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西行》日记(13下) 【敦煌盛典】和【敦煌大餐】,此行最欢乐的一天

高兴

<h3><b>  【敦煌沙漠大餐】</b></h3><h3><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大诗人</b>王维的名作。诗中的“阳关”,指的就是敦煌西南的古董滩。今天,从新疆进入敦煌,我就很想找时间,去让大家“更尽一杯酒”,改善一下伙食了。自从在喀什,先凤堂妹请我们好好地吃了一顿新疆风味,我们就一直在专列的餐车里品尝那翻来覆去,一成不变的几道菜和那些盒饭。很多时候甚至连稍为好一点的鱼,餐车经常都会说采购不到鱼而“停供”。</h3><h3> 当地导游好像知道了我们的想法,从接到我们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向我们推销她的敦煌沙漠“大餐”。她告诉我们: 假如有团友想品尝“敦煌沙漠大餐”,可以报名参加,在明天参观完敦煌莫高窟以后,坐火车去张掖之前,安排大家去品尝。每人一百块,外加团餐的餐费不退,十个人一桌,也就是每桌一千来块钱左右,我让淑贤报了五个人。但我们11团却没有人再报名,看来要“更尽一杯酒”有点悬了。</h3> <h3>  从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出来,我们住进了酒店,那个时候大约下午五点来钟,距离晚上八点钟的观看大型表演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五个人约上了团里另外两位退休女老师,一行七个人在附近寻找饭店,想利用这段时间吃上“大餐”。退休女教师是广州人,一路上经常帮助我们五个人拍集体照,她们都是旅游、摄影达人,给我们传授过不少摄影知识。上一次在喀什,一则我们当时还不熟悉,二者那是堂妹请吃饭,我们没理由把她们也叫去。但回来之后,听我们说了,她们食指大动,也要去找地方打牙斋。这一次,我说这餐我请,大家就一块去了。</h3><h3> 由于时间很紧,我们就顾不上到远处寻找饭店了,只是在附近随意找了一家老板态度好的,让“刘部长”点菜去了。</h3> <h3>  敦煌是酒泉市属下的县(市),酒泉人喜欢吃羊肉和面食。由于沙漠的缘故,这里的人很喜欢骆驼,不仅出产骆驼的工艺品,还将骆驼肉做成了各种佳肴。</h3><h3> 据说,沙漠之舟骆驼有两个部位最好吃,就是驼峰和驼掌。在古代食材八珍中它们就占据了两个位置。驼峰肉就是导游向我们推荐的”沙漠大餐”中最重要的佳肴。</h3><h3> 驼峰就是骆驼背后隆起的大肉鞍。骆驼有单峰和双峰之分,用来当坐骑的通常是双峰骆驼,背后有两个驼峰,人刚好坐在中间卡住。无论单峰还是双峰骆驼,它们驼峰里的肉是一样的,都有一大坨“特别”的脂肪肥肉。</h3> <h3>  之所以说驼峰脂肪特别,是因为这里的肉专门是骆驼储存营养用的,里面富含胶质,肥美无比,但不是入口即化的那种肥油。</h3> <h3><b>  五彩驼峰丝(油爆驼峰)</b></h3><h3> 据传,当年西凉王李暠离开敦煌的时候,当地大厨就专门为他做了一道美味的油爆驼峰,从那时起,这道菜便在当地传开了,在老板的推荐和女同胞的一致认同下,部长点了这道菜。驼峰肉是切丝烹饪的,驼峰肉的口感软中带脆,咀嚼的时候会吃到肥美的油脂,却又不会觉得油腻,能完美诠释“肥而不腻”这个词语。</h3> <h3><b>  清蒸虹鳟鱼</b></h3><h3> 虹鳟鱼是一种饲养的冷水鱼。因为在其边线上有一条棕红色的垂直线,形似彩虹,因此得名。它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需要较高的水质养殖,因此价值也相对较高。大家也点了这道菜。</h3> <h3><b>  手抓羊排</b></h3> <h3><b>  驴肉面</b></h3> <h3><b>  胡羊焖饼</b></h3> <h3>  除了几道比较特殊的菜肴以外,“部长”还点了诸如驴肉、牛肉、青菜什么的,名字我记不清楚了。由于时间较紧,大家来不及细品,结果也没吃完。本来大家还想着,看完表演以后再回店里继续宵夜,但想想时间不够,只好作罢。