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彩云南,令人向往。前些年,去了昆明,西双版纳,丽江,那里的山山水水,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到滇西去看看那片神奇的土地,一直是心中挥之不去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日18日,携家人与单位同事,共计10人,来到了滇西,这个愿望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那里是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依。那里的亚热带雨林,仍然保持着原始风貌。那里的佛塔寺庙充满着异域风情。那里的古树名木,树化玉世界罕见。那里的少数民族,纯朴别致。那里的温泉,确切地说应该叫热泉,漫山遍野,热气蒸腾。那里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又是中国人民阻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那里长眠着数万名年轻战士的生命,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滇西之行匆匆而过,然而留在心中的印记却是永恒的。把这一切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同样是旅游的延续与乐趣。愿与看到美篇的朋友共同分享旅游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h3>勐巴娜西珍奇园,汇集了全国罕见的百年古榕,千年紫薇,万年乌木,亿年树化玉。堪称精品荟萃的旅游胜地,亚热带植物基因宝库。</h3> <h3>进入园内,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纪念亭映入眼帘。纪念亭内,汉白玉的总理雕像栩栩如生,石碑上用汉、傣、景颇三种文字撰铭着1956年12月,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巴瑞一行专程莅临芒市主持两国边民联欢的历史事件。</h3> <h3>勐焕大金塔,光彩夺目,金光灿灿,显得雄伟壮观,是芒市标志性建筑。塔高76米,直经50米,为八角形空心七级佛塔。金塔及景观长廊展示了边疆民族文化,又可将芒市城尽收眼底。</h3> <h3>三戒神像传递着佛教的做人之道: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h3> <h3>景观长廊可将芒市城尽收眼底。</h3> <h3>晚餐品尝滇西最具特色的风味美食——孔雀宴。</h3> <h3>芒市文化广场夜景。</h3> <h3>进入瑞丽江峽谷,就进入了秀色可餐的热带雨林景区——莫里。两岸群山逶迤,曲径通幽,溪水潺潺,古木参天。原始森林里树蔓藤缠,奇树抱石。热带雨林深处,清澈的泉水从6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形成了“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观现象。似一匹巨幅白绸在空中迎风飞舞,高峰悬崖间雪飞云涌,响声如雷鸣。瀑布下又有温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h3> <h3>莫里瀑布。</h3> <h3>一棵500多岁的大榕树,因母株树干向四周发展,又从枝干生出百余气根,气根入土又长成粗干,组成了这一片榕树林,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独树成林奇景。</h3> <h3>中缅边界71号界碑。这里是喊沙傣寨。一院两国,一寨两国是这里独特景象。</h3> <h3>中缅玉石国境线,共用5068枚玉石心铺成,用于纪念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的重要时间。黄色为中国,代表着博大和包容,白色为缅甸,代表着平纯和爱好。全长423米,为全世界最贵的国境线。</h3> <h3>中缅边境独有的长颈族。这里的少女自10岁左右就在脖颈上套上铜质项圈,随着年龄的增长,项圈越套越高,她们把这看成是美的标志。实际上是把肩胛骨、锁骨压低了,并不是脖子长长了。项圈需终身佩带。在我们看来,这种习俗实属是对人类健康的残害。</h3> <h3>边寨姑娘为来宾表演舞蹈。</h3> <h3>姐告国门——瑞丽口岸。</h3> <h3>入住瑞丽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景成地海温泉度假中心。</h3> <h3>由瑞丽乘车前往腾冲途中,下车参观龙江大桥。大桥全长2470.58米,主跨长1196米,保山岸索塔高度为169.688米,腾冲岸索塔高度为129.703米,左右两幅主缆外径728毫米,重量达10193吨,桥高离江面280米,双向四车道,为亚洲最大悬索桥。</h3><h3><br></h3> <h3>腾冲热海公园风景独特,这里地热资源丰富。进入景区,随处可见热水从地缝喷出,狮子头,蛤蟆嘴,怀胎井,珍珠泉,姊妹泉,眼镜泉,鼓呜泉等众多泉眼造型各异,昼夜不停地喷吐着炙热的山泉,泉水顺着山谷奔腾而下,汇成一条名符其实的热河,整个山谷热气蒸腾,散发着一股浓烈的硫磺气味。沿着山路拾级而上,直达山顶的大滚锅。此泉因沸水翻滚,腾烟蒸雾,气势恢宏,形似一口烧开的巨锅,被当地人称为大滚锅。</h3><h3>大滚锅是“热海的心脏”。海拔1520米,直径6.12米,水深1.5米,水温高达96.6度,锅底有三个喷水孔,涌水量每秒0.91升。</h3> <h3>狮子头。</h3> <h3>想喝一口怀胎井的水,无奈太烫了,只能做做样子。</h3> <h3>珍珠泉。</h3> <h3>蛤蟆嘴。