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城市建设者----我镜头里的农民工兄弟

高安发

<h3>  从春暖花开到白雪纷飞,无论我们行走在哪一座城市间,都会看到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变得越来越美。更能看到拥挤不堪的棚户区在逐渐被整齐有序的住宅楼代替。而能把钢筋混凝土变成风格各异的建筑,变成人们温馨家园的人,除了建筑设计师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农民工,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h3><h3><br></h3><h3>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忍受着孤独与寂寞,忍受着劳累与疲惫,在建筑工地开始了紧张繁忙而又辛苦的工作。钢花四溅、机械轰鸣,尘土飞扬,只有你亲眼目睹了才能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因为最后的高楼大厦上看不到他们最原始的工作印记。</h3><h3><br></h3><h3> 今年,乌兰察布市的建筑行业格外活跃。尤其是桥西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区各项工程都在紧张有序的地进行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纷纷涌入这座美丽的塞外山城。</h3><h3><br></h3><h3> 我伴随这支劳务群体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在乌兰察布建设大潮中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h3><h3><br></h3><h3> 2019年4月10日,开工奠基仪式。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巨德房地产新城二期工程也正式拉开了建设帷幕。</h3> <h3> 首先进行的是土石方开挖工程,土石方量达30多万立方米,近百台大型机械设备进入现场。</h3> <h3> 挖掘机也累得睡着了</h3> <h3>  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涌入乌兰察布,是他们肩负着乌兰察布棚户区改造的建设重任。</h3> <h3>  工地上钢筋绑扎也能看到女性的身影,她们活跃在各个项目上的钢筋绑扎工作岗位上。</h3> <h3> 绑扎后的成品很规范</h3> <h3>  钢筋的半成品后盘制作,是保证现场绑扎能否顺利推进的前提。</h3> <h3>  框剪、框架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浇筑是最后一道工序。为保证工程质量,均需连续作业,有时要连续几天才能完成。</h3> <h3>  兄弟太累了,混凝土浇筑需要连续作业,这位兄弟已经连续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又累又困,实在熬不住了,他没等坐稳就睡着了,看着都心疼,真不忍心再叫醒他。兄弟,好好睡一会儿吧!我从内心敬佩你们!</h3> <h3> 夜战第一线</h3> <h3>  每项工程都要以样板引路——这就是6号商业楼的独立基础成品。</h3> <h3>  架子工在搭设外围脚手架,它是人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h3> <h3>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好眼不如一根线</h3> <h3> 初具规模的小区</h3> <h3>  虽然他们的工作环境差,但当我真正去接近那些建筑工人的生活的时候,吃惊地发现,他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不是怨天尤人,浮躁不安,而是豁达乐观,踏实努力!看他们那朴实的身影,看他们那灿烂的笑容!</h3> <h3> 夜幕下疲惫的背影</h3> <h3>  家里太热,就把饭桌搬到室外,中秋节全部放假半天,来瓶啤酒祝贺一下——兄弟们中秋快乐!</h3> <h3> 忙里偷闲给家里报个平安</h3> <h3>  这是甲方和监理每周六的工程例会,甲方配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团队,从工程质量到安全教育,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取得了预想目标。</h3> <h3> 技术交流</h3> <h3> 这是乙方的安全教育会</h3> <h3>  由乌兰察布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近20万平米规模的工程,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主体及二次结构和3万多平米的地库如期全部完成。这也是乌兰察布市今年开工的项目里,速度最快、质量达标的项目。得到上级和甲方以及社会上高度认可。</h3> <h3>  10月底的乌兰察布已经很冷了,工地上今年的建筑工程基本完工,拿到了工钱的工人们打点行囊,就要离开这个他们曾为之付出血汗的城市,踏上回家的旅途。此刻,他们归心似箭,盼望着早日见到离别已久的父母和妻儿,盼望着和正常人群一样能够每天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在年末拿着辛苦钱回家与家人共享快乐与幸福,只希望来年能够在家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用再一次忍痛离家外出打工。只是,不知他们的这个愿望何时能实现。</h3> <h3>  出发前和家里的亲人们通个电话,盼望早日与离别已久的父母妻儿团聚</h3> <h3>再见!可爱的农民工兄弟们,祝你们一生平安!</h3> <h3> 摄影/编辑 高安发</h3><h3> 2019年10月之前拍摄于施工现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