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培训的第四天,我们迎来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黄延林主任。他带领我们学习的是《大单元主题教学促核心素养提升》。</h3> <h3>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的高频名词。当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三个不同的层次展示着理念的变化:学生从知识的记忆再现到理解应用再到从获取知识本身的过程中学会做事。我们的课堂不再是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而是对知识发现过程的探寻、感受和发展。当我们能够做到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成长为“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课堂才会具有承载学生发展的生命力。</h3> <h3> 黄主任在如何设计单元复习课的环节上与我们分享了《综合视角下的方程与不等式》。对于初三复习阶段的这个专题,三种不同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理念的变化。第一次的设计是我们平常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方法:罗列知识点;第二次设计有所提升,将相关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第三稿则完全打乱固有的思维模式,抓住学生建模时的难点,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知识之间的整合建构。三个不同理念的设计让课堂的学习目标从“唤醒”到“关联”再到“提升”,这样从零散到浑然一体的单元主题建设让复习课也和新课一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更深层次地由旧入新。</h3> <h3> 好的教学活动可以促成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呢?黄老师列举了一个在桌面上掷硬币的游戏。在计算概率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变量:正方形的边长和硬币的半径。这就顺理成章地将一个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又一次将问题情境具体化,已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大道至简,在最简单的问题情境里启发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加以概括,一个普遍性的结论产生了。学生经历了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要的不是得出的结论,而是探寻结论的思路历程。</h3> <h3> 黄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在驾校学习驾驶技术,科目一只是理论学习,学会开车,只是多了一项技能,素养是什么?素养是上路后知道“珍爱生命”!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突出数学的本质,强调数学的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知识;突出学科体系和结构,强调知识的联系性、整体性;突出主干知识,强调核心概念;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强调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建立意义关联,推动知识的应用性。</h3> <h3>要想让核心素养在每一节课上得到落实,老师真是任重道远啊!</h3> <h3>下午课程结束时,黄老师布置作业:每个小组做出一个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匆匆吃过饭,小组成员们聚在一起,我们试图把一天所学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课程设计中。实际做时才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很容易就有走回到老路上去了,或者说固有的惯性思维一直在干扰着自己的大脑。小伙伴们查阅治疗、翻看笔记、向黄老师请教,一番苦工之后,我们的设计出炉了。家佳老师和顺姬主讲,红亮老师辅助,我们的展示页顺利地进行了。</h3> <h3>晚上9:10,黄老师点评过后,今天的学习结束了。我觉得这是收获挺多也很沉重的一天。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真好,想做到这样,必须结结实实地下一番功夫不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每一个有情怀的老师都会与这句话同行!</h3> <h3>后记:这几天发现了班里一个非常特别的小伙伴。她让我想到《魔童出世》里哪咤的一句台词:在我面前就没人能帅的起来!爱琴姐说我想象力丰富,也挺贴切。哈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