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之湾 共建杏坛菁英之梦 第六届全国“绿色课堂杯”初高中优质课观摩之行

Therage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10月26日,半岛之滨,同行绿色之舟,第六届“绿色课堂杯”初高中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在大连市春田中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事教育专家,优秀教师,青年教师600余人参会,在安康市汉滨区教研室的领导下,一行30余人共赴会场,分别参与初高中各学科优质课观摩,初中数学组在工作坊负责人邓玉林的带领下,指导老师张运林组长,张永军校长的陪同下,陕西省教学能手、汉滨高中西校区教科室主任史胜高老师参与初中数学组比赛,青年坊员姚欣鑫、胡宗根等几位教师有幸一同参与观摩学习。</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有温度,有宽度,有深度的教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自绿色教育院专家评委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作坊成员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史胜高老师走红毯,签名墙合影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样来自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民主九年制学校参加初中语文组竞赛的林晓峰老师签名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坊主邓玉林与参赛老师合影</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张运林老师和两位参赛选手</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参加初中数学组的选手介绍</font></h3> <h3></h3><h3> 开幕式上,“绿色课堂杯”活动的创始人、全国教师绿色教育研究院刘萍院长在一首《追光者》中回顾了六年来绿色课堂的发展历程,她与团队的热爱和真诚,深沉与坚守,让我们看到这宽广的绿色课堂舞台是一线教师的星光大道,这扎底的绿色课堂研究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未来,刘萍院长将带领绿色教育更进一步,探索更精彩的教育世界。</h3> <h3>  江苏省常州市的全国模范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潘建明老师为大家做了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行为的转型与创新》的专题报告,作为草根专家,他专业的解读,经典案例的分析,丰富的语言互动,激情而多元的人格魅力,引领了“绿色课堂杯”的新高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下午1:20开始精彩的观摩赛课活动</font></h3> <h3>  第一节课来自西安第三中学王榜平老师执教的《一元一次方程》。王老师以丢番图墓碑上的故事导入情境,让学生思考,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灵活简洁性。接着给出实际问题列方程,引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辨析解方程与方程的解的区别。同时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风趣的一面,以自己体重为题编写了一道题:励志减肥五个月,每月减掉两公斤,现在是原来的8/9,之前体重是多少?让学生解答并要求学生编题,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分开自主展示与评价。最后,观看有趣的洋葱视频进行总结四个概念和一个方法!</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学生黑板展示环节体现优秀的整体素养。</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font>(细节:六位学生板演解题过程都是平时要求的统一高度开始写解题过程)</h3> <h3>  第二节展示课同样是《一元一次方程》,由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黄滔老师执教。黄老师以当下最火的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视频开场,根据阅兵方阵之间的数量关系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分组用不同方法完成后,趁热打铁提升问题难度,体现出用方便解题的优势。继续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在展示中教学本节课的有关概念,以微课形式强化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最后进行巩固练习。</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三节展示课由来工作坊的史胜高老师执教七年级第二章章末活动课《探索规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课前坊主帮忙给学生分发学习教具和探究任务单</h3><h3>(春田中学学生整体素养很高,大家感触颇深)</h3><h3>上课:</h3><h3>恩师,您好;(90°鞠躬,整齐划一) </h3><h3>客人,您好!(整齐转身,90°鞠躬)</h3><h3>下课:</h3><h3>恩师,您辛苦了;</h3><h3>客人,再见!</h3><h3><font color="#ed2308">习惯的培养重在过程!</font></h3><h3><font color="#ed2308">这种问好的仪式本身也是一种教育!</font>(源自尊敬的张运林老师)</h3><h3><br></h3> <h3>  史老师课前互动——学生相互按摩肩颈,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让专家评委眼前一亮,跟着活动颈椎。</h3> <h3>  课始,让学生观看生动、有趣的洋葱视频,初步感知用火柴棍摆三角形的规律,了解找图形规律的方法。</h3> <h3>  接下来学生小组探究学案中的活动,学生分别从数与形观察、猜想得出规律,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史老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结论,充分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想、探究、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展示回答练习题,找出图形规律。</h3> <h3>  在探究日历活动中,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日历,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史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从相邻左右两个,上下两个日期入手,到四个相邻,再到九宫格的探究,由易到难,发现规律,进行说理证明结论,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展示环节得到充分体现。</h3> <h3>  变式练习环节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在前面探究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在此环节完美呈现,分别从数与形多角度得出规律,多种方法灵活应用,证明验证结论有理有据,教师及时总结方法和数学思想,进行巩固。最后以有趣的课后探究日历中“H”和“+”图形的规律为作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最终生成的板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节精彩的展示</font><font color="#010101">课结束后,得到听课教师纷纷好评,</font><font color="#ed2308">旁边外省市的听课教师这样感慨——这就是绿色课堂,课堂注重学生能力和思想的培养。</font><font color="#010101">史老师我们都给</font><font color="#010101">你点赞。</font></h3> <h3>  第四节展示课内容同样是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探究规律》,来自深圳市新安中学教师丘婕婕执教,同样精彩,丘老师语言温柔,教态自然大方。