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锅里煮岁月

周呦呦

<h1><font color="#ed2308">  过去的农村和现在不一样,常常是大院子小房子。房子一般只盖三间,能住就行,剩下的地方养鸡鸭鹅猪和种菜,吃永远是最大的事。</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三间房子坐北朝南,有钱覆瓦,没钱苫草,前窗下镶玻璃上糊纸。远远看去低矮、简陋却显得很温馨。</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推开中间对开的两扇木门,便看见左右各有一个灶台,灶台直通两边屋子里的两个大炕。灶台上有一口大黑锅,上面盖着秫桔杆做成的锅盖。</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我小时候常看母亲钉锅盖。在秋天割高梁时顺便把笔直的高梁杆留好,用刀修得光滑干净备用。还要准备好麻绳、锥子、顶真儿。然后就在一个空大盆上翻来覆去地钉锅盖,最后用量好的尺寸取圆,这样大大小小的锅盖就做好了。灶台上的锅盖是最大的,也最费时。做饭的时候锅盖上升起袅袅的炊烟,里面的饭菜便慢慢熟了。</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锅盖可以自己做,但锅得去买。到现在我也弄不清到底是按灶买锅还是按锅垒灶,只记得石灶垒完后把大铁锅往上一坐,刚刚好。然后用穰桔泥一抹,盖上锅盖,就可以做饭了。</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其实大铁锅并不只是用来做饭,烧水,烀猪食,什么都可以。当然做饭是它最主要的用途。做什么饭,煎炒烹炸炖煮蒸,凡是你能想到的,没有它不能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那时候油腥少,地里种的最多的就是玉米,所以棒米粥,棒渣粥,棒面粥,棒子面饽饽等是锅里常见的饭食,菜主要也是地里四季种的白菜,土豆,红薯,窝瓜,豆角什么的。肉很少见,大都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现。</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最常吃的是贴棒面饽饽熬大菜。先把锅烧热,再剜上一筷子荤猪油炼上,葱花漆锅,切好的菜码儿推进去,将和好的棒子面在手里团乎好,恰到好处地贴在锅壁上。因为人口多,常常要贴上满满的一圈才够。然后盖锅烧火,二三十分钟后饭就做好了。炕上放桌,端上大菜和金黄的棒子面饽饽,一家子人便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喜欢挑沾了菜汤的饽饽吃,有滋味。</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人有高矮胖瘦,年有丰灾好坏。遇到荒年,锅里的饭食也可怜。干的不见了,只剩稀的,白菜萝卜不见了,只有灰灰菜野树叶。菜粥是主食,咸菜是常客,可男人们偏偏要端上一大碗稀粥,捏上几根咸菜聚到胡同口的大树下,一边唠着嗑一边转圈吸溜一下,把碗里的粥喝下去一大截,再咬上口咸菜,还不忘夸耀一下自家媳妇熬的粥有多么的好喝。</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孩子不知道大人已经把稠的都盛到了自己的碗中,还在那里嚷嚷着粥太稀,吃不饱。大人们便把自己碗里的全部倒进孩子碗里,然后一边舔着碗边一边说,明天吃干的,明天吃干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熬过了青黄不接的日子,到了秋天,就能够吃上饱肚子了。收玉米的时候会挑出一些嫩瞎棒子,把它们倒进锅里,加上清水炖煮,大概多半天的光景,就会从锅盖上蒸腾的水气中闻到一股甜香的味道。掀开锅盖,用筷子插上一根嫩嫩的老玉米,使劲地啃噬着,似乎从前饿肚子的苦难也快乐地咽了下去……</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还可以蒸上满锅的红薯,靠近锅邦的红薯会留下一层硬硌支,流出甜甜的汁儿,我们专拣这样的吃,会吃上好几块呢,只是肚子撑得不舒服,放几个响屁便没事了。吃剩下的红薯就扔到房顶上,等晒干后用棍子捅下来,装在口袋里,时不时的掏岀来咬上一口,艮纠纠的,十分好吃。</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过年是最忙碌的时候,也是锅灶用得最多的时候。做豆腐,打年糕,蒸团子……特别是宰年猪,一年吃素的大铁锅终于开了荤了。</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把猪肉切成四方巴掌大的小块,放进加上清水的锅里,大火煮沸,用一个铁钩子不断钩起翻腾,随着不断冒起伏伏沉沉的油泡泡,肉渐渐地熟了。我们小孩子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大人便用铁钩子挑熟好的肉捞起,撕下一块塞进我们的嘴里,并安慰地说,等等啊,让你吃个够……对了,那铁钩子有个名字叫“馋痨”,它和我们一样,一年只有一次和油腥亲密接触的机会,其它的时候被静静地挂在污渍的老墻上。</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民以食为天,没有锅便失去了生活。大炼钢铁的年代许多锅都砸了,于是人们的日子更穷了,甚至饿死了人。我曾经有过一次砸人家锅的经历,那是在河套边洗澡时和别人打架,吃了亏的我怎么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于是便决定去砸他家的锅。我抱起一块大石头从河套哭着走回村里,直奔他家,可这砸锅的念头却随着离他家越来越近而逐渐消减了,最后只好把石头砸在门上,然后坐在地上夸张地大哭起来……</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说实话,自小胆怯怕事的我是不敢砸人家锅的。砸锅就是砸了人家的饭碗,就是砸了人家的生活。如果真砸了的话,暴脾气的父亲会狠狠收拾我的,现在想起来,我还感激自己当时的冷静,不,应该说胆怯。</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我还听说过往人家锅里尿尿屙屎的事情,但没有看见过,自己更不敢干。可是看见过两家打架最终砸锅的事情,那就不是什么赔偿所能解决的了,不弄个你死我活是不会罢手的。</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时间的使命就是让一些东西不断地消亡和诞生,但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大铁锅连同它的记忆却始终没有消弥掉。走在大街上,林立的招牌好多都与铁锅有关,什么铁锅炖鱼,铁锅柴鸡,铁锅贴饼子……人们实际上是想要吃出一种回忆,吃岀回忆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属于一个七八口子的家的味道。</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常感念于一家人困境中互助守望的日子。让我们对苦难甘之如饴,对幸福倍加珍视,让我们一直到现在仍怀有不舍的骨肉亲情,即使偶有嫌隙,也会很快弥合,相好如初。</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在老母亲卧病在床的日子,尤其感谢远近牵挂的那些亲戚、朋友和与我一同守护的家人。谨以此文致敬!!</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