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泰山——岱岳

刘秀红,韫玉

<h3>中国名山首推五岳,而泰山又是“五岳之尊”,雄镇天下。他不仅是一座山岳公园旅游胜地,而且是一座天然历史艺术的博物馆,久为中外名士所景仰。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和象征,对我一直是个神圣、神奇、神秘的文化符号。今天,我走进了它,来解读了它。</h3> <h3>古人云:“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从此号为天子的古帝王都与泰山结下了不懈之缘。自奴隶社会自封建社会数千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凡是异姓而起或功高德显的帝王,天神必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封禅大典”。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被视为天下太平,国家兴亡的标志,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了。如果哪位皇帝不封禅,就说明他的功绩不大,政权不稳,至于王侯臣下更是躬逢登礼看作是终身难得的最高荣誉。</h3> <h3>五岳独尊,西汉文学家东方朔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在全国大山中更是望尘莫及。但他为什么成为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尊呢?这得从泰山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h3><h3>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居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中有岱岳”即说明泰山居中,为天下的中心。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成为古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以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初禹分九州,其中五洲均在此;战国七雄时,,这里有六国之都。泰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伟大庄重的象征。《新唐书-韩愈传赞》“其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从此,便把伟人或在某方面有声望的人比喻为泰山北斗。</h3> <h3>踩着古道,伴着古木,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久远的过去,与一群文人墨客在泰山吟诗作画比对联,生出一种古人风雅来,难怪那些古人雅士总爱愿留恋于这山水之间啊。人们常说:登山须结伴。况且这样的山,不是一蹦一跳就能上山的,困了、乏了、或是泄气了,需要相互鼓励呢。</h3> <h3>登山杖就看个人体质以及需要,我买了一根登山杖,登山杖上有个塑料做的龙头,我挺喜欢的。买登山杖的也不在少数。登山,轻装上阵最好啦,吃的不要准备太多,以免成为累赘,即使不准备也是没有关系的,山上沿途隔一段路就会有商家旅店,绝对不会缺少物资,而且价格也不是太贵。我们一开始评估大约七八点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爬上山顶,开始大家兴致勃勃的,到后面就不行了,基本上是爬一小段就会歇歇才能继续前进。</h3><h3>怀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终于登上了中天门,但因为我们中间有上了年纪的人,所以爬到中天门的时候体力就不行了,跟废了一样。眼望着十八盘,精神上就被这高高的感觉怎么爬也爬不到顶上的泰山给吓垮了。好在现在科技发达,有缆车,再说坐缆车俯瞰全景也是很不错的感觉。于是我们就乘缆车上了玉皇顶。可惜的是天不作美,阴天,有不小的雾,爬山倒是不热,就是啥也没看到,连照片都没得拍,真是有点遗憾。</h3> <h3>山上的景色颇为壮丽,还有历朝历代的碑刻题字,让我有种穿越时空与时空交会的错觉,想到上至秦皇汉武文人骚客,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都曾在此驻足,顿感历史沧桑,而泰山千年如一日,没有厚此薄彼,也许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吧。</h3> <h3>泰山石敢当,旧时泰山周围城乡街口,村头要冲处和屋墙上长立牌碣、嵌方砖,上刻“泰山石敢当”镇妖辟邪。据《墨庄漫录》记载,此俗自唐代即有。敢当,就是所向无敌。传石敢当是泰山上的勇士,山下张员外家姑娘被妖魔缠住得了重病,员外贴出告示,谁要是能治好他女儿的病,就把她许配给谁。石敢当见天已黑就揭了告示,让张家准备一面铜锣、一盆香油、一口大锅,然后他用棉花搓成十根粗的灯捻,放进油盆点着,上面扣上大锅,自己用脚挑着锅沿儿敲响了锣,妖魔一见灯火,一听锣声,便逃之夭夭了,从此妖魔再也不敢来了,姑娘的病也就好了。但妖魔仍然到处作恶,石敢当天天被请进捉妖,后来妖魔听到他的名字就逃,所以人们就在泰山石上或砖上刻上泰山石敢当镇妖,小小石碣竟有如此威力,巍巍泰山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号为“天下第一名山”。</h3><h3>正是这石,它成就了泰山的伟岸;正是这石,它表达了泰山坚强的气质;正是这石,它承载了泰山不朽的沧桑。你只要看这石,就会为泰山的特质着迷。你看,高处,低处,远处,近处,还有那苍翠之中的片片浅黄,那石无不呈现出它与众不同的风姿。那松就生在它的脊梁,那水就流在它的心脏,那云就是它飘扬着的头巾,我们无数的脚正踩着它的身躯,那“数风流人物”镌刻于它的肌肤。整座泰山就是一个石的世界,但绝不是石的堆砌,它是泰山的魂魄!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是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并名扬世界。</h3> <h3>泰山不但在自然特征上具有雄伟的美,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深刻的美学思想。泰山自然美的主要特征就是雄伟壮丽,他在五岳中仅居第三位,但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度达1300多米,与周围的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强烈对比,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格外高大。