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棕颈钩嘴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性活泼,胆怯畏人,常在茂密的树丛或灌丛间疾速穿梭或跳来跳去,一遇惊扰,立刻藏匿于丛林深处,或由一个树丛飞向另一树丛,每次飞行距离很短。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翅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一般活动在林下灌丛和竹丛间,有时也在林下地上落叶层上活动和觅食。食物昆虫为主,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等。</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腹扇尾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喜欢在林中溪流和沟谷沿岸树枝上或灌丛中,也在林下灌丛、岩石和林缘路边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腹绣眼</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余季节多成群,有时也与太阳鸟、暗绿绣眼鸟等其它鸟类混群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腹绣眼</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大仙翁(雄)</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喉山鹧鸪</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红喉山鹧鸪是留鸟。喜欢集群,常组成4-12只的小群活动。性情比较大胆,不甚怕人,一般多在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善于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灌丛中潜行,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时才起飞。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根、芽、浆果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林鵖</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集成3-5只的小群。常停息在灌木或小树顶枝上,能在空中飞捕昆虫,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林鵖(雌)</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背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春秋迁徙季节亦集成几只或10多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鸫类结成松散的混合群。多活动在林缘、荒地、草坡、林间空地和农田等开阔地带。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橙腹叶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多在乔木冠层间活动,尤其在溪流附近和林间空地等开阔地区的高大乔木上出入频繁,偶尔也到林下灌木和地上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棕头幽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地包括种植园、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温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灰冠鶲莺</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性活泼,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频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多在空中飞翔捕食。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长嘴地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多栖息于活动于地面上,以昆虫为主要食物。</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白冠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喜结群,即使繁殖期间,也常见3-5只成群在一起。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跃和喜欢鸣叫,常边跳边叫,有时一只鸣叫,引起群中其他个体跟着高声齐鸣,叫声响亮,极为嘈杂、喧哗。多在地上落叶层中觅食。食物以昆虫为主也是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短尾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双角犀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主要吃各种野果,也食蛇、蜥蜴、大型昆虫、鼠类和谷物。</h3><h3>2016年6月2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br></h3> <h3>虎斑地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地栖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觅食。性胆怯,见人即飞。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灰腹绣眼</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小鳞胸鹪鹩</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棕腹蓝仙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臀鹎</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额红尾鸲</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溪谷、林缘灌丛地带,除在地上觅食外,也常在空中捕食,以甲虫、蝗虫、毛虫、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眉柳莺</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黑喉黄臀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或觅食的时候也集成松散的大群,晚上亦成群栖息在一起。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杂食性,夏季以昆虫为主,其他季节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褐翅鸦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一般生活于隐匿在灌木荆棘间、夏间多在山地以及冬时在山坡多蕨的草地及山麓芦苇地带。嘴小,与棕头鸦雀区别在色彩较暗,头顶至上背及头两侧栗色较多,两翼褐色,喉及上胸酒红色较浓且具较深栗色细纹,嘴多棕黄色。</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翅薮(sou)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惧生,隐匿于常绿山地林、林缘及次生林的稠密红翅薮鹛习性林下植被。罕见于云南西北部、云南西部及云南东南部,随季节作垂直迁移。常结4-5只的小群活动。以昆虫和植物种实为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栗胸肌鸫(雄)</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栗胸矶鸫(雌)</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翅薮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棕颈钩嘴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背山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性情活泼,常在枝头跳跃,喜群居,以昆虫、浆果和种子为食,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大松鼠</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锈额斑翅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结吵嚷小群并有时与噪鹛混群。</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白腰鹊鸲</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于热带林及竹林内。鸣叫时尾直竖,鸣声清脆、悦耳。以蜻蜒、甲虫、蚂蚁等昆虫及其幼虫为食。</h3><h3>2016年12月4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犀鸟谷</h3> <h3>原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灰孔雀雉</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灰孔雀雉栖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活动于阔叶林下灌丛草地上、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较发达的阴湿地面上。主要以昆虫、蠕虫以及植物茎、叶、果实、种子为食。</h3><h3>2016年12月2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蓝胸太阳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大仙翁(雄)</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翅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溪流、河谷沿岸和附近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飞行力弱,一般仅在受惊时才做短距离飞翔,常在林下灌丛或地上活动和觅食,较为嘈杂。