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为何如此迷人——我的第五次入藏之行(续完)

首席旅行官CTO

<h3>10月5日,第二十三天,噶尔——革吉——改则。</h3><h3>阿里首府噶尔县城的街头雕塑是金牦牛。</h3> <h3>阿里北部的羌塘无人区是野牦牛生活的乐园,其中一种毛色金黄的野牦牛特别珍贵,这种金牦牛是进化的结果还是异化的偶然?正处于科学研究之中。</h3> <h3>噶尔海拔4400多米,清晨的街头,十分宁静。</h3> <h3>城市不大,但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看得出各地的对口支援还是比较充分。</h3> <h3>阿里是众多山脉汇聚,多条河流发源的地区,有独特的高原自然地貌。200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也是面积排名世界第二大的自然保护区,它形成的高寒生态系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h3> <h3>阿里北线主要还是看动物和“措”,因为羌塘高原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人迹罕至,北部更是无人区,遗留的人文景观不如阿里南线那么丰富。</h3><h3>我们沿G317延伸线一直往东。</h3> <h3>兀鹫在山坡上翱翔。</h3> <h3>阿里是高原偶蹄类动物的天堂</h3> <h3>出噶尔县城,G317先是一直伴着森格藏布(即狮泉河,印度河的源头)。狮泉河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神山的北麓,一路奔流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湿地。</h3> <h3>这些湿地滋养了高寒草地,抚育了众多的水禽和其他高原动物。途中我们也遇见了壮观的黑颈鹤、棕头鸥、斑头雁群,以及藏狐、赤狐等捕食者。</h3> <h3>对于阿里还有很多形容词:“最西藏”、“最狂野”、“最接近天堂”……其中“一错再错”最广为人知,今天在G317公路两旁,遇见了一个又一个湖,叫得上名字的就有聂尔措、纳屋措、别若则措、物玛措、塔拉不措、虾噶措……叫不上名字的更多。</h3> <h3>遇到“别若则措”,想开车去湖边“惹”它。</h3> <h3>湖滩看上去蛮结实的,实际上很松软,湖名就叫“别若(惹)则措”,惹事了,就错!一号车深陷草地。经两辆越野的拖拽,才脱离险境。</h3> <h3>离开“别若则措”,开入紧挨的“萨布拉措”洗车。</h3> <h3>午餐放在革吉县城。</h3> <h3>路过中国的盐湖城,开车下盐湖。</h3> <h3>阿里北线的湖泊许多都没有出水口,所以湖水含盐量极高,这些咸湖中的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锂的含量,居于世界前列。</h3> <h3>傍晚抵达海拔4400多米的改则县城,入住改则大酒店。</h3> <h3>10月6日,第二十四天,改则——那曲尼玛</h3><h3>依然是看“措”,依然观赏沿途的野生动物。</h3> <h3>见到了阿里南线未遇到的藏羚羊群。</h3> <h3>公路南边的冈底斯雪山。</h3> <h3>山下的草场,聚集了大群的藏羚羊。</h3> <h3>高寒草地能承载多少牲畜?人类如何平衡家畜的和野生动物的数量?经常出现在脑海里。</h3> <h3>洞措,是今天遇到的最漂亮的湖泊</h3> <h3>途中“方便”</h3> <h3>今天的午餐是路餐,在一个桥洞下。</h3> <h3>高原的云也是非常的奇特美丽的。</h3> <h3>为了不让行驶途中太过单调,玩起了拍摄车队行进中的视频。</h3> <h3>离开改则后没走措勤这条线,沿着G317今天从改则直接去那曲的尼玛县。我们没能去当惹雍错、达尔果雪山、南日扎木措,非常可惜。</h3><h3>当若雍措和达尔果雪山是苯教的神山圣湖,附近有中象雄国的王城遗址,还有苯教最古老的寺庙。当惹雍错还是西藏第三大湖。</h3><h3>南日扎木措是西藏第四大湖,面积也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国国家地理》曾经介绍,在它的湖盆中发现含量丰富的锂元素,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我这一辈子与电源系统打交道,作为锂电池所用的原材料还是比较关心,如能实地考察,更能为此次旅行增添乐趣。</h3><h3><br></h3> <h3>下午四点前,就进了尼玛县城(属于西藏那曲地区)。</h3> <h3>酒店对面是一个学校,刚刚下课,没事就去参观。校舍漂亮,看学生们在操场里跳着锅庄,彼此都很享受。