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教研助改变

小付

<h3>  有一段路,是合舟共济,有一群人,是岁月相逢,有一种情,是前赴后继。</h3><h3> 开学初,小胡杨小学语文支教团队一如既往,抓住教研时间与本地老师共荣共生,一起研讨学习。备教材、备学情是我们教师走进课堂前不会停止的追求。如何备学情?它看起来简单易行,细化下来也会令支教老师费尽心思。不同于内地孩子的国语学习基础、学习环境,无形影响着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为下一批小胡杨支教教师节省“摸底”时间?九月、十月,小胡杨支教团队在从新课标开始层层分解,开展了四次培训研讨活动。第一场由万晓蕾老师主持《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第二场由刘赛慧老师主持《如果有效开展习作教学》,第三场由肖晨枫老师主持《阅读教学策略性研究》,第四场由胡洁老师主持《支教教研活动回顾与日常教学答疑》。</h3><h3> </h3> <h3>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检验。支教教师带来的新理念符合当地实情吗,能被当地老师接受和消化吗?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课改理念、新概念,如建构主义、生本课堂、翻转课堂、核心素养等等,我们也在课堂上努力实践,伴随着实践,我们和当地老师都产生了新的疑惑,这些疑惑迫切需要“外化”。而外化的作用是头脑里积极接受新理念而不是否定,把目光聚焦在寻求新理念与实际结合的方法论问题上而不是产生习得无助。我们也一起来探寻解决之道。</h3> <h3>我们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分解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从纵向和横向上解读。学习完毕,我们制作了一份问卷调查,也发现,虽然新课标学习结束,但老师们心中的疑惑仍不少。</h3><h3>对此,胡洁老师从近30年教学一线经历和教研员经历谈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同时结合支教一年切身经历,建议老师们降低学生要求,细化课堂教学重点,争取一课一得。</h3><h3>“谁没有一段教学迷茫期?”这是胡洁老师在当地老师尝试新课堂教学理念遇到迷茫时开解的话语。支教老师把江西好的教学理念带到胡杨,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改变国语教学不科学的理念,很显然不符合实际。其一的困难就是老师主动接受新理念并能持续坚持实践的勇气有多少?其二是我们支教老师能在多大程度上找到结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并做出来给当地老师看。胡老师把她如何持续性改造五年级学生朗读发音,如何抓疑问句、感叹句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感做了生动的分享。</h3><h3> 小胡杨有许多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他们有许多正处在职业专业成长的关键期。胡洁老师寄语他们,“守得一颗教育的初心,保持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情,与孩子与学校共同成长。”</h3> <h3>我们在做一件铺路的事,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批来疆的小胡杨支教教师能缩短了解学情的时间,减少与当地老师观点的磨合期。打无数口井而不得水,不如旷日持久地挖好一口井。一批又一批的支教教师应该是在上一批挖过的地方接着挖深。</h3> <h3>也许三年,也许十年,一批又一批支教教师以身示范的教学,放眼孩子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必定将阿克陶教育带到一个如同内地一般的境地。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这就是小胡杨支教团队的初心。</h3><h3> 小胡杨支教团队语文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