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绿翅短脚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在海拔1000-3000m 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常呈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多在乔木树冠层或林下灌木上跳跃、飞翔。主要以野生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食性较杂。</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头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900~30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沟谷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次生林等山地森林中。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浆果、种子和草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卷尾</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村庄附近、河谷或山区。通常成对或单个停留在高大乔木树冠顶端,或山区岩石顶上;也栖于高大杨树顶端枝上。以昆虫为食,如蝽象、白蚁和松毛虫,也吃植物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翅噪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金色林鸲</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短翅鸫</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赤红山椒鸟(雄)</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一般生活于海拔约21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的雨林、季雨林、次生阔叶林以及也见于松林、稀树草地或开垦的耕地。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锈额斑翅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银耳相思雀</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凤头雀嘴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在海拔1000-3000m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锈额斑翅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锈额斑翅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头噪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尾希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1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甲虫等昆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尾希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银耳相思雀</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褐胁雀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眉林鴝</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白喉扇尾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火尾希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1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甲虫等昆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火尾希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白尾蓝地鸲(雌)</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山溪河谷森林地带栖息。地栖性,主要栖息于林下灌丛中和地上,食物以捕食昆虫为主</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肋蓝尾鸲(雌)</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主要为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奔跑或在灌木低枝间跳跃,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间雄鸟站在枝头鸣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丛间活动和觅食。食物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主,吃少量植物种子。</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褐胁雀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耳鹎</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白冠燕尾</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h3><br></h3> <h3>锈额斑翅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绿鹎</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腹扇尾鹟</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颈凤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长尾奇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绿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见于山间溪流、湖泊,栖息于灌木草丛中、滩涂及红树林中。单独活动,它们通常会静立于水中,伏击猎物,以小鱼、青蛙和水生昆虫为食。此鸟除繁殖期外,多单独生活。</h3><h3>2017年6月16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青龙河畔</h3> <h3>绿鹭</h3><h3>2017年6月16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青龙河畔</h3> <h3>黑水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灌木丛、蒲草和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h3><h3>2017年10月12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黄腹角雉</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通常营巢于海拔1000~1500m的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中接近山脊的阴坡或半阴坡处,巢多置于华山松的水平枝靠基干处,必在阔叶树水平枝干凹处或靠近主干的茂密分枝处。主要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少量昆虫。</h3><h3>2017年10月12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黄腹角雉(雌)</h3><h3>2017年10月14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白颈长尾雉</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其中尤以阔叶林和混交林最为主,杂食性,植物种子、果实、昆虫等</h3><h3>2017年10月13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白颈长尾雉</h3><h3>2017年10月12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白眉山鹧鸪</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500-17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竹林内,尤以溪边潮湿阴郁的丛林内较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小动物。</h3><h3>2017年10月12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白鹇</h3><h3>2017年10月14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紫云山</h3> <h3>黑鹳</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h3><h3>2014年9月12日拍摄于河北省保定市野三坡</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3月14日拍摄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甘山自然保护区</h3> <h3>褐马鸡</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2015年10月31日拍摄于山西省玄中寺</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12月25日拍摄于河南省鲁山县泉水湾</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3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帕姆岭</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青藏喜鹊</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喜鹊青藏亚种身长45-60cm,翼展56-61cm,体重145-210g,寿命15年。