</h3> <h3>一帮男孩主动要求拍照,汉语流利。</h3> <h3>10月7日,第二十五天,尼玛——班戈</h3><h3>连续三天,观各种动物群、“措进措出”、过连绵不绝的雪山、高寒草原。海拔都在4400米以上,队里有人第二次高反,但都坚持下来了。</h3> <h3>藏羚羊群</h3> <h3>依然是“七措八措”,途中遇见班戈措、色林措、错鄂、穷措、吴如措、达则措、恰规措……</h3> <h3>先后遇见两个“天空之镜”</h3> <h3>第一个在“达则措”。一条沙堤分割的湖面,平静如镜,倒影着白云和蓝天。</h3> <h3>这里是拍倒影和跳跃的极好场景。</h3> <h3>第二个天空之镜在“恰规措”,湖西南侧有纤细的湖草,分割出了一大片平静的湖面,倒影着蓝天、白云和山峦。</h3> <h3>中午抵达西藏第一大、中国第二大咸水“错”——海拔4500多米,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横跨四个县的色林措。</h3><h3>大家先在湖边解决午餐——路餐。</h3> <h3>餐后七台越野车和全体队员合框留影。</h3> <h3>餐后一起去“疯”一把,大家沿着湖边的缓坡,开着四驱越野车,冲上临水的断崖顶,够刺激。</h3> <h3>崖上风景,壮丽,绝美!</h3><h3>翡翠般的湖面,浩瀚无垠。</h3> <h3>走到临湖一侧,断崖陡直,令人生畏。</h3><h3>色林措在藏民心中又有“鬼湖色林措”之称,湖色变幻莫测,故事传说离奇,令人生畏。</h3> <h3>还想步行至高点。</h3> <h3>胆大的试着驾车再上高坡。</h3> <h3>这几年色林措的来水增多,湖面积增大,已经超过了明天要去的纳木错,成为了西藏的第一大湖。</h3> <h3>面对此景,来一张纪念照</h3> <h3>这张图片中的山刚刚飘过雪,感觉像一块“布丁”</h3> <h3>“唱歌”时,这样的场景每天都有,要么停在路边</h3> <h3>要么就进入荒原解决。</h3> <h3>下午进入海拔4700多米的班戈县城,住班戈大酒店。</h3> <h3>相比高原反应的人们,真佩服谐钦文艺广场上那些不知疲倦跳着锅庄的藏民。</h3> <h3>“谐钦”就是班戈纳木错流域锅庄的名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建立了文化传承所。</h3> <h3>10月8日,第二十六天,班戈——拉萨</h3><h3>一早继续沿G317国道往拉萨方向进发,不久折向X636,往纳木错北岸。途中遇到了美丽的巴木措。</h3> <h3>巴木措的观景台视野开阔</h3> <h3>巴木措的湖岸曲线美丽动人</h3> <h3>在开往海拔4700多米的圣湖纳木错的途中,有一段降雪区。</h3> <h3>路过正在建设中的“圣象天门”景区大门。去纳木错北岸著名的“圣象天门”,也是这次旅行的目的地之一,它是藏民心中的圣地,也是转纳木错的必经之路,一般人要抵达北岸非常不容易,我们正好路过,不去确实可惜了。</h3><h3>今天我们未能成行,看来这给了我再来一次的理由。不过下一次再来,是否还能自驾穿越,无法预料。因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是“门票+景区收费公交”,像我们“风一样自由”这样的模式在国内许多景区是行不通的,所以未能到达感到极大的遗憾。</h3> <h3>在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纳木错北岸,找了一个平坦开阔的湿地草滩停留,近观波浪汹涌,远眺念青唐古拉群峰(主峰隐藏在云雾中),可以感受曾经的西藏第一大湖,水势浩淼,波澜壮阔。</h3> <h3>然后从纳木错的北岸绕到了东岸,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近5200米的那根拉山口,下坡后进入G109青藏公路。</h3><h3>我们在纳木错景区外的当雄县城午餐。</h3> <h3>G109国道,经过青藏公路通车纪念碑和纪念雕塑,可以遥望海拔71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苯教三大神山之一。</h3> <h3>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相伴相随,公路另一侧正在建设青藏高速公路(京藏高速),明年建成通车后的青藏线再也不会堵车了,进藏更加方便。</h3> <h3>下午抵达拉萨岷山饭店,晚上去”藏家宴“吃散伙饭…</h3> <h3>10月9日,第二十七天,中午飞机离开拉萨</h3><h3>在飞机上再次俯瞰雪域高原,雅鲁藏布江、雪山、冰川……看不尽的美丽山川。下次还会再来,不是因为各种鸡汤文,实在是喜欢这里的一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