</h3> <h3>北海湿地公园。</h3><h3>片片草毯连入岛,以草为舟自逍遥。远山近水无边际,木栈道上好拍照。</h3> <h3>观看大型史诗,边城绝唱《梦幻腾冲》是每个来到腾冲的游客不容错过的节目,如梦如幻的表演令人陶醉,全方位地向游人展示了腾冲发展历史和风土人情,再现了中国远征军保家卫国,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战火硝烟。歌颂了当今腾冲人民的幸福生活。</h3><h3>整场演出向游人传递了一张滇西边城靓丽名片。</h3> <h3>江东银杏村是腾冲一处古银杏生态旅游村,漫步在村中银杏林中,家家大门敞开,任由你走家串户。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一派浑然天成的美景。</h3> <h3>云峰山海拔2448米,山腰环绕着缥缈的云雾,整座山峰宛如若隐若现的人间仙境。很早以前,就有人不畏艰险,在云峰绝顶辟崖建寺,远远望去,似有仙山琼阁之感。</h3><h3>云峰山有2700余级石蹬,在顶峰处凿有43级近乎垂直的石梯,游人需扶着两旁铁链才能跨上。</h3> <h3>云峰山索道全长1608米,单程运行需25分钟。乘索道只能达到山腰中间,登顶需要自行攀登。</h3> <h3>努力向顶峰攀登。</h3> <h3>在中途道观小憩。</h3> <h3>顶峰寺院已经近在咫尺了,还需再努力一把,攀登最陡峭的石级。</h3> <h3>终于登上了顶峰,院内香火正旺。</h3> <h3>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山下村镇星罗棋布,山间缆车的轿厢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蜿蜒在山谷丛林之颠。</h3> <h3>国殇墓园建于1945年7月7日,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和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而建的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大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墓园保存完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全长133米,镌刻着10629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名单。</h3><h3>在参观过程中,恰逢一行民众向名录墙肃立致哀,敬献鲜花,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忘国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h3> <h3>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展厅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方式,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人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h3> <h3>中国远征军纪念碑。</h3> <h3>园内人物雕像都是以真人为原型创作的。这是民国代总理李根源雕像,在他的积极倡导关心下,墓园得以建立。</h3> <h3>在滇西作战的远征军,有很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衣,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决心。小小年纪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不得不令后人钦佩。</h3> <h3>寸性奇将军墓。滇西抗战中寸将军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直至牺牲。寸性奇的老父亲送三个儿子参加抗战,全部壮烈牺牲,老父亲得知后,绝食身亡,展现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h3><h3>在寸将军墓地后面山坡上,近万名年轻士兵的墓碑整齐排列,他们的生命都定格在26岁之前。</h3> <h3>倭冢一座,埋日军尸体于其中,并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名倭冢,以示侵略者的失败。</h3><h3>前些年,日本政府有关人员曾提出将尸骨移出,带回日本,供奉靖国神社,被墓园与腾冲人民严词拒绝。</h3> <h3>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h3><h3>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日映荷,金桂飘香,山清水秀,绿影婆娑。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远山芒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h3> <h3>和顺图书馆。</h3> <h3>朱镕基总理题写的“和顺和谐”四个大字为古镇繁荣发展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h3> <h3>和顺的大戏台。</h3> <h3>大美滇西行,异域赏风情。</h3><h3>满目珍稀景,美篇也难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