当然也由于一会要去看表演的关系,“更尽一杯酒”是不可能的了。</h3><h3> 本以为这顿大餐会很贵,“部长”结账了以后让大家猜多少钱,最后告诉我们花了才680元。第二天,还是有团友每人出一百块充忙地尝了”敦煌大餐”,他们发了就餐的照片,基本上和我们的差不多。有照片为证:</h3> <h3><b>  【丝路花雨】</b></h3><h3> 大家都知道,但凡去到一个比较有名的风景区,通常都会有大型的情景剧表演。作为天下闻名的敦煌更是层出不穷。第一部大型民族舞蹈剧《丝路花雨》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丝路花雨》曾先后访问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800多场,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典范”、“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丝》剧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剧经典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一般在敦煌只有巡演或邀演的时间才能看到,我们无缘观瞻。</h3> <h3><b>  【敦煌神女】、【又见敦煌】、【敦煌盛典】</b></h3><h3> 目前,在敦煌每天都有演出的是这三部大型歌舞剧。我们在敦煌停留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根本容不得我们全部观瞻。也因为这是团队活动,也容不得我们自己去挑选看那一部。今天晚上,我们只能集体去欣赏【敦煌盛典】。</h3> <h3>  《敦煌盛典》被誉为感受敦煌文化最美的方式。演出场地在茫茫戈壁沙漠,以鸣沙山实景为背景元素。在大漠上不同的角度,布置了不同场景的舞台。有大漠戈壁,有莫高窟当年画工、雕刻工匠们居住的洞穴,有巨大无比的洞窟。</h3><h3> 几百上千的观众座椅360度前后移动旋转,观众们无需移动身躯,座椅自动旋转推移,感受不同的场景,最让人诧异的是,最后还一个场景,居然可以把观众移送到宽广、硕大的“石窟”之中,让一众感到寒冷的观众,进入洞窟之后突然感到阵阵温暖。</h3><h3> 那一天晚上,敦煌的天气比较冷,大概在零上几度左右,我们进入剧场以后,首先就去仓库领取每人一件的“军大衣”。我想,假如没有它来御寒,人们是无法忍受得了野外寒冷的天气的。那时候,没有人嫌弃军大衣有没有味道,都迅速穿在身上。安心观看这出《敦煌盛典》,一直到将近90分钟演出结束后,才赶忙脱下“军大衣”还回仓库。</h3> <h3>  《敦煌盛典》讲述了一段传奇、唯美但结局并不圆满的爱情故事,它由《序幕·大漠魂》、《禅定·鸣沙山》、《远走·敦煌城》、《情牵·莫高窟》、《婵娟·月牙泉》和《尾声·梦敦煌》六幕组成,以气势恢宏的大手笔、规模震撼的大制作、波澜壮阔的大视野,全面展示敦煌丝绸之路最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及人文情怀,以最精彩的形式表现了两千多年前敦煌的恢宏气象和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让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领略两千多年前敦煌的文化气息。虽然近三百元一张的票价价格不菲,但值得!</h3> <h3>  这一天,不,严格说来,从中午到达敦煌到演出结束,不到12个小时,但这“一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敦煌,对鸣沙山/月牙泉迅速产生了好感。不知道其他的女同胞是怎么想的,我拿定主意,有生之年,我要争取再来敦煌一次,或者带上我的子孙家人们,再次感受它深沉的历史,恢宏的气势,有趣的项目,奇异的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