本节课以两个活动的形式展开,放手让学生探究,操作,说理,发表见解,让课堂回归学生,尤其发散思维的培养值得我们学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丘老师这节课中,学生精彩的瞬间</h3> <h3>  第五节展示课由来自西安交大阳光中学的史红升老师执教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史老师课堂教学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从观察立体图形的面,线,点引入课题,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出三视图,小组探究,在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巩固,变式,很好的让学生掌握。接着放手让学生利用教具去展开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用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自主体验探究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平面想象。</h3> <h3>  第六节展示课是来自常州外国语学校周琦老师执教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周老师端庄典雅,向大家展示生活中的漂亮图形和建筑,展开抽象让学生去感知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几何史,接着进入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探究,立体图形的分类,小组交流展示实物抽象出各种球体,柱体,椎体,台体,并画出三视图。互动游戏在暗箱中摸出指定的图形极大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展开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讨论探究,整节课,周老师很有耐心,给学生足够时间观察,操作,探究。</h3> <h3>  来自鞍山市高新实验学校的孙瑜老师执教第七节展示课《同底数幂的乘法》,小组合作拼长方形探究面积,列式引入本章内容,很好的以活动形式让学生感知知识和方法。观看视频了解整式和多次方程的联系,过度到什么是整式乘法?接着出示例题,根据乘方的意义解决问题,在展示练习的过程中设计几个追问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和符号语言。在辨析练习中同样用追问进一步巩固公式的应用,在不同底数化为同底数教学中,通过学生在分析,交流,改错的过程中得以掌握。孙老师课堂语言简练利索,追问指向精准,评价及时到位等优点非常值得借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展示小组探究成果</h3></font></h3> <h3>  第八节展示课由来自内蒙古张洪林老师执教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本节课张老师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解题格式的规范。</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上学生你写我讲的展示环节</h3></font></h3> <h3>  第九节展示课是来自太原五育中学的王海霞老师执教的《从分数到分式》,王老师以绿色太原为相关话题引入四个问题,学生得出代数式,有整式也有分式,这样进入分式特征的探究,比较与整式和分数的不同点得出定义。在通过辩一辩,编一编,算一算,变一变,练一练进行有效的巩固,整节课以分式——性质——运算——应用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在编一编环节的板演展示</h3></font></h3> <h3>  第十节展示课由来自青海省湟中县土门关初级中学的丁生芳老师执教的《分数到分式》,同样丁老师给学生带来了美丽的青海旅游宣传片和小礼物,本节课丁老师注重向学生渗透建立模型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教师耐心的练习指导给我留下深刻映像。</h3> <h3>  第十一节展示课由来自重庆市风鸣山中学的邹巧老师执教的《轴对称教学活动课》,温柔可爱的邹老师以美丽家乡重庆的美景美食图片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画对称轴、轴对称图形、花边,感受轴对称的美,从一个基本图形转化成美丽的图案。学生利用轴对称设计的图案更是丰富多彩,在探究等腰三角形中相关线段关系中,先让学生猜想,再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结论,充分让学生在同伴中展示,交流,论证。</h3> <h3>  第十二节展示课的内容同样是《轴对称教学活动课》,由来自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王一为老师执教。王老师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去猜自己名字的首个字母展开本节课,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以三个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其中王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周边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值得学习借鉴。</h3> <h3>  最后由大连市甘井子区第28中学张家宝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节优质展示课,执教内容为《“边边角”问题探究》。本节课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认识,这才是我们教师理想中的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张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这离不开张老师强大的个人素养和课堂把控能力,也离不开学生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展示环节,由推荐的两位学生主持人组织评价,无论是答题说理环节,还是小组板演展示环节,井然有序,评价到位。</h3><h3> <font color="#ed2308"> 附:学生上台展示用语</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生:我的想法/观点是……</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大家有什么疑问和补充?请指出</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font></h3><h3><br></h3> <h3>  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张老师依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要求动手操作,说画法,小组合作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给出证明,展示环节最为精彩,由学生上台讲解过程,其他学生质疑,大家再讨论论证,张老师从容引导组织。在探究用“边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采用分类讨论法,当等角分别是直角,钝角,锐角情况下,需要满足那些条件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学生们同样根据条件展开激烈讨论,得出结论。整个课堂刺激高效,回味无穷,学生的精彩课堂展示也让我们认识到与发达城市教育的差距,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追赶,才能不忘教育初心。</h3><h3><br></h3> <h3>  课后进行专家点评,就课堂生成问题向参赛选手进行提问答辩,同时就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指正,我总结有如下几点:</h3><h3>1.章始课要渗透学生明白本章要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h3><h3>2.要让思维可视化,呈现在学生面前;</h3><h3>3.微课使用要合理,做到恰到好处;</h3><h3>4.一般到特殊是不完全归纳,从特殊到一般需要验证;</h3><h3>5.几何教学可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有动态感知;</h3><h3>6.课堂不怕暴露差异,暴露问题,有问题才有探究的价值,课堂才会更出彩。</h3> <h5>  由于编者功底尚浅,阐述不到位,有问题的地方请见谅,手机像素不太好也请体谅,感谢您的阅读,谢谢!!!</h5> <h5><i><br></i></h5><h5><i>图文编辑:姚欣鑫</i></h5><h3><i><br></i></h3><h5><i>编审:邓玉林</i></h5>

学生

展示

课堂

探究

老师

图形

执教

绿色

本节

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