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甘青之旅2019(2)

雨南京

<h3>嘉峪关<br><br>行前见过许多嘉峪关的照片,是荒芜的沙漠中的一座可以屯守许多士兵的关城,大城堡。待到终于来到它面前,首先布满眼眶的是一大群商贩,不少好像是维吾尔族的,在卖一种比桌子还大的大糖饼(切糕),有一尺多厚,里面许多的瓜枣干果核桃仁,好像味道不错的。在他们的后面,是入口和树木遮掩着的城堡,看不出有多么地雄峻或险要。</h3> <h3>走近了,再登上城关的6米高墙,则可以想象在600多年前,这是多么叫人望而生畏的堡垒,即使是今天的小小的我,在我们个人的人力面前,这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只是,这一切,除了沙漠和城关的规模,好像并不比别处的城池有太大的不同。这样想着,我信步继续参观着。走到城关的东南角,望眼西北,是一横延绵突兀的山岭,虽然是因为相当地远(山脚约八公里)而不显得高耸,<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却也足以让我肃然想起古人的诗句来:一片孤城万仞山!环顾四周,南边是巨大的祁连山,周围是荒芜的沙漠,脚下是这无所依仗的城池,戍边岁月,凛然苍坛;此刻,这熟悉的诗句,已分明不再是一幅抽象的高亢画面,不再是遥远的雄峻苍凉,在依然的诗意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凛烈,岁月苍茫。</span></h3>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处在长城的最西端,筑于祁连山和黑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的最狭窄的地段,峡谷宽15公里,关城四周是冲积出来的黄沙石土,不见树木,可能因为缺乏木材木炭,嘉峪关的外墙和连绵出去的十几里长城都是土石夯实起来而不是砖砌的。峡谷虽然干旱炎燥,关隘所在地却有一弯千年不干的泉水,叫做九眼泉(九在这里不是实指,是多的意思),扼守着丝绸之路口隘的城关傍水而建,成为大漠里进退攻守的雄关。西出长安,向西北跋涉1300多公里,到达这里的无人地带,当夕阳西下,大漠萧瑟,一片孤城,万仞山岭,去国离乡,音讯杳然,将官们借诗浇愁励志,兵士们或许也能分到几杯温酒,暂时忘却一下凛烈的战场和家乡的月圆吧?</p> 去嘉峪关,我们是从兰州出发,由动车穿过许多的祁连山隧道,之后,高高的峻岭之间的开阔的峡谷,是中国五大草原之一蒙宁甘草原的祁连山大马营草原,说是军马的牧场。火车开了很久才离开草原到了嘉峪关的沙漠地带,可惜我们错过了七、八月的油菜花。祁连山意为“天之山”,是古代匈奴语的名称。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嘉峪关周边的城墙有些是单墙,上面没有两边筑有矮墙或城垛的走道,<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若要在这些墙上抵御敌人,士兵们得站在梯子上吧?</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这些城墙虽然是土石做的,没用砖,造得还是相当坚固,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还依旧站在那里。说是建时先要把黄土焖制熟化,通过反复夯杵夯打,据说还加拌糯米汁白灰膏增强粘合力。嘉峪关是个规模很大的城池,周边长度733米,差不多有8个体育场那么大,嘉峪关有内、外城,内城的周长也有640米。关城里有三座高大的城楼,里面有点兵场,戏楼,还有一座关帝庙,说是替出生入死的官兵们镇邪祈福的。</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驻守嘉峪关的历代将官由游击将军担任(注),关城内有游击将军府, 内有书堂,武堂,和议事厅,门前各有对联。书堂前为:“效忠社稷酬壮志,寄情书剑慨平生“,武堂前是:“烟尘剑戟驰沙场,风雨旌旗立雄关”。议事厅前书者:“金鼓动地战旗猎猎映大漠,铁垒悬月轻骑得得出长城”,上有横匾“神威永护“。第一任游击将军是芮宁,肃州(今酒泉)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也即嘉峪关建关后的第144年)在任九个月,那年吐鲁番酋长满速儿大兵入侵肃州,芮宁率千户长、百户长领兵在今嘉峪关文殊镇冯家沟村一带和满速儿激战,芮宁最后中箭而亡,嘉峪关失守。直到175年后,康熙30年清朝重新派游击将军驻守嘉峪关,直到清朝的最后一任游击将军,李正鲁,1882年。两百来年,历任将军共18人,有名有姓,刻在将军府的门内,都应该是有志男儿。屋宇之间,我们遥想着他们的脚步;远去的斯人啊,您们可曾梦到过今日关城的一点半滴?<br><br></h3> <p>嘉峪关还有许多的穿凿传说,其中之一是中华文化里“关照”这个重要词汇的起源。当时进出嘉峪关这个边防重镇,必须有严格的官方文照,也即今天的护照签证。据说,“关照”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明代的嘉峪关,还分有许多种,比如屯民,戍卒,商客,使节;一直演变到今天,成为“请多关照”,它的种类名目,也演变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几种。<br><br></p><p>往事如烟。<br><br></p><p>M.D. 2019-10-26<br><br></p><p>注: 百度说,游击将军,官名。汉朝始置,本为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时有游击将军。到了明朝,是镇戍军中的军衔,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