崇文读书社的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以后会更加的努力向上,做一个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龙的传人”。<br>

中华

龙碑

文化

孩子

龙的传人

濮阳

第一

中心广场

朝气蓬勃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