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1460米,玉皇顶1545米,层层叠起,形成了一种由仰到扬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基础宽大便产生安全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泰山压顶”等名言,正视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的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反映。所以,明代皇帝朱元璋曾描述道“泰山 “”根盘齐鲁西,不知其几千百米。而且泰山多松柏,尤其是那苍劲挺拔的古松,如壮士披甲,对泰山的雄伟形象起到烘托作用。裸露的悬崖峭壁和浑圆厚实的巨石突立眼前,震撼人心。还有哪富于变化的泰山烟云,使人感到静中有动,气势磅礴。苍松翠柏,悬崖怪石,云海烟雾都衬托着巍巍岱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已是如此雄伟,仍然不拒绝细小的土壤;大海也是如此之深,依然没有拒绝小河小溪的注入,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没有理由拒绝新知识,新思想的注入,每向前迈一步,就离山顶近了一步。登山的路很艰辛,但是大家都很快乐。</h3> <h3>下了缆车,我们跨进南天门。天骤然变得冷了,穿上事先准备好的衣服。看着那些从十八盘爬上来的人,心生感慨!应是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与气概所鼓舞吧。我内心不禁叹服,并窥知了人性之坚毅与心力之绵长。只是因为大家一起赶路,不能和他们一起体验登十八盘,也是一憾。</h3><h3>天街,天上人间,的确另一般景色,厅堂宗庙自是恢宏气派,人世难比。摩崖石刻,无词来饰,无言来表,只好默然,肃立于旁!这不就是一部天书吗?景仰之,崇拜之。</h3><h3>泰山既为自然之山亦为人文之山,碑碣石刻比比皆是。自秦汉至今,历代皆有,真草隶篆弥眼满山,即有千言巨制,亦有一字之惊,王者之言黔首之语,或精雕细刻或古拙粗犷,只是因为赶路兼体疲不能细细赏鉴赏,遗憾!</h3><h3><br></h3><h3>  </h3> <h3>在观日亭,我们困在雾里,绕过腿膝,拂过头面,犹如薄纱披于身,弥漫在这雾里,啥也看不清,不知道哪儿是海,哪儿是天,只看到是满山的雾,所以我们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开心的拍照,开心的玩。</h3> <h3>我们去碧霞祠磕了头,看看周围,有许许多多多和我们一样的人,或祈福或求子或烧香或还愿,心中自是虔诚无比,我没有觉得自己是封建迷信,只是一种信仰。人在命运的面前何其渺小!当我们彷徨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的无奈又能说给谁听呢?,我们能祈求的大概也只有苍天和神灵了,人就该有一点信仰和寄托,大到帝王的封禅,小到个人的祈福,说白了,其实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h3> <h3>下山,我们是乘缆车再转大巴返回的。其实泰山之雄、日出之美皆非文字所能言说,况且我们又是匆匆来去,未能静下心来尽情领略它的美好,不过,憾者,世间常有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所谓知足者常乐吧!</h3> <h3>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采用帝王宫城式建筑,在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他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抵泰顶南天门的中轴线上。岱庙创建历史久远,据史料载,秦时已有了祭天告地的场所,汉时有了宫殿,其后历代拓建重修,屡兴屡废。建国后,多次整修,庙内建筑焕然一新。岱庙不仅是省帝宫神府,也是文物荟萃之地,这里既有琳琅满目的历代帝王赐予泰山神的祭品,供器,也有闪烁着华夏历史光华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文物,并保存着大量泰山典籍和名人字画等,更为珍贵的是,岱庙内还保存着历代好多碑碣和汉画像石,堪称岱庙碑林,此外,这里又是古柏蔽荫,银杏参天,盆景玲珑,花卉争艳的名园圣地。</h3> <h3>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古代帝王就是在这里祭祀东岳泰山之神,此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宫殿宫殿式建筑。殿内正中是高大的神龛,里面供奉者威威赫赫的东岳大帝。神龛上悬有清圣祖皇帝康熙23年朝泰山时所题“配天作镇”大匾。殿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绘有著名的《泰山神起跸回銮图》。传为宋代壁画,全长62米,高3.3米,画面通过描绘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宏伟场面,表现宋真宗东封泰山的威严气派。以大殿后门为界,东半部是“起跸图”,西半部是“回銮图”。起跸就是帝王出巡时开罗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描绘东岳大帝出巡的情景。“回銮图”与出巡图基本相同,仅增加了二夜叉抬虎和骆驼驼卷宗,以示出巡满载而归。壁画共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虽是毫无空隙地,,但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构图中的伟大精密之作,也是古代艺术的瑰宝。我被这巨幅壁画所震撼,久久立于画前欣赏,生怕一不留神回漏掉一个人物画像没清楚……</h3> <h3>岱庙里山东书法家专门带我去看历代碑刻,感恩!</h3> <h3>汉柏院。院内有五株古柏,为汉武帝所植,俗称汉柏院。古柏树身扭结上耸,若虬龙蟠曲,虽肤剥心枯,但又继生新枝,苍古葱郁,实为绝奇!它以古雄的身姿和赫赫的高龄,博得历代文人的高度赞赏,自古列为泰安八景之一,称颂为“汉柏凌寒”。院内陈列历代碑碣90块,最著名的有汉张衡《四愁诗》,魏曹植《飞龙篇》,宋米芾的《第一山》,元初文学家王恽赋《汉柏诗》,明代张钦《观海》大字碑和乾隆御制《汉柏图碑》。建国后有毛泽东的草书“满江红”和“六盘山”词二首碑等。我们在此一饱眼福!</h3> <h3>最后是后载门,门上有望岳阁。登门楼可仰瞻泰山雄姿与天齐,可眺望天门云梯隐天际。</h3> <h3>有志者游览泰山!一次完美的泰山之行会让你回味无穷,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对现实的一种挑战。迈开步一步一步的攀登,最终能登到顶峰!</h3> <h3>登泰山</h3><h3><br></h3><h3>高耸入云冲青天,</h3><h3>奇山亦工亦自然。</h3><h3>泰山之巅举目望,</h3><h3>疑似身在仙境间。</h3><h3><br></h3><h3>倚剑天门日生寒,</h3><h3>咫尺蓬莱杳难攀。</h3><h3>若教阊阖门前立,</h3><h3>一睹阳鸟不空还。</h3><h3><br></h3><h3>古柏松风动山烟,</h3><h3>高山斜飞巨石悬。</h3><h3>文人墨客齐赞叹,</h3><h3>回眸诗行淌笔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