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们天池镇的西北角山上修建了一个白塔,听说已经有几年了,我因为在外面打工的原因,所以,一直未去攀登远眺,今天心情愉快,決定去爬山看一下天池“仙女湖”的美景,我骑上电瓶車走了20分钟就來到白塔的山脚下,实际按照峨凤岭景区算起的话应该是半山腰中,我把摩托车停在景區,我就急忙开始爬山了,我爬了30分钟,爬得我汗流夹背气喘余余,山上却实是悬崖峭壁,幸好景区修得有一条羊肠小道,快得山顶時,忽然见到有用大条沙石修的山門,一看就知道是解放前修的,据老人傳说,在过去天池镇有一个大财主叫杨大山,他财大气粗家中養得有民团,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在四面的高山上都修得有瞭望台,这山上曾经也住扎了放哨的民团,因为從西北角这个山上可以看见禄市镇、代市镇、前锋镇、和天池镇的全景,如果发现华蓥山山上的土匪下山,这些民团就会放信号,以免天池镇的人民遭受抢窃。我鼓足干劲终于生平,第一次登上了白塔第五层,上面凉風嗖嗖,顿时讓人神清氣爽,一览众山小,从天池镇的西北角的白塔上欣赏天池仙女湖,那真的另一番景象,正如古人所言:“横看側林竖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站在白塔上,看天池湖真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空氣清新,氧力子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人,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心胸開扩,人,在山底下就是井底之蛙,心胸狭隘,没有见识,一生都为争名逐利而苍老,人生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就是在山下的人,为了物质上的满足,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庸庸碌碌一生,第二种人,也就是爬山到半山腰的人,就如同那些画家、音乐家、书法家不仅衣食解决了,还有精神上的执着追求,其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他们比世俗人有所超越。第三种人,就是出家的道士道姑或者和尚尼姑,或者在家居士,他们物质生活已经满足精神生活比较丰富有内涵,知足常乐,崇尚道法自然,喜欢游山玩水,巳经爬到半山腰了,如果继续努力修行,行善积德前行,最后一定會到达頂峰即解脱,道家最高境界就是修成神仙,潇瑶自在,常生不老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增輝,佛家就是破迷开悟,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为什么佛教寺院和道教的道观都要修在高山上呢?其实高山上不仅是风水宝地,而且也代表佛菩萨和太上老君,他们都不是凡人而是圣人,圣人已经如同莲花出污泥而不污了,即超凡入圣,不可能与凡夫俗子同流合污了。他们的境界一定是凡人望尘莫及的,所以,他们是众生的导師是明灯,引指众生,破迷开悟,了生脱死,到达涅槃彼岸。。。。。。下山后,我又去峨峰庵拜了佛,然后太阳下山下,天也逐渐黑了起来,我骑上电动摩托车哼着山歌回家了。</p><p class="ql-block">作者:空空道人全孝钊</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19日</p> <h3>天池镇峨峰庵的寺庙</h3> <h3>天池镇峨峰庵的寺庙</h3> <h3>天池仙女湖的美景</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峰庵寺庙下的仙人洞内的吕洞宾祖師</h3> <h3>峨峰庵的仙人洞</h3> <h3>峨凤岭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峨凤岭风景區</h3> <h3>天池“仙女湖”的美景</h3> <h3>到白塔去的山路上</h3> <h3>去参观白塔必须经过此山門</h3> <h3>快到山顶從林中隐隐约约可以见到白塔</h3> <h3>作者空空道人终于登上了白塔最高层,心潮澎湃,遐想连翩,慷慨激昂,大声呐喊,抑制不住内心激情和喜悦。</h3> <h3>空空道人在白塔上留影</h3> <h3>去白塔的山間小路</h3> <h3>山上茂密的树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