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怀揣着对学习的渴望,承载着对名师的敬仰,寄托着对名师课堂的向往,2019年10月25日,宝塔区南关小学14名数学老师来到了美丽的古都西安,相约在了第十九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深度思维力探究暨课程文化建设教学观摩研讨会”上。</h3> <h3> 两天半的培训安排了10场学术报告,11节课例示范,分别从“儿童本位 深度教学”、“整合拓展 融会贯通”、“无痕教育 数学生活”、“学科整合 文化育人”、“课题展示 名师引领”五个模块展开。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幽默的教学语言、睿智的数学思维、简约并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对深度思维力的探究,生动诠释着核心素养下的教育内涵,展示了独特的教育魅力。</h3> <h3> 数学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曹培英老师的学术报告《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反思性实践研究》,拉开了本次培训的序幕。他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引导我们怎么走出教学误区,让我们对教材的编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深度学习“深”在何处,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希望我们的课堂应出"原创"而不是"山寨"。</h3> <h3> 张新春老师的《数与形》这节课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整节课体现了“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一理念。张老师的教学风格风趣幽默、整个会场不时传出发自内心的感概,被他诙谐的语言所感染、被西电附小的孩子所折服。</h3> <h3> 刘松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让人耳目一新。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从学习的实际出发,教给学生所需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刘老师在讲座《新时代背景下数学课程的整合与拓展》中指出,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还给学生学习权,充分相信学生。其中,学会学习是原点,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中的核心。</h3> <h3> 徐斌老师执教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捕捉教学细节、探索画图方法,加强练习比较、凸显画图策略,体验画图价值。徐老师追寻的无痕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h3> <h3> 牛献礼老师的《探秘三角板》通过推理-猜想-验证这一教学过程,将一节简单的课上出一个新高度,探究出165度的角来。每一节课不一定要高潮跌宕,数学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有时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静待花开。</h3> <h3>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智慧灵动,自然洒脱,看上去仿佛浑然天成,却又处处匠心独运。在《图形中的秘密》这节课中,老师退至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思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h3> <h3> 顾亚龙老师《位置的表示方法》这节课,由简到难,表面上一直在研究蜘蛛的位置,实质没有脱离如何用更好的表示方法来确定位置,整节课新颖独特,由导航到卫星,紧密贴近实际,不脱离生活,课的结尾以经纬度表示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让人眼前一亮。顾老师整节课重难点不知不觉在潜移默化中突破,最后向学生抛出了疑问:如何在“体”上表示某一个物体的位置,提升了整节课的层次,留给了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再一次让数学回归生活。</h3> <h3> 何月丰老师提倡“习题是数学的样子”,他在上《折线统计图》这一课中,利用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并根据已有数据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数据表现过去,更要教会学生利用数据表达未来。</h3> <h3> 最后一节课是由周卫东老师带来的《平均数再识》一课,课堂围绕“考得怎么样”展开教学,紧扣平均数的要义,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均数的趋中性和敏感性,使学生懂得平均数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考场,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h3> <h3> 整个学习过程中,随着大师们精彩课程地进行,参会的老师们遨游在数学课堂的海洋中,或专注聆听讲课,或奋笔疾书记要点,或到教学设计精彩处拍案叫绝,感慨于大师们精彩绝伦的课堂引导与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随机应变驾驭教学的能力,我们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之花!让我们一起碰撞思维,共同探讨,使自己的课堂凸显思维美,语言美,艺术美。 满怀期待而至,满载收获而归,感谢名师之路!</h3><h3> 名师课堂,花开有声;</h3><h3>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