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一路向西(二)

雨中曲

<h3>我们入住布达拉宫后面当热西路的一家藏式民宿。狭窄的小巷,藏式茶馆昏暗的灯光,熟悉的酥油茶味道。小饭店里冒着热气的牦牛火锅,围着桌子喝酒唱歌的藏族汉子。我们看到普通拉萨人的生活。<h3>——缨子</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昨天来时还清空万里,第二天一早雨淅沥沥下了,我们来到大昭寺的门口,这里来自各地的信众络绎不绝,他们怀里抱着装满酥油的暖水瓶,有序安静地排队,为了佛前添一盏油灯,很多人是从千里之外,花几个月的时间赶来</h3> <h3>我们就遇到一行有老人,有孩子有妇女磕长头的队伍,从四川德格走了两月,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疲惫,有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孩子就是其中一员<br></h3><h3><br></h3> <h3>围绕着大昭寺是八廓街,这里是西藏商品、物资的集散地,也是西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他们围着大昭寺转经的圣地</h3> <h3>天空中飘着细雨,没有阻碍他们虔诚的步伐,神情专注的一圈又一圈围着大昭寺转</h3> <h3>只听见走过你身边发出的诵经和转经筒的声音,这一刻太神圣!</h3> <h3>我真不忍举起相机面对着拍,怕打扰到他们,拿着长焦在拐角处找个位置记录下他们那种对信仰的虔诚</h3> <h3>在这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前面免不了俗,拍几张写真发朋友圈吧</h3> <h3>在这有故事有内涵的黄色酒馆前也凹下造型</h3> <h3>正午时分天又晴朗起来。这时可以什么事不做。在日光城享受拉萨慵懒的太阳。</h3> <h3>然后去当地的茶馆体验一下……</h3> <h3>色拉寺,位于布达拉宫以北3公里的色拉山上,我们在拉萨时正值拉萨的雪顿节,全市放假七天。大人带着孩子纷纷来到色拉寺请求大师赐福。大师将酥油灯上油灰抹在小孩子的额前,代表赐予健康平安。</h3> <h3>色拉寺论规模不算雄伟,它最有特色的是辩经。</h3> <h3>每天下午三点开始的辩经是对游客开放的,允许远远的用手机拍照。</h3> <h3>三五成群的僧人在树荫下,手舞足蹈不知道的以为在跳舞或是以为僧侣在吵架。</h3><h3>辩经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多人同辩,辩经时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以用手拍对方的身体,大量的肢体语言一下子把氛围烘托起来,外行的游客看着热闹。</h3> <h3>拉萨是一段行程的结束,也是新的行程开始。我们将继续西行,踏上盼望已久的新藏线。</h3> <h3>新藏线</h3><h3>9月3日。拉萨出发,经曲水第一站羊湖。羊卓雍措西藏三大圣湖,名气大大的。我们正好赶上个下雨天,看到不一样的羊湖,云雾笼罩下多了几分神秘和飘逸。</h3><h3><br></h3> <h3>从山顶沿着羊湖一路盘旋而下,再顺着湖边走,才发现羊湖真大,一直开到“安庆”浪卡子县吃了一碗让大家记忆深刻的面。去往普姆雍措的路上,我们办理的边防证第一次被检查。</h3> <h3>普姆雍措,西藏不为人知的秘境,海拔5020。也有称普莫雍措。两个都对,普姆藏语“少女”所以又叫“少女湖”。我更喜欢叫普姆雍措,“姆”字更形象。湖边的雪山是库拉冈日山。<br></h3><h3><br></h3> <h3>我们的车一路盘旋上山,普姆雍措悄然的,没有一点防备,仿佛从天而降出现在你眼前。宁静,原始,纯真。突然间你就失语了,面对湖水大脑停止思考,不知道用什么语音来形容她。</h3> <h3>湖中间有两个小岛,象大海里嬉戏的鲸鱼。</h3> <h3>再往前行驶12公里,湖边有个小村庄———推瓦村。村里几十户人家,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5000米是人类生活的极限。可推瓦村的人已经在这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时光仿佛被凝结了一千年。</h3><h3>自然环境的艰苦,推瓦村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政府曾经动员整体搬迁。可村里人不愿意,他们觉得祖先在一千年前选择这里,有圣湖陪伴,有神山守护,有祖先的灵魂保佑,这里是他们的乐土。他们惊人的生存能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上千年。纪录片《第三极》专门一集讲述推瓦村的故事,如果你还没看过,赶紧去补课。</h3> <h3>我们进村时正赶上村里人在剪羊毛。村里的小孩有点腼腆,等你和他们熟悉后就热情地跟在身后:你好!你好!</h3><h3><br></h3> <h3>在这绝世秘境里还有一座寺院叫堆甘丹托门林寺</h3> <h3>湖边放牧的年轻人会简单的汉语,我走过去跟他交流了几句,非常大方的表演一下甩石头,羊毛编织的绳子藏语叫“俄朵”,中间放一块石头用来驱赶牛羊。