该亚种是中国区域分布喜鹊中体形最大者,其翅长在230mm以上,其腰部为纯黑色,而区别于喜鹊普通亚种、喜鹊新疆亚种、喜鹊东北亚种,各亚种翅长都不及230mm、腰部为白色或黑色与白色相杂状。幼鸟:形态似成鸟,但在成鸟的黑色部分幼鸟呈乌黑而无金属光泽。</h3><h3>2017年11月21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马鸡</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2017年11月21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橙翅噪鹛</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橙翅噪鹛</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橙翅噪鹛</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大噪鹛</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斑翅拟蜡嘴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分布于新疆西部(天山、喀什),西藏南部、东南部及东部,四川,云南西北部,青海,甘肃,陕西南部,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方性常见于海拔2800~4600米沿林线的冷杉、松树及矮小桧树之上。冬季结群活动,常与朱雀混群,以植物种子为食。</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喉红尾鸲</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林缘与溪流沿岸灌丛中。性活泼,频繁地在灌丛间跳跃或飞上飞下。主要以金龟子、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眉朱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在海拔2000-4500米的高山灌丛、草地和生长有稀疏植物的岩石荒坡,栖息在灌丛、草地和生长有稀疏植物的岩石荒坡,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多成小群,在地上活动和觅食,休息时也常停息在小灌木顶端。以草子、果实、种子、嫩芽、嫩叶、浆果等植物性食物为食。</h3><h3>2017年11月21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眉朱雀(雌)</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高原山鹑</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高山苔原高原和亚高山矮树丛和灌丛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现象。主要以高山植物和灌木的叶、芽、茎、浆果、种子、草籽、苔藓等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土登家</h3> <h3>高原山鹑</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四川雉鹑</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3500-4500米左右的针叶林、高山杜鹃灌丛和林线以上的岩石苔原地带,冬季可下到3500米以下的混交林和林缘地带活动。主要以植物的根、叶、芽和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少量昆虫。</h3><h3>2017年11月23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帕姆岭</h3> <h3>白腹锦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白腹锦鸡</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3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帕姆岭</h3> <h3>橙翅噪鹛</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腹锦鸡</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白腹锦鸡</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橙翅噪鹛</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大噪鹛</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眉朱雀</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矛纹草鹛</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灰背山雀</h3><h3>2017年11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血雉</h3><h3>2017年11月23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帕姆岭</h3> <h3>白腹锦鸡</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12月23日拍摄于河南省鲁山县泉水湾</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12月23日拍摄于河南省鲁山县泉水湾</h3> <h3>白腹锦鸡</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白眉朱雀</h3><h3>2017年11月3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白马鸡</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须浮鸥</h3><h3>2016年7月18日拍摄于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自然保护区</h3> <h3>金色林鸲</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金色林鸲</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眉林鴝</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头穗鹛</h3><h3>2016年11月30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冠鱼狗</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林中溪流、山脚平原、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h3><h3>2018年5月31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青龙河畔</h3> <h3>冠鱼狗</h3><h3>2018年5月31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青龙河畔</h3> <h3>鹗</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一种大型无害的鹰,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复一年地使用,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h3><h3>201810月14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灰鹡鸰</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一种大型无害的鹰,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复一年地使用,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h3><h3>2018年10月14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灰鹡鸰</h3><h3>201810月14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鹗</h3><h3>201810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畔</h3> <h3>白腹锦鸡</h3><h3>2017年11月23号拍摄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二道桥村</h3> <h3>四川雉鹑</h3><h3>2017年11月23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帕姆岭</h3> <h3>黑嘴松鸡</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落叶松、云杉、红松和冷杉的针叶林带。常在较大的林间空地、林缘及阳坡草丛或灌丛中活动,晚上主要栖宿在落叶松树上。冬季常在地面的雪穴中过夜。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食性较广。</h3><h3>2017年1月24日拍摄于黑龙江省根河市</h3> <h3>黑嘴松鸡</h3><h3>2017年1月24日拍摄于黑龙江省根河市</h3> <h3>白马鸡</h3><h3>2017年11月20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h3> <h3>大鸨</h3><h3>2019年4月1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h3> <h3>大鸨</h3><h3>2019年4月1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h3> <h3>大鸨</h3><h3>2019年4月1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h3> <h3>大鸨</h3><h3>2019年4月1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h3> <h3>大鸨</h3><h3>2019年4月1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h3>