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蟹同荣

白箬竹

花园村 <p>  钟山之麓,蟹溪之畔,有个古老的村落——花园村。这里地处福州北翼,隶属连江丹阳镇。自古是福州北上江浙要道,福温古驿道、104国道和沈海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南北。花园村坐落在丹阳河谷平原中部,四周丘陵高山环抱,中央是一个河流冲积盆地,状似花盆。古时溪畔堤上种有一片枫树林,枫叶经秋意点染,绚丽撩人,就像长在盆里的花,花园因此得名。花园村常住人口460户1576人,有13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居民以黄姓为主。</p> 祖厝 <p>  花园黄氏祖厝座落于钟山西麓,是一座极具明朝建筑风格的木结构古厝。祖厝主楼一进大六㮼五间,单檐歇山顶结构,冬瓜梁斗拱,骑童雕饰精美;左右两边各建有书院;四围院墙高耸,正中是一座门楼亭;出了门楼是一条“之”字形石级古道,顺阶而下,中道又立一座山门状的门楼亭。</p><p> 据传,先祖古田鹤塘人氏,往返于宁福商道,挑担贩货营生,娶占氏为妻,暂住旺庄,偶得“蟹穴”宝地,遂迁居于此。</p><p> 祖厝东负钟山,西望狮山,座“蟹穴”。站在祖厝廊墘清晰可见,左翼山梁直走翁林宫,右翼山梁直走溪头顶,两翼山梁环抱于前,犹如灵蟹的一对大颚足;屋后有两眼井泉,恰似灵蟹的一对眼睛,汩汩的泉流好比灵蟹吐泡产卵。灵蟹多子,主兆黄氏家族繁荣昌盛。</p><p> 祖厝自明宣德二年(公元1426年)肇建,历经六百年沧桑,大部分已坍圮,主楼也残破不全;两座巍峨的门楼亭,尚存一座,岌岌欲倒。而今,黄氏祖厝堪称全村最残破的古厝,令人唏嘘!吾辈叹惋之余,当齐心修复,让花园黄氏祖厝再现昔日辉煌。</p> 黄氏大宗祠 <h3>  黄氏宗祠始建明正统五年即公元1440年,迄今近六百年,保存完好。 宗祠三进六扇,歇山顶,木结构,红墙黛瓦,山墙高耸,雕梁画柱,檐牙高啄,甚是雄伟。门前两对四根旗杆,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黄朝天、黄廷读、黄廷岩、黄家璲等先贤所立。室内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有天井150平方米,大理石精密铺设;中堂立十二根特大木柱,厅上高悬“九代同堂”、“谱牒增辉”等牌匾和历代名人榜。这里曾走出了安陆知府黄家璲、长汀千总黄锦标、黄埔抗日烈士黄翼萱等清廉忠贞之士。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里一度作为村小学校舍,承载着全村人的童年记忆。四十年里,她向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有工程师、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有厅处科级干部,有军队校官尉官,还有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企业家和海外爱国侨胞。<br></h3> 仁房支祠 <h3>  五世祖文通公生有五子,按仁义礼智信命名五房。仁房是长子一脉,主要聚居在墓前坂、八扇厝、过溪厝、溪边亭、坂顶钟裡等地。仁房支祠建于清朝,建国后一度被征用为丹阳粮站库房,现为园里红饭店。<br></h3> 义房支祠 <h3>  义房是次子一脉,主要聚居在祠堂边和祖厝。义房支祠紧挨总祠西侧,解放前坍圮,仅存石门框和一方青石碑。现花园小学就是义房支祠旧址。礼房是三子一脉,聚居在庄后厝和新华厝;智房是四子一脉,聚居在丹阳街;礼智两房未建支祠。</h3> 信房支祠 <p>  信房是五子一脉,主要聚居在下溪后门厝、丹莆顶、坝柄、园林厝(松溪轩)、祖厝、祠堂边等地。信房支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高据崖头,背负钟山,前瞻笔架山,气势雄伟,有“信房支祠竣工三年出一举人”之说。安陆知府黄家璲、诏安训导黄朝天、贡生黄廷读、黄廷岩、黄家元、黄家起、黄时竹、黄用举、黄秋园、耆宾黄朝桧、民国丹阳镇长黄运美、黄埔军人黄翼萱都是这一支族人。</p> 翁林境大王宫 <p>  翁林境大王宫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原为福温古驿道上一个供行人休憩的骑路亭,后供奉无敌尊王,逐渐扩建为一座大王宫,并在后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和陈靖姑娘娘。驿道和农业灌溉渠穿堂而过,每逢唱戏或看电影,时常有人跌入水中。这已成为上年纪人宝贵的共同记忆。2001年村民集资改建为现在砖混结构的花园礼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p> 溪边亭 <h3>  溪边亭原是福温古驿道上一座四角亭,供南来北往的行人商贾、达官贵人歇息,清嘉庆壬申年阳月,即公元1812年农历10月,由罗源信士何英贤与丹阳秀山境信士林殿荣共同捐资扩建成玄帝庙,红墙黛瓦,占地面积两百平方米。南门题有楹联:圣地显神威恩施四方信士,溪边留遗址德泽五县行人。北门题有楹联:溪碧岚清八面风光崇亭貌,边安内靖四方境泰显神威。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玄天大帝千秋圣诞,这里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盛大的庆典活动。</h3> 鼓头山 <p>  村东鼓头山海拔1016米,是连江县境内第二高峰,形成于白垩纪燕山运动末期。古名楯山,楯意为栅栏。她与紫霞山、虎山、钟山、龙漈山并立于丹阳河谷平原东侧,就像一列栅栏横亘在海陆之间,更像花园的忠实守护神,阻断来自太平洋的台风肆虐。清朝至民国时代,鼓头山属花园地界,据说为前岚张家所赠。那时,每逢正月廿九拗九节,先人们都要抬着翁林宫无敌尊王神像,持花灯结队登上峰顶,祭天迎神,并敲响一面祖传的特制小锣,祈求阖境平安。这就是花园传统的“迎鼓头”习俗。</p><p> 1988年,丹阳镇党委魏子升副书记找到时任省交通厅基建处长的黄德斌宗亲,请求把文朱公路列入政府补助的以工代赈项目。交通厅研究时因连江县不是贫困县,不符合立项条件。会上,德斌宗亲提议丹阳镇是贫困乡,文朱村又是革命老区,红色基点村。最终顺利列入计划,先后拨款逾百万元,才有现在的文朱公路。</p> 蟹溪 <h3>  蟹溪是敖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罗源白塔乡鼇峰,流经南坂洋、东平、东山,到花园,再经旺庄、坑口、掌洋坂,于仁坂汇入双溪,流向敖江。蟹溪是花园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是孩子们的欢乐场,我们曾在这里练过游泳、打过水战、捕过鱼、放过牛,抹不去的记忆勾起不尽的乡愁。</h3><h3> 蟹溪流水潺潺。您从远古款款走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黄氏子孙。您是我们的母亲河啊!您从未疲倦,奔流不息。您还将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流向更遥远的未来。</h3><h3>(黄财武撰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