每年开春藏民举行甩石头比赛。</h3> <h3>离开普姆雍措,原路返回到边防检查站,再开往江孜方向。在浪卡子和江孜交界处看到卡若拉冰川,巨大的冰川体在公路上就能看。中间缺失的豁口是当年拍电影《红河谷》时,为了电影效果,人为炸毁的。人类的无知对大自然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它象一块丑陋的伤疤提醒我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环境。</h3> <h3>第八代藏王遗址矗立在千仞绝壁之上,四周的雪山害羞地慢慢揭开它神密的面纱。青藏高原的小城江孜开始苏醒。湿地的马儿悠闲吃着草儿,九月,油菜花和丰收的青稞交融的田园风光一直铺到雪山脚下。海拔4000米的江孜是西藏的米粮仓。旅行就是一路发现美景,一路被惊艳,不断被感动。——缨子</h3> <h3>江孜属于日喀则地区,江孜是座古城也是座英雄城,100多年的抗英事迹可歌可泣。江孜还是西藏的米粮仓,西藏往西海拔4000米,土地平坦而肥沃,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h3> <h3>扎什伦布寺,这里是后藏的心脏,是来世的祈盼</h3> <h3>遇见三位来朝拜的小觉姆</h3> <h3>下课后各种嗨的小师傅们</h3> <h3>等待用斋饭的喇嘛们</h3> <h3>小夫妻带孩子来祈福</h3> <h3>还是思考的小喇嘛</h3> <h3>认真做笔记的修行人</h3> <h3>师徒二人</h3> <h3>穿行在扎什伦布寺这古老的寺院中,你会越发感到藏文化的深遂、悠久,也越发感到人与佛之间有着那么遥远而又十分亲近的距离</h3> <h3>人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有了善念的陪伴才不会感到困惑和烦恼……</h3> <h3>午饭后,从日喀则往珠峰,拉孜县318和219国道交会点,路旁醒目的牌子“珠峰自然保护区”,隔几公里一块路牌,提醒你离珠穆朗玛峰越来越近。</h3> <h3>嘉措拉山口,一字排开的雪山从左到右横亘到我们眼前,惊叹!尖叫!傻傻地也分不清雪山的名字,只会睁大眼,张大嘴:太美啦!太美啦!<br></h3><h3>嘉措拉山口,318国道最高垭口。海拔5229米。被喜马拉雅群山环绕,傲视群雄。这里是除了南极,北极外的世界第三极,世界的屋脊。这里是我的祖国壮美巍巍的山河。</h3><h3>定日县,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今晚的住宿海拔4500米,人生的又一个挑战。</h3><h3><br></h3> <h3>定日县,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今晚的住宿海拔4500米,人生的又一个挑战。<br></h3> <h3>9月5日,大家起来状态都不错,看来已经适应了高海拔。从定日到萨嘎有两条道可选择:一条走219国道,另一条是近年才修建的定日到萨嘎的县道,经过珠峰大本营。跟住宿和饭店的老板打听,县道的风景极美,还有定日这几天晚上都下雨,去大本营的都没看到珠峰。原本看珠峰的几率为50%,这下更渺茫。盟主决定走县道,经过老定日(冈嘎镇)还有个观景台,碰碰运气。</h3> <h3>在一村庄停下买水时遇到一位美丽的阿佳(藏族对已婚妇女的称呼),正在手工编织藏式披肩,在携手奔小康的路上,民族的传统的让它发扬光大。</h3> <h3>我以为今天就踏上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哪知道我们看到世界级的风光带。最美的景观多数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方,一点不错。出发时天色还有点昏暗,太阳正努力穿过云层,云在走,光影在走。我们看到裸眼的4D大片。反正我词穷,形容不出来。相机也拍不出光影瞬间变化的神奇效果,这种场景不是亲自走一趟无法体会,只能用眼看,用心记。</h3><h3><br></h3> <h3>我们一路看景,一路寻找珠峰。盟主说:看见雪山就拍,拍完了再研究。这张是最疑似珠峰的。</h3> <h3>高原的天气瞬间变化。刚过冈嘎镇,车开进一团黑云里,豆大的雨点啪啪往下砸,雨大的雨刮子都忙不过来,路也看不清。正发愁该怎么办?远处的天空出现一块蓝色的亮光,加大油门往光亮处开</h3> <h3>等我们到佩枯措,雨过天晴。</h3><h3>佩枯措,和西藏其它知名的措比,它默默无闻。它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雨后阳光灿烂,湛蓝清净的湖面如一块碧玉。</h3> <h3>我们的午饭就此地解决,自嗨锅配馒头。背靠雪山,面对圣湖,吃着海座捞的自嗨锅,这场景不要太爽!</h3> <h3>身后是象魔域大门般的雪山,气势雄伟。当时我们还傻傻的不知道这就是希夏邦马峰唯一一座全境在中国的8000米以上山峰。</h3> <h3>午饭后我们幸运在湿地发现高原的精灵———黑颈鹤。它们在湿地草原悠闲散步,觅食,鸣声洪亮,体态优雅。黑颈鹤不怕路上开的车,但对人很警惕,你一下车靠近它,立马会被察觉,只能躲在车里悄悄地拍。</h3> <h3>明天去朝拜神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