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状元吴锡龄故里一一大斐村

郑继红

<p class="ql-block">  大斐村位于休宁县西,属齐云山镇。村北边是高耸峻拔的云头山,周边竹木环合,村中山坳处有半月形池塘,最初,因村中有高大的香榧树而名为大榧村,后村中族人以诗书继业、礼义传家,便以文采斐然的“斐"而更名大斐村,并沿用至今。村口处原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吴氏高宅大院“遵德堂”,共有前、中、后三进,一进高于一进,清乾隆四十年(1775)乡人吴锡龄高中状元后,其前进大厅便高悬起“文魅武威”的金匾,昭示前着大斐吴氏家族的显赫与荣光。</p> <h3>  据现存上海图书馆的《休宁大斐吴氏族谱》和道光版《休宁县志》记载,吴锡龄的远祖是元末一个名叫吴富的山林隐士,非常有学问却不愿意做官。吴锡龄的祖父吴休文在乡里多行善事,曾捐银十万两,将坑洼的外出六十里通道,修成平坦大路。吴锡龄的父亲吴思英是康熙年间的休宁县学生员(也就是秀才),病逝的时候,吴锡龄才3岁。吴锡龄是靠同父异母的哥哥吴长龄抚养成人的。哥哥长龄是增贡生,本来很有前途,但为了侍奉继母陈氏,抚育幼弟锡龄,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替人当帐房先生挣钱养家,并延请名师为锡龄授课。锡龄见哥哥如此任劳任怨,对自己如此关心爱护,既感动又愧疚,无以为报,只有更加发愤读书,丝毫不敢懈怠,学业由此突飞猛进。乾隆三十七年(1772),江南乡试,他高中举人,授内阁中书,很快又进入军机处任职。3年之后,又大魁天下,夺得状元桂冠。</h3> <p class="ql-block">  哪知吴锡龄的身体一直不好,高中状元时已是痨病晚期。乾隆知道后,随即授吴锡龄翰林院修撰,赐六品衣冠和金质簪花,并特赐参汤一碗、御酒三杯,以示厚爱。但仍无力回天,吴锡龄翰林没做满一年就不治身亡。乾隆皇帝闻知,叹道:“可惜徽州吴状元!”因“吴”与“无”谐音,当时在场的徽籍大臣听罢,无不潸然泪下。噩耗传回家乡,大斐山村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鬓发染霜的哥哥长龄痛哭失声,却没有被无情的现实击倒。他又挑起抚养孤侄吴若曾的重任,直到70高龄还到山外四处奔波,终于将弟弟留下的独苗培育成人,由拔贡入选吏部文选司,成为七品小京官。侄孙吴自孚后来也能自食其力,接续状元郎的香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