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欢聚尤溪

松根

<h3>2019年10月24日,正值深秋时节,风高气爽。部分曾经战斗在南海舰队的福州籍战友及军嫂们,相约欢聚,乘车前往尤溪游览朱子文化园及桂峰村古村落。</h3> <h3>中午11点20到达尤溪县。尤溪县地处本省中部,戴云山西北麓,东南界临闽江。几千年来,尤溪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文明,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遗迹和遗物。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就出生在这里。</h3> <h3>朱子文化园位于尤溪县城关水南路,园内有县博物馆、南溪书院、半亩方塘、文公祠等,总占地12万平方米。</h3> <h3>高大雄伟的朱熹塑像屹立在广场中央。</h3> <h3>博物馆朱子厅,这里展出了朱熹圣迹彩塑、文物等,是闽中腹地一处瞻仰一代宗师朱熹的重要场所。</h3> <h3>朱子童年塑像。</h3> <h3>朱熹真迹</h3> <h3>战友及军嫂们专心听导游介绍。</h3> <h3>民俗厅,这里展出了尤溪古今民俗文物。</h3> <h3>古农具</h3> <h3>古城堡模型</h3> <h3>苏区厅,展示了1931年至1949年尤溪革命斗争历史,展出苏区文物,使后人追思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爱党热忱。</h3> <h3>南溪书院,历史上,此处原为邑人郑义斋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的父亲朱松任尤溪县尉,去官后寓居于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诞生。朱熹逝世后,县令李修于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h3> <h3>半亩方塘,塘内系源头活水,水质清澈,塘内鱼群充满着活性和灵性。</h3> <h3>尊道堂</h3> <h3>文公祠是后人祭祀朱熹朱文公的地方。这里也是郑安道的家。</h3> <h3>参观朱子文化园毕,战友及军嫂们来到附近山庄共进午餐。席间,战友黄德斌、杨依启等作了温情的中心发言,战友们品偿美味、推杯换盏、共叙友情、相互祝福,不亦乐乎。</h3> <h3>午餐后我们离开山庄,前往历史文化古村落桂峰村。</h3> <h3>下午15时,车到了历史文化古村落一一桂峰村。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海拔550米,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桂峰村历史悠久,宋淳祐七年(1247),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在此肇基,承祖训避世。几个世纪以来,桂峰蔡氏子孙在这繁衍发展,创造文明,使该村成为闻名的文化之乡。 一进村口首入眼帘的就是这引凤亭。</h3> <h3>村口大道宽畅整洁,远远即可闻桂花飘香,使人顿时觉得桂峰真是名不虚传。</h3> <h3>村口广场,古称下坪街,是村民集中活动沁地方。战友及军嫂们被广场上以晒秋的方式组成的宣传图案深深吸引,纷纷在此照相留影。</h3> <h3>石印桥,因桥下一块巨石象官印而得名。石印桥景区,古称石桥浩月,是桂峰村最繁华的区域。村中有一小溪穿村而过,小溪两旁构筑有酒肆、旅馆。商店等。石砌古道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万中辅以石碑镌刻,明清时代繁华街区跃然眼前。</h3> <h3>在古街品偿小吃美味。</h3> <h3>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上游,系清康熙八年(1669年)蔡茂桐高中进士后第三年兴建。</h3> <h3>穿村而过的小溪,流水孱孱。</h3> <h3>窄小的美人巷</h3> <h3>依山而建的古民居</h3> <h3>站在村南山坡向北眺望,桂峰村尽收眼底。房屋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h3> <h3>建在半山腰的城堡式的建筑,被誉为小布达拉宫。</h3> <h3>蔡氏祖庙位于村中心,坐南朝北,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背倚青山,面迎绿水,龙脉雄伟,案堂俊秀,地理先生称之为飞凤衔书。</h3> <h3>树龄800多年的香樟树。</h3> <h3>树龄一百多年印桂花树,被誉为桂花王后。这里元代开始就广种桂花,村中桂花随处可见,原名蔡岭头而因此得名桂岭、桂峰。</h3> <h3>战友和军嫂结束了为期一天的尤溪游览。返回前还不忘带些土特产,连同游览,可谓满载而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