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生命不息,学习又如何能够停下来呢!2019年10月23日凌晨,以月为伴、以星为伍,我们清河六中的六名教师代表踏上了本次学习之旅。</h3> <h3>保定十七,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核心素养”,一个逐渐熟知的概念词,两者之间在擦出怎样惊艳的火花呢?等待是漫长的,但当我们现在保定十七的校门口时,好像一切就开始悄无声息地变化了……</h3> <h3>在老师热情的指引和学生真挚的问候声中,我们终于踏入了这学习的殿堂,而关于保定十七的校史、人文亦然纳入我们的脑海之中。保定十七李梅校长引领我们进入了本次活动的开幕式,而其中学校的“十月语文节”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h3> <h3>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的人才,大概就如同保定十七中的孩子们吧,开幕式中学生们表演的五个节目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啊!</h3> <h3>引领我们探寻语文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迎接语文的发展大势。张瑾琳老师的讲座——《新课标、新教材与教学转型策略》,为我们讲述了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国际视野来分析未来语文的发展方向,“三维目标”已然无法满足21世纪的发展需求,而“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新的里程碑。以此为基,张瑾琳老师为我们阐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及每个学段的具体要求,并分析了21世纪核心素养下的学生特征和教师特征。</h3> <h3>十月的语文节,为保定十七中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也为我们了解校园文化提供了平台。中午休息时间,孩子们精彩绝伦的节目,牵绊了我们去周围闲游的念头,这样难得一见的活动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呀!</h3> <h3>自然,如果节目表演博得了大家的目光,那么保定十七中的展板就是学生们的第二个舞台了。这里展示着学生们的手抄报、自制标签、思维导图、手工……</h3> <h3>下午时分,我们兵分两路去聆听诸位大师的公开课。殷国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八年级上册自读课文《永久的生命》。上课伊始,殷老师便明确了班级的小组加分制并介绍了他带来的奖励,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追问”便成为了这堂课的一大亮点,也因此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殷老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在殷老师的环环追问下,学生们迎难而上,紧抓课文重要语句逐步深入文本。</h3> <h3>《白杨礼赞》,一篇为众人所熟知的课文是由周芳老师呈现的。导学案为这堂课助力许多,而以《狼牙山五壮士》的影片作导入,更是引领我们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本课以象征手法为核心,展开了由五篇课文组成的主题阅读,借助学优派这一教学工具展示优秀作品、改善自我作品,最后以五张体现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图片扩展延伸完成本课。</h3> <h3>10月24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首师大研究生导师韩军老师关于“真阅读、伪阅读、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的”精彩讲座。韩老师认为真阅读即正方向的阅读,先有阅读行为,再有阅读结论;伪阅读即反方向的阅读,由阅读结论指导或支配阅读行为。</h3><h3> 韩军老师结合《背影》《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展开深入剖析。他对《背影》的解读,让我们重新理解了朱自清的四次落泪;他对《孔乙己》的解读,让我们听到了孔乙己对世间温暖与醇香的呼唤。韩老师对话的不只是文本,更是人生。</h3><h3>最最让人佩服的是韩老师可以用《背影》为素材去写任何一篇高考作文,这源于他对文本的“真阅读”,韩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的文章并让老师进行了朗读,现场掌声一片。</h3> <h3>下午我们继续在主会场观摩各位大师的公开课。邢台第十九中学的刘淑贵老师展示的是八年级上册的《背影》,刘老师将《背影》和《怀念父亲》做类比阅读。“不一样的背影,一样的深情”,主标题非常醒目,聚焦学习目标。刘老师让学生浏览速读并指导速读方法——不动唇,不指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并互评,刘老师耐心引导,有赞许,有点拨。</h3><h3>聚焦“背影”,跳读浦口买橘一段,学生朗读,刘老师指导朗读的感情。刘老师将原文删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在文中做批注。</h3><h3>写背影,仅仅是爱子深情吗?刘老师引领学生再次跳读,解读背影背后的故事,感悟父子情的丰富内涵。</h3> <h3>保定十七中的于德芳老师展示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于老师以董卿朗读者中的“遇见”导入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展示关于“秋”的诗词积累,可以看出十七中学子文学功底的丰厚。课堂分为 初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押韵,停顿,轻重);赏读,读出诗歌的意境美;齐读,读出诗歌的情感美三个环节。各个环节中,学生在于老师的点拨下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于老师引导同学们赏析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同学们想象秋天西北边疆寒风萧瑟,满目荒凉而又充满肃杀之气的画面,结合背景带领同学们感受了作者和将士们的思乡爱国之情。</h3> <h3>历经为期两天的精神洗礼,我们熟知自身仍存在诸多不足,亦借此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虽未来之事尚未明确,但吾辈当勉之、学之、改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